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近妖诸葛亮北伐失败,传言都是假的吗?

诸葛亮,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传神的人物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述得十分传神,算无遗策。就连鲁迅先生都说过:“状诸葛而近妖”。但小说毕竟不是历史,现实的诸葛亮真的有那么传神吗?

诸葛亮本是琅琊郡的一个官二代,其父诸葛珪做过泰山郡丞,诸葛氏也算得上当地的名门望族。只可惜,诸葛亮的双亲英年早逝,三岁母亲病逝,八岁父亲也撒手人寰,诸葛亮只能随着叔父诸葛玄颠沛流离,先后投奔了袁术、刘表。

没几年,诸葛玄也病逝了,只剩诸葛亮一人,幸好这几年,诸葛亮也结识了不少有志之士,徐庶、崔州、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大家当时都很想一展抱负,而当时很多人都对诸葛亮不屑一顾,认为诸葛亮只是徒有虚表,但只有他的好友们相信诸葛亮有真才实学。

这时候的诸葛亮也已经16岁了,黄承彦就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

诸葛亮也没有多说,便应允了这门婚事。后人对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的长相褒贬不一,有人说真的很丑,也有人说人们是嫉妒黄月英的美貌而故意诋毁。

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刘备的到来而被打破。这时候的刘备依附于刘表,而刘备又不甘心久居人下,求贤若渴,会面了很多有志之士。

当时的徐庶正好在刘备手下做事,他发现正好诸葛亮也在,所以极力推荐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则大吃一惊,最近好多有志之士都和我说诸葛亮,如果他真的这么厉害,那我一定要去请他帮我。

于是便有了经典的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说三国的最大的转折点,就在这里。

《隆中对》: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隆中对主要的意思就是:

其一,曹操现在势力大,不能硬碰硬。

其二,先和孙权结盟,共同对抗曹操。

其三,荆州是个好地方,还好打,必须拿下。

其四,益州同样的道理,拿下。

其五,拿出皇室后裔的招牌,招揽人才,结交各方,扩大影响力。处理好内政,上下一心。

总结起来就是内修政理,北据曹操,南和东吴,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实际上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对于全局把控的水平来说是一流的,刘备集团也是靠着这方针,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刘备总裁十分开心,如获至宝,和诸葛亮同吃同住,都快赶得上结拜兄弟了。

接着,便来到了赤壁之战。《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而实际上,根据史书记载,舌战群儒的是鲁肃,为了坚定江东和刘备联合抗曹的决心,火烧赤壁则是周瑜想出来的办法。

而诸葛亮,也确实如隆中对所说,游说于各方,让大家联合抗曹,展现更多的像一个说客。

赤壁之战胜利后,刘备入川,要说前线的作战,真没诸葛亮什么事,出谋划策的主要是法正,和孙权对抗的主要是黄权。

为什么这么说呢?刘备东征荆州失利,不得已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则大叹:“可惜法正故去,否则必能阻止陛下东征之举。”

足以说明,诸葛亮不负责前线具体作战细节,而是在成都负责各方协调,粮草、物资、外交、内政等等。

但是这个位置,在刘备集团地位极高,相当于人类的心脏,负责全身血液的运输。

没多久,刘备病逝,白帝托孤,这时候才真正看出诸葛亮的水平。先是平南蛮,七擒孟获,其次便是五次北伐。

要知道,曹魏和蜀汉要想打仗,就必须翻过秦岭才行,而适合通过的道路只有五条,即祁山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陈仓道。

这五条路各有千秋,蜀汉大将魏延曾表示,子午道北出口离长安最近,只要突袭长安成功,那就一劳永逸了。

可是子午道路线最长,而且路况一点也不好,要是成功还好,被围堵的话就成了进攻不下,退不能守,所以诸葛亮也就没有采纳这条建议。

祁山道,进可攻,退可守,可直达陇右,只是这不是曹魏的要害,而且也达不到奇袭的效果。

傥骆道,路程最短,但是也是路况最差的,曹魏也是在这折了一次,蜀汉借着天险守住了。

褒斜道,地势平坦,路况良好,曹魏也是很注重这里。

陈仓道,多为水路,省时省力,但是由于地震,无法完全施展。

实际上诸葛亮也知道,曹操势大,正面根本打不过,而蜀汉人才凋零,可用人才越来越少,要想将蜀汉发展起来,就必须拖时间,所以诸葛亮主要采用先占隆右,扩大地盘的方法,有地方才能有发展的可能。

