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陕文投集团聚焦精品项目打造 实现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陕文投集团:聚焦精品项目打造

实现文化金融融合发展

来源:新华社8月23日发 记者:张欣

今年4月,由陕文投集团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主题街区正式开业运营。运作3个月来,“长安十二时辰”一直处于全国文旅项目互联网各大平台热搜度最高的文旅项目,也成为今年全国文旅行业现象级精品项目。

近年来,陕文投集团依托在地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打造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精品文旅项目,逐步走出一条文化金融融合发展的道路。

文化是打造精品项目的核心资源

△ 照金红色旅游小镇

△ 照金1933广场上游人如织

“能不能打造出精品文化旅游项目,考量的要素很多。文化资源禀赋是重要因素。”陕文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表示,文化资源的价值决定着文旅项目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打造历史文化项目、红色文化项目,必须强化历史观、价值观和时代性。

2011年,陕文投集团研究陕西铜川照金的历史,分析照金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当地红色基因,用两年的时间把照金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红色文旅小镇。如今,照金已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打卡地之一。

王勇认为,文化消费需求快速上升会带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因此,在地文化消费偏好也是考量一个文化旅游项目的重要因素。多年来,陕文投集团依托陕西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景资源,积极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先后建设运营了照金红色旅游小镇、延安枣园文化广场、安康瀛湖生态景区、韩城历史文化街区、黄帝陵中华始祖堂等一批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成为陕西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创意能力是好的文旅项目核心能力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 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

“做一个好的文旅项目,需要文化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文化产品的创意策划能力、文旅项目的开发建设能力和营销运营能力。”王勇说,陕文投集团在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时,高度重视创意策划,做到坚守文化定位,坚持国际视野,坚定长期主义,立足当下,放眼长远努力打造文旅精品。

由陕文投集团打造的“长安十二时辰”项目,作为中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通过营造“全唐”概念的消费场景,实现可沉浸、可触摸、可消费的文旅新体验。项目作为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更新改造项目,创新融合影视IP与商业IP,是以文旅新项目满足新时代文旅消费新需求的实际行动。

“陕文投对这个项目思考探索了10年,创意研发了3年,建设开发1年。”王勇说。因为有好的创意策划、清晰的经营模式,国开行陕西分行为“长安十二时辰”提供了9000万元、8年期的贷款支持,陕西农发行提供了3亿元、5年期的融资支持。

创新金融投资是建设文旅项目的核心推动力

△ 文投金融企业风控数据系统

△ 陕西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艺术品大数据分析平台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对金融的依赖。近年来,陕文投围绕传统金融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应用、产融结合打造生态以及构建文化金融新业态三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王勇介绍,截至目前,陕文投已与40多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综合授信245亿元,累计取得信贷资金超过665亿元。

陕文投积极探索文化旅游与金融融合,一是创新传统金融工具在文旅产业的应用,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深入了解文化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构建了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境外市场等全方位融资体系。二是推动产融结合,创办了一批文化金融企业。目前,陕文投已建立起涵盖文化信贷、融资担保、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产业基金、文化资产管理、文化产权交易、版权交易等10余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的综合性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三是结合前沿科技进行基础创新,构建文化金融新业态,推动文化金融创新。陕西文交所、书画中心与中科院开展合作建设的“陕西省书画艺术品光谱技术实验室”,以光谱分析、大数据分析为手段,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的书画艺术品真伪鉴定和价值评估系统,将其作为艺术品金融的核心风控手段。同时,在全国率先构建了以系统性为特征的艺术金融产业链,涵盖艺术品真伪鉴定、价值评估、金融产品设计、交易、资产管理和退出等各环节的艺术金融产业集群。

“金融推动陕文投做亮了影视、做大了文旅、做精了文创。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文化产业与金融的创新融合,全面提升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生态建设,助力陕西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王勇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陕西省   金融   项目   精品   集团   新华社   文化   长安   创意   陕西   街区   艺术品   文化产业   书画   能力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