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董事长边程:赴瑞士上市,给科达制造带来了什么?

视频加载中...

对话董事长边程:赴瑞士上市,给科达制造带来了什么?

全国首批首家企业在瑞士成功上市;两个多月内,完成从提交申请到正式挂牌上市……

刚过去的7月,科达制造发行的GDR(全球存托凭证)在瑞士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1.73亿美元,成为“沪伦通”扩容后首批进入瑞士资本市场的中国公司,被认为“擦亮了中国制造全球名片”。

所谓GDR,是指在全球公开发行,可在两个以上金融市场交易的股票或债券。科达制造成功发行GDR,给中国传统企业的“出海”作出了积极有效的示范。这座从顺德陈村成长起来的企业,目前已是国内第一大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企业,建陶机械综合实力处于亚洲地区第一,全球第二的地位。

为何要赴瑞士上市?GDR的发行将为科达制造带来什么?“我们希望让更多国际资本认识科达了解科达,利用全球资本实现业务的本土化落地。”近日,科达制造董事长边程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出口陶机,在非洲建厂,科达制造早已开启全球化和国际化之路。“每个行业在国内市场都会遇到天花板,我们很早就有这一危机感,因此全球化之路是公司一直以来坚持的宗旨。”边程说,而在全球化扩张上,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共同发展,“不要相互否定,而是相互融合。”

谈瑞士上市:

“一直以来我们就坚持走全球化之路”

南方+:科达制造为什么考虑去瑞士上市?

边程:原本科达制造就有定增的需求,去年以来,我们看到国家不断对“沪伦通”机制进行修订和完善,就萌生到瑞士上市想法。

在瑞士发行GDR是科达制造全球布局的一个战略,我们希望通过瑞士上市让更多海外投资者了解科达制造,提升科达制造的全球影响力。同时,瑞士保持中立国形象,能给到企业更稳定的预期。

20年前,科达制造在A股上市 ,只是一家年收入2亿净利利润3000万的小公司。去年科达制造营收近百亿元,利润达10亿。刚出炉的2022年上半年财报,科达制造营收超50亿元,利润超21亿元。

我们认为,这一巨大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力量,更离不开科达制造在海外的布局。从公司成立起,我们就坚持走全球化和国际化之路。我们判断,任何一个产业发展在单一市场有可能面临天花板,因此我们必须面向全球发展。

早在科达制造上市前,我们就狠抓海外业务,这保证了科达制造在疫情和多重因素的冲击下,海外订单仍逆势增长。可以说,科达的近百亿营收已经有一半来自海外。

在印度、东盟、非洲等市场,科达制造的设备已成主流。在全球化战略布局下,我们急需打开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市场,因此到欧洲去、到瑞士上市能给科达制造带来更好的影响力。

7月28日,科达制造GDR首发,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科达制造供图

南方+:与20年前A股上市相比,你认为在瑞士上市会给科达带来哪些具体的变化?

边程:一是获得更高的品牌曝光率。在发行过程中,我们与国内外近150家投资机构进行了路演,让科达制造的品牌获得投资机构更广泛的认识。在路演及GDR发行后,科达制造沪港通等其他途径的股票购买比例明显上升。

二是有助于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人才的加盟。意大利是全球陶瓷设计的一个“风向标”,此前我们已收购意大利老牌陶瓷企业唯高,接下来我们计划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在瑞士上市,提高了科达制造在欧洲的知名度,能增强优秀人才对科达制造的信心。

三是未来公司的发展会更规范。同时在中国及瑞士上市意味着公司要接受两方面的监管,将进一步提升科达制造的治理水平。

此次GDR发行所募集资金将会投入到公司供应链转型升级、海外项目投资、加大创新研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4个方面。

南方+:科达赴瑞士上市速度非常快,这一过程是如何准备?你认为中国企业赴瑞上市会是未来趋势吗?

边程:此次速度之所以那么快,首先离不开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其次,源于科达制造内部对全球化及国际化的重视。一是人员方面,我们负责证券事务的董秘及其团队都是专业人士;此外我们在非洲已经持续几年向世界银行贷款,对国际资本有一定的了解。

可以说在GDR推出前,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好国际资本市场。我们认为,发展制造业就必须面对全球。一个细节,在科达制造A股上市前,我们曾聘请了一个专业海外人才,他当时的年薪是当时的董事长和我(彼时任总经理)两人年薪之和。

科达制造在海外上市 ,我们做足了准备。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企业赴瑞士上市 ,当然,我认为是否要去境外上市,企业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是否适合。

谈非洲布局:

“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南方+:在全球化布局中,为何会先选择非洲开拓?

