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杂粮:抢占市场高地,小杂粮也可做大文章

湖南旱杂粮产品。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偲 长沙报道

炎热夏季清凉解暑,少不了一碗绿豆汤,降糖养胃,可以选择来一碗杂粮粥,养发乌发,黑豆黑米黑芝麻粉受年轻人追捧……贴上“养生”标签,旱杂粮加快脚步从小众走向大众,成为平衡居民健康饮食结构的“新宠”。市场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杂粮产品的细分和精致包装,从粗加工走向精深加工。

日前,农业农村部答复关于发掘杂粮的粮食安全和营养健康潜力的政协提案明确,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杂粮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优化杂粮产业布局,推动解决杂粮产业和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序推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杂粮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发挥好杂粮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带动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湖南也开始重视旱杂粮产业开发。据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数据,2020年湖南旱杂粮作物面积、产量分别为1141.4万亩和376.2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16.0%和12.5%。近十年来,全省共选育、引进和挖掘了173个旱杂粮作物品种,其中优质专用型良种74个,为“十四五”旱杂粮产业发展奠定了良种基础。

2021年1月,在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省农业和农村厅和省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成立。整合全省旱杂粮产业资源,做强做大“湖湘杂粮”省级公用品牌,支持一批县域品牌、企业品牌做好做精。2021年,首批13家企业获授权使用“湖湘杂粮”品牌;“神洲杂粮”“新田大豆”“安化小籽花生”等一批企业品牌和县域特色品牌逐步打出名气。目前,联盟产业覆盖全省14个市州39个县(区),共对接了121个村,带动10.72万户农民发展种植旱杂粮面积671万亩,2021年产值达186亿元。

凤凰苦荞茶产品。

湘西凤凰县近年来重点发展苦荞产业。2021年全县种植了4.2万亩苦荞,实施最低保护价订单收购机制,政府支持企业通过订单方式保底收购农户种植的苦荞。通过探索实施“荞+茶”等套种模式和“荞+烟”等轮作模式,有效促进全县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并帮助农民稳定增收。今年全县春荞加秋荞种植面积预计将扩大至9万亩。

凤凰县已注册了“荞韵凤凰”“荞老爷”等品牌,企业通过开展杂粮食品加工及其副产品利用技术研究,克服杂粮适口性差、无面筋、缺乏延展性、难以主食化等难题,开发了食品、茶和酒三大类共20多种苦荞产品。凤凰县菖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主攻本地旅游市场,一瓶200克装苦荞茶可以卖到20~30元。目前凤凰县正大力将“凤凰苦荞”系列生态杂粮产品打造成湘西特色康养品牌,并依托凤凰广阔的旅游市场走向全国。

在湖南,旱杂粮产品的开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深耕旱杂粮产业的浏阳河集团开发出8大类产品、将近100个单品,涵盖饮料、面、粉、酱、休闲食品等。中粮米业(岳阳)公司今年推出了紫香杂粮米和蔬香杂粮米2款新品,荞麦、藜麦、红薯、红豆等杂粮与大米合理配比,紧跟“新食代”消费趋势。怀化天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怀化山区资源,针对年轻“低脂”人群开发了红薯米粉、燕麦米粉等养生系列产品,在电商平台获得了不错的销售量。

《湖南省“十四五”粮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旱杂粮特色县建设,全面推动旱杂粮“一县一特”良性发展。重点支持安化花生、凤凰苦荞等旱杂粮发展,继续支持平江、攸县、武冈、衡山等地做大做强豆制品产业,适度提升旱杂粮产业发展规模。积极培育旱杂粮新品、良品,发展旱杂粮深加工,加快“精、特、细”开发。

湖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冬贵表示,大力发展旱杂粮生产,契合湖南山地丘陵多的实际,是稳定粮食总产量的有效手段。要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加快旱杂粮产品开发进程,推动豆制品、薯类制品与湘菜、休闲食品协同发展,加大食药同源食品、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推动旱杂粮油加工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要重点培育“湖湘杂粮”公用品牌,持续支持“湖南省旱杂粮产业联盟”抱团引领,将旱杂粮打造成新的“千亿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凤凰县   杂粮   安化   怀化   湘西   湖南省   凤凰   湖南   高地   全县   粮食   面积   产业   品牌   文章   市场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