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我们学习历史,一般情况下,制度大于事件,制度大于个人。

这就是说,事件和个人,都是短暂的因素,只有制度,才是长久的全局的因素。

前面,我分析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制度性因素是,州郡县制度出了严重问题,州牧有监察权,有行政权,有财权,后来又有了军权,于是,州牧都想当土皇帝,有的还想取代汉献帝。另一个制度是察举征辟制,形成私人利益集团,人才选拔权掌握在州官手中,谋士、行政人才、武将,都是州牧选拔出来的,于是,大家都感恩州牧,为州牧服务。

这一篇,我说说唐朝,为什么出现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

安禄山的胡旋舞跳得很好

唐朝和汉朝一样,在州县制的基础上,设了道这个监察区,不叫刺史了,监察官叫采访使,十道采访使。

后来,监察区增多,十五道采访使。这没有什么问题。

问题是,唐玄宗为了边疆将领能够打胜仗,增设节度使,节度使兼任边疆监察区的采访使,节制边疆州县,于是,拥有了军权、监察权、行政权、财权。

确实,边疆将领有了这些权力打了不少胜仗,但是,问题来了。

他们拥有了无限权力,就会为所欲为,内心膨胀,叛乱迟早会发生。

你比如安禄山,按照《旧唐书》的记载,安禄山先是做张守珪的裨将,有了军队军权。后来,升任平卢兵马使、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兼任河北采访使,这就兼任了地方监察官、行政官和财政官。

按照唐朝的惯例,出将入相,在边疆打了大胜仗的将领,调到朝中,可以做副宰相。但是,这条路被杨国忠堵死了。

于是,安禄山利用手中的优越条件,发动了叛乱,不做宰相,而是做皇帝!

我们多半把安史之乱归因于唐玄宗个人,说他宠爱杨贵妃,说他腐败享乐,说他懒于政事,说他任人唯亲,不一而足。

我认为,主要是地方制度出了严重问题,节度使的设置,不是唐玄宗,但唐玄宗推广了这一糟糕的制度。

原本节度使只在边疆地区实行,为了平定安史之乱,饮鸩止渴,到处设置节度使,于是,由一个安史之乱变成无数个安史之乱,一直延续到五代十国末期,周世宗的改革,才开始改变节度使制度。

方镇就是藩镇

与节度使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制度是募兵制。

隋唐原来实行的是府兵制,寓兵于农,农民当兵三年,复员务农,优点明显,兵将分离,不容易形成军人利益集团。弱点也非常明显,好不容易学会了打仗,也到了回家的时候。

到了唐玄宗,改而实行募兵制。

募兵制是国家出工资,出武器,出战袍,职业兵拼命替国家打胜仗。这个制度的优点明显,职业兵打仗技术高超,容易打胜仗。这一制度弱点也非常明显,国家财政开支非常大,士兵寄希望于将领,将领升迁,士兵跟着讨好,于是乎,兵将结合,形成军人集团。

你比如安禄山,他和史思明在张守珪手下,立了很多功勋,逐步升迁到节度使,他们的手下,也跟着升迁。他们发动叛乱,依靠的就是这支力量。


如果没有节度使和募兵制这两个糟糕的制度结合在一起,安禄山和史思明有再大的本事,也发动不了叛乱。

所以,分析问题,要从制度找原因,制度原因找完了,再找个人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藩镇   安史之乱   监察权   募兵制   州牧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节度使   胜仗   叛乱   边疆   将领   采访   原因   发生   制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