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年,台湾老兵回安徽探亲,发妻问他:你在台湾再婚了,我咋办?

1988年,台湾老兵黄石益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安徽芜湖老家,在姐姐家住了一晚后,第二天一大早,黄石益就拎着2斤高丽参来到了从未谋面的女儿家。

此时,黄石益的内心十分忐忑,当年他离家时,发妻刚刚怀孕,他都不知道未出世的孩子是男是女,可现如今女儿竟然马上就要40岁了,他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女儿。

更让黄石益无所适从的是,姐姐告诉他,自从他走了以后,发妻就没有再嫁,一边照顾公婆一边拉扯女儿,后来更是亲自为公婆养老送终。

反观黄石益,来到台湾一段时间后,不但娶了一个台湾媳妇,还先后有了4个孩子,对比来看,黄石益与发妻在分别的这些年里,做了完全相反的选择。

黄石益觉得,自己根本没脸见发妻,可发妻为了他的父母,为了他们共同的女儿,甚至为了他,都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黄石益必须要给发妻一个交代。

更何况,女儿是他的亲生骨肉,他总不能连女儿也不认吧?就这样,黄石益在忐忑与不安中,敲响了女儿家的门。

由于事先已经得到消息,女儿对黄石益的到来并没有感到惊讶,反而和女婿一起热情地招待了黄石益。

可黄石益并没有心情,感受这份亲情的温暖,因为他已经看到,发妻正坐在屋里,冷冷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

很显然,发妻已从姐姐口中得知,自己再婚生子的事情,黄石益不敢面对发妻,又不得不朝发妻走过去,黄石益刚小心翼翼地走到发妻跟前,发妻就突然质问他:

“听说你在台湾再婚了,还生了4个孩子,那我咋办?女儿咋办?”

望着发妻急切的眼神,黄石益根本不敢与其对视,只能快速把视线移到其他地方,想了一会儿后,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我也是没有办法啊!”

随后,黄石益就调整了一下语气,打算跟发妻仔细解释一下这件事情,可发妻根本不想听他的解释,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问题。

黄石益知道,发妻肯定是觉得委屈,也知道发妻这是在让他做选择,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没想好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那黄石益到底会如何选择?他、发妻、台湾妻子后来都怎样了?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台湾老兵寻亲故事——艰难的抉择:

1927年,黄石益出生于安徽芜湖,他家一共有两个孩子,在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作为家中的独子,黄石益自小就受到了家人的百般呵护,这也让他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长大后,黄石益因为贪玩,只读到初中毕业,就主动放弃了学业,辍学回家后,黄石益每天都是到处闲逛、吃喝玩乐,完全没考虑过将来。

当时,他的姐姐已经结婚,姐夫是县里保安大队的大队长,见黄石益不思进取,姐夫就把他调到保安队工作,打算放在自己手底下慢慢调教。

姐夫对黄石益特别好,不但不让黄石益出去训练,还专门把掌管钱粮的活交给黄石益,黄石益的日子过得自然非常舒坦。

1945年,随着黄石益一天天的长大,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家人就帮黄石益娶了一个当地的女孩,女孩比黄石益大三岁,为人非常贤惠,也很传统,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

不过,很快这对小夫妻就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发妻怎么也怀不上孩子,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一直没有孩子,在当时是绝对不行的。

而且,黄石益还是他那一辈中,唯一的男性,自然肩负着传宗接代的使命,发妻也知道这一点,就开始到处看病,拼命地喝医生给开的中药。

就这样,发妻足足遭了3年罪,才成功怀上孩子,可黄石益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又遇到一个更加棘手的难题。

当时,国民党军队不断败退,为了补充兵力,就开始到处抓壮丁,黄石益和姐夫所在的保安队也很快被编入了“正规军”。

黄石益只能依依不舍地与家人分别,特别是在与怀胎6个月的妻子分别时,两人更是抱头痛哭,黄石益对妻子说,一定争取在孩子出生前回来,妻子也表示,会一直等着他。

可黄石益哪里知道,这一走就是40年,因为他和姐夫刚被编入“正规军”,就被迫跟随部队开启了一路向南的逃亡生活,他们先是从芜湖到了杭州,随后又先后来到福州、马尾、厦门。

