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略资源究竟有多强?一旦发生战争,这些省市有着重要作用


众所周知,在战场上打仗,不仅要有精良的武器装备

还要有领导人的正确领导,这才能打胜仗。

但是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战略资源。

如果没有战略资源,那么即使再强大,在无法继续坚持战斗下去。

战争时期的储备量,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战争期间生命力的强弱。

虽然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的潮流。

抗日战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世界上各个国家放弃的军事发展,更不意味着,各个国家没有为可能发生战争做打算。

例如美国,美国现在依旧有庞大的航海人才、航空人才的储备。

瑞士也有着近二十万的精良步兵,就连新加坡,都储备了上万桶石油等等,

不管哪个国家,都在储备战略资源。

中国一直以来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各方面的战略资源究竟是什么样的实力?这些物资都分布在哪里呢?

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了解这件事情的真相。

中国铁矿分布图

如果大家对这类内容感兴趣,可以点赞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

粮食的重要性

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粮食都是保障人们正常生活的基本物资。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足以看出粮食对战争的重要性。

我国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年产粮约六点八二亿吨。

储备量则保持在二点一到二点七亿吨之间,约占全球各国,储备量总和的一半。

小麦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就是即便全国各地都停止产量,全中国人能够吃一年半。

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区大家都很熟悉,集中在了东北和华北地区。

其中尤其是黑龙江,吉林和内蒙三省区。

他们因为地广人稀,人均粮食产量是我国前三位,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调出省份。

首先我们来说说黑龙江,

在二零二一年的时候,根据统计,黑龙江的人均粮食产量高达两千五百一十八公斤,也是我国唯一一个人均粮食产量,超过两吨的省份。

粮食产地

再来看吉林省和内蒙。

这两个省区在二零二一年的人均产量,分别是一千七百公斤和一千六百公斤。

其他省份,没有一个人均产量超过七百公斤的,这也能看出,这三个省份是粮食大省。

当然要是从产量来说,黑龙江、河南和山东则是位居全国前三。

是二零二一年我国仅有的三个粮食产量,超过五千万吨的大省。

他们的年均产量分别达到了七千八百六十七万吨、六千六百四十万吨和五千五百万吨,

如果一旦发生战争的话,这几个地区只要能进行正常的运作。

生产出来的粮食

不仅能养活自己,同时也能为全国各地的省份,源源不断地提供粮食,成为了大家的粮食保障。

大家也都知道,历史上因为缺少粮食补给,导致前线军队的斗志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因此更是无法取得战争的胜利,像这类国家也是非常多的。

德国被粮食拖垮

其中德国最为典型。

德国是近代欧洲历史上当之无愧的霸主,日耳曼民族统治下的德国,充满了铁血和战争。

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去了沉痛的灾难。

德国的工业实力,在两次大战中展现出来,二战中的虎式坦克,飞机更是重新定义的热武器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士兵

那有人会好奇,德国是如何在战争中,解决后勤军需供给呢?

根据文献记载,德国从中世纪起到近代,一直都是欧洲的重要产粮区。

西欧资本主义繁荣后,德国通过海陆贸易,逐渐成为了欧洲大地上的粮食出口大国。

普鲁士邦国早期还曾是英国的粮食供应国之一。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工业革命,让德国的工业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还有很多人看来,工业的强势发展会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导致农业越来越弱。

工业革命

但是德国的农业却不是这样。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后,德国的农业依旧处于强势状态,粮食输出远远超于粮食输入。

一八七一年到一九四一年,仅仅在四十年的时间中,德国农业的发展,更是势不可挡。

其国内的农业产量翻了一番,农业用地更是连年增加。

一九零八年之后,德国的年均耕地面积,达到了两千三百三十万公顷,粮食的平均生产量,更是大幅度的提升。

除此之外,畜牧业更是蓬勃发展。很多家庭都可以吃得上牛肉、羊肉等。

畜牧业

而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成绩,都是得益于工业的飞速发展。

那么有人会感到疑惑,德国是如何实现工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农业生产的呢?

其实,德国农业产量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耕作方式的改良。

首先“三圃制”农业发展模式,得到了改善,增加了农业的实际种植面积。

其次,大量运用了人造肥料和畜牧肥料

紧接着,政府出台了大量的农业保护政策,给予农户大量的补贴和帮助。

种植面积加大

除此之外,德国工业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科技加持,很多农业生产机器,都被广泛地应用。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德国农业欣欣向荣的时候,德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大量增长。

对农业生产发动了“攻击”,大量农业人口开始涌入城市、港口、矿山,从事商业贸易、服务业等,农业人口比例大幅度下降。

从一八八二年到一九零七年,在这二十年的时间中,德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从原先的二分之一左右,缩减到了四分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德国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逐步完善,大量的新生儿降生。

德国农户

这更是对德国的农业产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一九一四年,德国人口更是到达了六千七百万之多。

庞大的人口基数,面临着粮食会有巨大的消耗。

虽然德国农业,在科技的加持下,蓬勃发展。

但是面对如此众多的人口,就算农业再发展的良好,依旧无济于事。

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德国为了保证国内群众的温饱问题,于是德国只能从国外进口。

从这时候开始,德国从原来的粮食输出国,变为了粮食进口国。

德国群众

另外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于单一粮食的需求正在下降。更多的人,涌向了多种粮食需求。

德国在看到民众的这一需求之后,也是非常头疼,毕竟这更是让德国农业的发展难上加难。

为了满足民众的这一需求,德国只好将农业的出口量再次提高。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德国农业进口,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影响。

