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履行承诺,一跃而下珠江的广州市长,今75岁仍心系贵州建设

引言:

“你带头跳珠江,行不行?”

2004年,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看着滔滔江水,对面前的这位戴着眼镜的削瘦的男人说道。

李长春没想到的是,两年后,那个男人真的跳进了珠江。而一切的起因,都是来自于那个男人的责任心……

任广州市长,舌战港记者

1996年,时年50岁的林树森接过广州市长这一棒,当时他要面临的一个极严重的广州问题,就是:市容。

恰逢香港回归在即,许多香港人都会回来看看家乡建设,广州市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但是,当时广州的市容状况却不容乐观,市民们走在路上不是随地吐痰,就是乱扔垃圾。

因此,林树森决定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仅1997年到1999年这几年,就投入了超四百亿元,广州很快便初步建成了地铁系统和快速交通系统。

他大刀阔斧地改善了交通问题,又开始治理珠江、拆除违章建筑、兴建体育设施、植树共9000万多棵。林树森认为:“如果环境肮脏、垃圾遍地,能怪市民随地吐痰吗?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变精神嘛!”

“我认为不要怪市民,要怪就怪市长。”这种耿直刚正的态度,受到了一众好评。

与此同时,他还吸引了大批外资进驻,并为经济发展修建了一大批基础设施,例如白云机场等。也曾多次鼓励百姓给他写信,而有一封信是他一直压在案头,搬了四次办公室,都不舍得扔的,可这封信的内容林树森一直没有对外公开过。

2003年1月16日,发生了一件轰动了粤港两地的事情:林树森“舌战群记”。

当天广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广州专场新闻发布会,到场记者有几十位来自香港报社。

由于当时传言广州被确定为了华南地区的金融中心,这让“亚洲金融中心”之称的香港产生了危机感,也令香港记者直言不讳问道:“林市长,有香港议员认为这是在跟香港竞争,你怎么看?”

林树森不卑不亢道:“粤港现在合作得非常好。从1998年双方建立联席制度以来就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你可以调查一下,世界上有哪些规模相仿的城市能像我们似的合作得这么好?”

甚至还坦率地说道:“你提的这些问题在这几天的报纸上都有大篇幅报道,你可以回去查资料。”

香港舆论对此的看法反而相当宽容,他们普遍认为某些香港记者太爱造势,《东方日报》更大量引用林树森原话,表示认可了这个观点:广州和香港之间,可以有竞争关系,目的是为了互相提高,达到双赢的局面。

实际上,内地的记者们也非常喜欢林树森的采访风格,因为他总是会在采访的时候,语出惊人,让记者们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甚至林树森自己都十分无奈地说道:“我知道今天这里来了很多记者,但我说的都是事实就不怕你们登,你们只要不要歪曲我的意思就行。”

有一次,在会议结束之后,许多记者还在整理之前的会议的资料,林树森突然走了过来,将自己手中的稿子给他们:“拿这一份去吧,我修改了很多的。”

记者们这才知道,林树森所有的讲稿都是自己写的,助手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给他提供素材。

而林树森则根据助手所给的素材,自己梳理一篇演讲稿,并进行修改。

突出的政绩也让他打开了政治生涯中的新一页。

因政绩突出,被调往贵州

2004年,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来看珠江治理情况,最后戏言一句:“到时候你带头跳下去游泳,行不行?”

2006年7月8日,林树森穿上了泳衣泳裤,履行了2年前对李长春的承诺,一跃而下珠江,这意味着经过八年的治理,珠江已经具备了可以游泳的条件。

而这仅仅只是林树森八年来的政绩缩影。

从城市建设到教育方针,都体现了他为了人民所做的一切,不仅受到了市民们的爱戴,就连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也对他的政绩进行了高度评价。

这一年,中共中央决定任命林树森为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中央对林树森的期许很大,他们希望林树森能拿出在广州的勇气,面对贵州遇到的种种困难。

林树森匆匆离开了广州,没来得及和那些曾经给自己写信的人,说声“感谢”!