抵达厦门不久,姐夫被任命为上校团长,黄石益则跟着姐夫沾光,担任了军需主任,可他这个主任还没干热乎,就又逃亡到金门,最终被转移到了台湾基隆港。

来到台湾后,黄石益非常思念家乡,特别是想念家乡的妻子,黄石益算了算时间,妻子应该早就生了,就是不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

无数个夜晚,黄石益都会梦到妻子和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孩,黄石益想去抱那个小孩,却怎么也够不到,他想去追那个小孩,却在追逐中清醒过来,他才发现,眼泪早已打湿枕巾……

就这样,黄石益在煎熬中度过了两年,这两年,虽然有姐夫照顾,黄石益也吃了很多苦头,他不得不跟随部队,没日没夜地训练。

1952年,姐夫已经站稳了脚跟,经过一系列的运作,把黄石益调到台北,担任台北福利委员会交际科的科长,这是一个好职位,不但不用训练,还能结交很多上层人物。

在担任科长期间,黄石益认识了一位师长太太,这位师长太太对黄石益特别好,为了方便黄石益出行,特意给黄石益配备了一台价值一两黄金的脚踏车。

自此,黄石益就骑着脚踏车上班,下班后他经常骑着脚踏车,到单位附近的学校旁边吹口琴,再加上黄石益长得高大帅气,吸引了很多女孩观看。

不久,黄石益的举动就被师长太太知道了,师长太太笑着问黄石益:“听说你天天骑着自行车去学校门口吹口琴,非常拉风,你这是看上哪个女孩啦?我帮你撮合。”

黄石益听后非常不好意思,连忙解释说,自己下班没事,才去吹口琴,并不是真想找对象,自己在安徽老家有妻子,他要等着回去与妻子团聚。

师长太太听后竟直接笑出了声,非常认真地告诉黄石益:“不要相信上面喊的那些口号,那都是糊弄人的,别想着回去了,早点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吧!”

黄石益听后沉默不语,他也在思考着,自己到底什么时候能返回家乡……后来,在师长太太的介绍下,黄石益认识了一位姓叶的扬州籍女孩。

当时,叶姓女孩19岁,黄石益25岁,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对彼此都非常满意,于是两人就在1952年年底结了婚。

婚后,台湾妻子把黄石益照顾得非常好,先后为黄石益生下了1个儿子和3个女儿,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幸福,就在黄石益沉浸在这种温柔乡时,姐夫突然找到黄石益。

姐夫觉得接下来到底会怎么样不好说,为了稳妥起见,姐夫想让黄石益退伍做生意,也算给两人留下一条后路。

黄石益的一切都是姐夫给的,而且他本人也没什么主意,听了姐夫的话后,他连想都没想就同意了姐夫的建议。

退伍后,黄石益拿着姐夫提供的资金,来到台北西城区开了一家酒楼,当时的治安环境非常差,不过还好有姐夫罩着,酒楼顺利的开了起来。

后来,也是由于姐夫的关系,酒楼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好,黄石益一口气雇佣了80多个员工,俨然成了一个大老板。

有钱后,黄石益变得越发的贪婪,他不满足于现状,迫切地想要扩张自己的生意,于是他把当时的酒楼卖了,花费大量资金租下了一套临街的两层楼商铺。

然后,在一楼开了一家咖啡厅,在二楼开了一家酒楼,在地下室开了一家歌舞厅,结果3家店开张后,咖啡厅和酒馆的生意并不好,每个月都得往里搭钱,只有歌舞厅挣钱。

可歌舞厅并不是谁都能开的,来消费的客人也是鱼龙混杂,仅仅过了半年,没等黄石益把装修的本钱收回来,他的歌舞厅就被查封了,而且还被罚了一大笔钱。

当时,黄石益找到姐夫,想让姐夫帮着从中疏通,姐夫告诉他,想都别想,是“上面”要动他,姐夫根本没有能力保他。

黄石益听后,乖乖交了罚款,经过这么一折腾,黄石益不但把几年来挣的钱都赔了进去,还欠了许多外债,只能把咖啡厅和酒楼出兑,这才还上了大部分债务。

见黄石益非常可怜,姐夫又重新把他带回了部队,黄石益也算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可在外面过惯了自由生活的黄石益,对部队生活非常不适应。