这方法也确实非常优秀,实力不够,技术来凑,诸葛亮多次利用谋划,使得本就势弱的蜀汉,多次将曹魏拒之门外。为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只可惜,运气不会一直站在一边。在关键的街亭之战,诸葛亮用错了人,马谡擅长谋划但不适合领兵,再加上马谡骄傲自大,结果被张郃击败,痛失街亭,本就势弱的蜀汉雪上加霜,诸葛亮只得挥泪斩马谡。

这次的失利虽然很严重,但是诸葛亮还是挽救蜀汉于水火,死死的挡住了曹魏,还顺带的发动了反击,削弱了曹魏在陇右的力量。

接下来的几次北伐,打得有来有回,也达到了诸葛亮以战养战的想法,毕竟人才都是磨练出来的,渐渐地蜀汉的人才也逐渐发展了起来。

再加上诸葛亮善于发明:蜀汉地势险要,不善于运输,所以发明了木牛流马,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信息传达也不方便,所以发明了孔明灯,做军事用途;改进了弩箭,提高了远程威力。为了蜀汉,诸葛亮可真的是绞尽脑汁。

曹魏这边,因为主帅曹真患病,不得已换上了司马懿。要说司马懿也挺惨的,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和诸葛亮的正面对决。司马懿因为不是武将出身,声望不够,所以刚到军队,手底下的人不是那么听话,而诸葛亮善于气势正盛,令行禁止,全力出击。高下立判,此战诸葛亮运筹帷幄,蜀汉大胜,差点还活捉了司马懿。

这时候的诸葛亮,身体日渐衰弱,一个人既要管内政,还要管外交,战事也要参与,一个人打三份工,早就被掏空了。但是看着正在势头上的蜀汉,诸葛亮一咬牙,抓着机会,强攻关中,为的就是快速攻下气势已弱的曹魏。

可这时候司马懿吃了大亏,也变得更谨慎了,说破天也不出城迎战,就靠着地形和城墙死守。

双方就这样一直僵持着,可是诸葛亮没有办法再耗下去了,北方与曹魏的战事未定,南方却被东吴击败了,失望的诸葛亮再加上过于劳累,久病缠身,终于扛不住,在五丈原星落了。

没有天生的将军,毕竟没有人天生生下来就会打仗,诸葛亮也是在每一次的战斗中学习,成长。

纵观诸葛亮的每一次出场,几乎每一次都是在劣势的情况下,抓住恰当的时机,发挥应有的优势,从而转败为胜。

尽管五次的北伐没有成功打败曹魏,但是也极大地消耗了曹魏的有生力量,为蜀汉的发展争取了极多的宝贵时间。要是没有诸葛亮坐镇后方,前方怎能安心作战?没有后方的稳定,物资从哪来?战争就是消耗,没有诸葛亮,怎么打得起?打这么久?

所以要说诸葛亮的主要能力,那就是内政方面,用出色的外交手段,果断的治理方法,一个人治理一个蜀汉,还能在三分天下的局面有来有回。足以说明诸葛亮在治国方面无人能及,得一人而安天下果不其然。

但若是没有诸葛亮,蜀汉怎会上下一心,令行禁止?蜀汉本就势弱,又如何多年抗曹?足以说明诸葛亮治军有方,军事方面的水平也丝毫不弱。

由此可见,是诸葛亮将蜀汉这将倾的大厦挽救回来,诸葛亮无疑是三国时期军政最全面的人。

诸葛亮的存在,才是三国这令人迷人的时代升华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益州   西和   蜀汉   东吴   赤壁   卧龙   荆州   凤雏   子午   有志之士   作战   传神   内政   诸葛   传言   将军   这时候   人才   天下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