“我不可能去报纸发声明,告诉百姓我想要感谢他们,这样会收到很多人的非议,所以只能静悄悄地走了……”

但即便如此,许多广州的群众,依然会写信给林树森。曾经有一位老婆婆,写字都不利索了,但还是坚持写信给林树森。

有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鼓励,林树森更有了信心为贵州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他第一时间便前往了晴隆县、兴仁县、兴义市和贞丰县进行了调研,群众的贫困现状给了他很大的冲击。

呼吁广州人,来贵州买房

2007年,林树森正式就任贵州省省长。这一年,他61岁,走马上任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力争开工建设贵阳和广州之间的快速铁路,广贵快铁是他“打通贵州”的第一步。

林树森希望能够以此来连接西南、西北和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缩短时空差距,助推贵州发展。

而“打通贵州”这个概念的想法,其实来自于林树森第一次来贵州的情形。

从广州到贵阳,他足足坐了22个小时的火车,贵州不便利的交通网络给了他很深的印象。

后来,林树森又翻阅了贵州的财政,发现整个贵州省的总财政,在2006年才是广州一个市的1/4,GDP是广州的1/3。

贵州的贫困人口占全国的12%,唯有发展交通,才能让整块地“活”起来,于是林树森积极推进广贵快铁的立项,终于在2007年6月,国家正式批准。

不久后,一条条崭新的公路和铁路,让贵州省成为了一个交通枢纽。

而“打通贵州”的第二步,就是积极连接贵州和其他地区的合作联系。林树森自然又将视线投向了广贵快铁的另一方——广州。

在2007年11月,贵州政府代表团前往广州,参加黔穗经贸合作交流会,来为贵州招商,而代表团就是林树森带头的。

林树森还在现场提出了一个观点:等广贵快铁建好了,广州人可以来贵州买房。

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广州房价给广州人带来的压力,又可以带动贵州的经济发展,属于双赢的局面。

在这次合作会上,推动了24个项目。其中涵盖了农业、能源、循环经济、旅游、物流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涉及金额达426亿余元,引资之巨,亦为近年来贵州省少有。

贵州省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一个优秀的模板,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特点,进行不同的策略改变。

因地而制宜,路还很长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重中之重,林树森积极推进交通网络、水利工程、电力输送等项目,也推进教育,注重民生。

但这并不代表他要将广州的那一套理论实践照搬过来,贵州的优点并不仅仅是资源。贵州未来要走的路,是生态文明建设!

为此,林树森杜绝一切污染企业来贵驻扎,做到封山育林,保护天然森林,坚持发展信息化产业,让贵州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能够走得稳妥。

在林树森信心满满地准备对贵州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时,天公不作美,2008年初,发生了罕见的雪灾。

经过了两年的修整,好不容易贵州发展又步上了正轨,紧接着2010年又发生了明朝以来最大的旱灾。

抗旱抗到一半,贵州的关岭又发生了巨大的泥石流,死伤惨重。但是林树森依然克服了天灾带来的影响,带着深受灾害所苦的贵州人民走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

2010年8月,由于工作调动,林树森担任了十一届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在这期间,林树森依然心系民生,经常视察不同企业,还和贵州省长洽谈,也希望广州能够继续向国际大都市的道路前行。

对于林树森而言,广州是他一切的原点,他长在广州,生活在广州,工作在广州,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广州。

是以,当他2013年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后,还是选择了去广州定居。

2014年,林树森正式受聘为广州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兼职教授,这并不是与中山大学的第一次结缘。

早在林树森还担任广州市长的时候,就曾请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科研团队帮忙进行过一系列的广州概念规划。

同年12月26日,贵广高铁正式开通,林树森曾经的规划成为了现实,也算是完成了他的一桩心愿。

而在这之后,林树森也鲜少在公开场合发表自己的意见。

2021年8月16日下午,林树森一行人到太金线项目部调研指导工作。

来到太金线太慈桥高架桥施工现场后,他实地察看、仔细询问了项目安全质量与形象进度,详细听取了关于项目建设情况的汇报。

他指出:“项目部要抢抓工期,攻坚克难,按时间节点高质量完成目标任务,改善群众出行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林树森也已75岁,却依然声洪如钟、针砭时事,仍心系贵州建设发展,可谓是百姓之幸也!

纵观林树森的政治生涯,一直为人民服务,可以用两个词语来概括:有事做事、有事说事。让广州和贵州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真正达到了何为“知行合一”,是人民所爱戴的好省长、好市长!

参考资料:

[1] 广州日报《贵州省原省长林树森受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2] 金羊网《印象林树森:敏行敢言,爱市如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珠江   贵州   广州   粤港   中山大学   市长   全国政协   贵州省   省委书记   香港   政绩   省长   当年   记者   交通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