因此,他只在部队里待了四五年,等把外债彻底还清,有了点积蓄后,他就又主动离开了部队,在姐夫的资金支持下,开了一家“烧腊店”。

这一次,黄石益沉稳了许多,再也不好高骛远了,经过几年的经营,烧腊店的生意越来越好,黄石益的腰包再次鼓了起来。

不过,黄石益并没有瞎折腾,他知道自己获得的一切都离不开姐夫,于是他就主动找到姐夫,想劝姐夫退役,让姐夫跟自己一起干“烧腊店”。

可姐夫并没有同意,因为姐夫发现自己得了重病,一段时间后,姐夫就因病去世了,由于姐夫在台湾没有再娶,所以姐夫的所有后事都是黄石益给张罗的,也算报答了姐夫的恩情。

此后,黄石益踏踏实实地经营着烧腊店,再也没有瞎折腾,自然也就没有出过大问题,一家人的生活也是比较富裕的。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就来到了1987年,这一年台湾开放了探亲,黄石益得知消息后,连忙给老家写信,表达了自己想回去探亲的急切心情。

台湾妻子知道黄石益的想法后,并不反对黄石益回老家探亲,不过台湾妻子却反复叮嘱黄石益:

"我知道你在老家有媳妇和孩子,我也不反对你回去探亲,但你必须得回来,因为台湾这里不仅有你的老婆,还有你的4个孩子……"

台湾妻子边说边流下了眼泪,黄石益见此,连忙安慰起台湾妻子,并一再表示,自己一定不会抛下她和孩子。

几个月后,黄石益收到姐姐的回信,姐姐让黄石益赶快回来,说在家里等着弟弟,并把自己家的地址也告诉了黄石益。

随后,黄石益就办理了探亲手续,手续准备好后,黄石益又提前给姐姐写信,告诉了姐姐自己回去的准确时间。

黄石益回到安徽芜湖老家时,发现只有姐姐一人在等他,黄石益的心情不免“咯噔”一下,之前姐姐在信里就没有提家里其他人的情况,现在看来,情况可能很不好……

来到姐姐家后,黄石益连忙问姐姐,家里人都怎么样了,姐姐告诉黄石益:“咱爹是在1968年病死的,咱妈是在1973年病死的,都是我和你媳妇给养老送终的。”

听到“媳妇”这个词,黄石益连忙询问发妻的情况,这才得知,发妻在自己走后的第二年给自己生下了一个女儿,并且一直没有再嫁,现在正住在女儿女婿家养老。

黄石益听后非常愧疚,特别是当他得知,在自己走了一些年后,自己的父母劝说儿媳妇把孙女留下,让她改嫁,可她依旧没有丝毫动摇,一直在黄家生活。

想着想着,黄石益不禁留下了眼泪,姐姐已在信中得知,黄石益在台湾再婚生子的事情,所以对黄石益的表现并不感到奇怪,姐姐说:“咱们老黄家欠你发妻的,你一定要补偿她……”

黄石益用力点了点头,表示自己一定会处理好这件事情,聊完了黄石益的事情,姐姐犹豫了一会儿,便开口问道:“你姐夫怎么没跟你回来?是他台湾的妻子不让他回来吗?”