边程:非洲拥有大量的陶瓷原材料,对陶瓷的需求量大,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迫切需要进行工业化。因此科达制造在非洲的投产,是一个双赢。科达制造向外发展要寻求新的空间,非洲需要新的产能。

科达制造是2016年正式进入非洲,我们拥有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广州森大贸易有限公司。广州森大在非洲已耕耘了20年,起步时专注陶瓷产品出口。但2015年非洲本身工业政策进行了调整,想寻求本土的工业化发展,广州森大捕捉到这一机会找到我们,于是双方成立了合资公司。

南方+:开拓过程中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克服的?目前发展如何?

边程由于有广州森大在此前开拓的市场和品牌基础,合资公司的产品几乎可以说是非常顺利进入非洲。2016年是我第一次去非洲。我清楚地记得,2016年3月26号,我们在肯尼亚那块宽阔的地上奠基,宣布正式动工。当年11月8号,工厂已经投产。

八个月从动工到投产,这个速度是非常的快。我们在国内建厂最快也需要6个月时间,更何况我们光是将设备运往非洲都需要1-2个月的时间。同时,我们在11月份投产后,同年就实现了盈利。

可以说,科达制造在非洲第一间工厂是当年动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目前,科达制造和广州森大在肯尼亚、加纳、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赞比亚五国合作运营6间陶瓷厂,共有7000多名员工。中方人员占到6%-7%。我们会教非洲员工中文,现在非洲员工基本都能用简单的中文进行交流。

科达制造非洲工厂。科达制造供图。

谈未来发展:

“不要互相否定,而要相互融合”

南方+:未来科达如何走向更广更远更深的全球化?

边程:我们有一个新的调整,“非洲陶瓷”变为“海外建材”。这个调整,一是区域性的扩展,我们将非洲扩展到南美洲、亚洲等地区;二是业务的扩展,从陶瓷建材到洁具、玻璃等领域,发展空间更大。今年8月2日,我们在非洲国家肯尼亚的陶瓷洁具生产项目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东非地区最大的洁具生产线。

除了非洲以外,科达制造海外建筑陶瓷机械业务一直在不断拓展,首个海外子公司落地印度,第二个子公司落地土耳其,第三个是意大利。早期的印度市场,当地陶瓷企业以购买欧洲制造的二手压机为主,我们通过大量陶瓷机械出口,以产品质量打破了当地人对中国陶机的固有印象。目前,印度已成为科达在海外的最大市场。

欧洲市场一直是意大利陶机巨头牢牢占据的地盘。这些年,科达也一直在发力,不断接近欧洲的中心腹地,逐步获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我的观念是,我们来到意大利,我们绝对不想把意大利陶机行业变成中国制造,我们更愿意与意大利共同发展。进入一个市场不要互相去否定,而是要相互融合,只有互相融合才能取得共同的发展。

南方+:除了建材机械、非洲建材外,我们看到科达制造还有锂电材料等业务,为什么科达会坚定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科达未来的规划是怎样的?

边程:这是一个公司业务发展到天花板所做出的选择。在陶瓷机械销量最好的年份,这一市场容量折合人民币约200亿元,去年科达制造的陶机销量近60亿元,在全球占有近30%的份额。一个企业在一个细分领域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0%,这几乎已到达天花板。

然而,对科达来说,我们一直想探索一个拥有更高天花板、拥有更大发展前景和更高技术含量的领域,因此我们一直在尝试。

当然在尝试的过程,我们也有走错的路。锂电是我们2015年进入的新领域,当时科达判断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锂电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都会处于一个长期发展的阶段。这一投资也终于在去年获得盈利。

现在,我们借助资本市场的影响力,科达制造与深创投签约,未来将在全球范围内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合作,拓展新的空间。

【南方日报记者】蓝志凌

【图片及视频】张艳青

【作者】 蓝志凌;张艳青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瑞士   肯尼亚   非洲   意大利   欧洲   广州   天花板   董事长   当年   陶瓷   海外   业务   全球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