听了姐姐的话后,黄石益泪如泉涌,他之前给姐姐写信时,之所以没提姐夫,就是不想让姐姐伤心,可等他来到姐姐家后才发现,姐夫走后,姐姐没有再嫁,一直等了姐夫40年。

黄石益告诉姐姐,姐夫一直非常照顾他,他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姐夫的帮助,姐夫去台湾后,并没有再娶,而是一直等着和姐姐团聚,可惜姐夫在30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

姐姐听后嚎啕大哭:“我的命好苦啊!我等了他40年,可到头来什么都没等到……”黄石益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姐姐,他只能陪姐姐一起痛哭……

第二天一早,黄石益就来到了女儿家,随后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面对发妻反复质问:“我怎么办?”

黄石益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支支吾吾地说了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有用的信息,女婿见状连忙过来打圆场,将黄石益拉到了一边。

随后,女婿又张罗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可黄石益却一点胃口都没有,因为自从他来到女儿家后,发妻几乎一直在哭,要不是女儿女婿帮着劝说,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吃过午饭后,黄石益尴尬地离开了女儿家,发妻并没有出来送他,是女婿把他送回到了姐姐家,女儿则留在家里照顾发妻。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黄石益先后见了部分亲友,又去祖坟祭奠了爹娘,办完这些事情后,黄石益的探亲假也所剩无几了。

临回台湾前,黄石益又去了一趟女儿家,这一次发妻的情绪明显好了很多,发妻见到黄石益后叹了口气说:

“你再婚的事,我现在想开了,其实也不全怪你,当时除了姐夫,你在台湾没有任何亲人,确实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你……”

听了发妻如此通情达理的话,黄石益的内心更加愧疚了,他知道自己对不起发妻,可他也知道,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弥补40年来,给发妻带来的伤害。

黄石益想了又想,给发妻留下1000美金,同时也给女儿和女婿留下1000美金,并叮嘱女儿和女婿:“替我照顾好你们的妈妈,缺什么就给我写信,我过几年还会回来……”

回到姐姐家后,黄石益同样也给了姐姐一笔钱,让姐姐照顾好自己,并叮嘱姐姐,如果钱不够花,随时联系他。

就这样,黄石益怀揣着深深的愧疚,离开了安徽老家,等他返回台湾后,台湾妻子非常高兴,还说有机会要跟他去大陆探亲。

然而,台湾妻子并没有等到那一天,1993年,台湾妻子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死因是突发心脏病,台湾妻子死后,黄石益悲痛欲绝,瞬间苍老了很多。

一段时间后,他在台湾的4个孩子,突然一起来到他家,劝说他把安徽老家的发妻接过来,黄石益思考了很久,答应了4个孩子的提议。

黄石益认为,自己确实欠发妻的,需要补偿发妻,同时发妻始终都是一个人,也需要个伴,如果把发妻接过来,两人正好相互照顾。

1995年,办好一切手续后,黄石益回到安徽老家,把发妻接到了台湾,发妻来到台湾生活后,台湾的4个孩子都非常孝顺,经常回来看他们,还亲切地喊发妻“大妈”。

就这样,发妻在台湾幸福地生活了9年,当时间来到2004年时,发妻在台湾病逝了,大陆的女儿赶过来后对黄石益说:

“爹,娘走了,您回来跟我住吧!让我也尽尽孝道,家乡这几年的发展特别好,您一定能适应家乡的生活!”

见大女儿这么孝心,黄石益非常感动,也动了回安徽老家定居的心,而且黄石益的台湾大儿子,此时也在大陆做生意,已经把家安在了大陆。

可台湾的3个女儿,却觉得黄石益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台湾,怕回去后无法适应,而且她们3人也非常想念黄石益,最终没有同意黄石益返回安徽老家定居。

虽然,黄石益没有回到老家定居,但他还是坚持定期回安徽老家探亲,因为那里不仅有他的女儿,他的姐姐,还有他的根!

黄石益经常教育台湾的晚辈,告诉他们永远不要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他们的老家在安徽芜湖,他们是安徽芜湖人!

文/学史知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发妻   安徽   台湾   黄石   芜湖   师长   女婿   姐夫   酒楼   老家   妻子   姐姐   女儿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