进口农业产品的价格,受到了俄国和海外诸多国家的打压。

德国农业机械

德国在一战之前,粮食进口的地方主要是美国等国家。

但是,这也影响了之后德国在战场上的战斗。

毕竟粮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状况也就相当于,德国的命脉,已经掌握在了那些进口粮食的国家手中。

一九一二年,德国从国外进口了,价值几千万的牛肉等食物。

但是随着国际局势越发的紧张,德国的军备物资的储存遇到了困难,很多国家不愿意出口粮食给德国。

在德国看来,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爆发战争,唯一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牛肉

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战斗的话,那么到了战争后期,粮食就会出现不足的情况,直接影响战争最后的结果。

一战前夕,德国已经沦为了农业进口国。

当时的德国商人进口了大量的粮食,可能大家认为,这是为国家战争做贡献的。

其实并不是,他们进口这些粮食,就是为了出口到英国的。

因为这些粮食在出口的时候,会增加关税,这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利益,这些财富会被政府和地主借机瓜分。

如果爆发战争的话,很多将领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德国商人

自己国家的海上运输通道,一定会被英国的海军切断的。

因此一部分军官,为了避免自己国家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

于是就决定,将粮食和武器装备增加。

但是德国方其他部门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实施粮食保障措施。

一九一四年七月初,德国首相才同意从荷兰、比利时等国进口粮食,来作为德国工业区的粮食储备。

可惜的是,命令下得太晚了,只获得了极少的粮食。

第一次世界大战

但是这根本不能满足战场上的需求,可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一战仅仅在一个月后的时间就爆发了。

德国战败

德国也是十分清楚自己现在的状况,唯一的作战办法就是速战速决。

因此就从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开始了疯狂的杀戮。

但是德国并没有足够的实力,在短时间内将英国等国击败。

英国在一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利用自己的海上优势,将德国的海上运输通道切断了。

德国再也无法从海上获得军事物资的补给,很多中立国家想要得到物资,也只能通过陆路运输。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

但是这时候战火频繁,很多物资即使抵达德国领土,但是也所剩无几。

持续的战争,给德国农业一记重拳。

因为没有人会想到,战争会持续这么久的时间。

面对国家内战士们的短缺,只好让那些青壮年被迫进入部队,去往前线战斗。

而这一决定,更是导致农业劳动力大量缺失。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德国只好让老弱病残加入农业的生产行列。

但是这些人无法承担农业劳作的重任,因此,德国的农业生产量急剧下降。

青壮年加入德军

这一现状,不仅影响了前线战士们的生存需求,更是对国内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一战后期的德国士兵,由于没有充足的粮食,因此战斗力大大减弱,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失败。

这样看来,一个国家的战略资源,最基础的出发点还是得看农业。

你同意这一观点吗?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资源的重要

在战争中,粮食是基础能源,而资源更是不可或缺的燃料。

例如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炭,轻重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他们,陕西可以说是这三种资源当中的佼佼者。

煤炭

石油产量排名前三的省份是,天津三千二百四十三万吨、黑龙江三千零一万吨和新疆两千九百一十五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陕西的石油产量紧追在新疆排名之后的第四名,产量也有两千六百九十四万吨。

天然气产量前三的省份是陕西五百二十七亿立方米,四川四百六十三亿立方米和新疆三百七十亿立方米。

说到煤炭量,第一想到的就是产煤大省—山西,这里的产煤量高达十点八亿吨。

紧随其后的就是内蒙古和陕西,分别产煤十点二六亿吨和六点八亿吨。

这样看来,陕西是能源第一名,当之无愧。

挖取煤炭

其实历史上也有因为能源不足,导致失败的国家。德国在二战中,不仅被粮食拖垮,也被石油拖垮。

被石油拖垮的德国

在一战的时候,德国就已经明白了石油的重要性。

由于罗马尼亚的石油通道被切断,给德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这也是德国失败的部分原因。

一战以后,几乎所有人都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

然而作为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品由国家,纳粹德国想要发动战争,首先要有的就是武器装备。

一战失败的德国

这些东西能够派上用场,唯一的来源就是石油,因此储备石油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

德国早在二战之前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预谋了。

一边大量从罗马尼亚和苏联进口石油,一边开始在化学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就是想摆脱当时对进口原油的依赖。

德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在当时领先的化学技术。

煤炭和石油都是属于化石燃料,而且他们的形成过程也是十分的相似。

最重要的是,煤炭可以液化成为汽油等产物,因此当时的德国非常喜欢液化这一技术。

虽然制作这些的成本很高,但是在战争时期,这是非常值得的。

丰富的煤炭资源

毕竟只要将其制造出来,就能在很多武器中使用,可以用这些武器,来对抗其他国家。

德国在备战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非常强大的合成燃料工业系。

在一九四零年的时候,到达了巅峰水平,几乎占到了石油消耗量的百分之六十

可想而知,这一产业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如此,战争的消耗量依旧惊人,合成的燃料渐渐不够他们使用。

德国虽然攻下了法国和波兰,拥有了大量的石油资源。

匮乏的石油资源

但是就算是有大量的石油资源,也抵挡不住长时间战场上的消耗。

因此,在之后的战场上,德国的石油消耗量也是越来越高。

在一九四二年的时候,德国的石油储备量已经不足一百万吨。

尽管合成燃料在不断地上涨,但是由于产油国的影响,石油的产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一九四三年,在北非和苏联战场上,德军被打的节节败退。

这时候的德国也明白了,不能再依靠国外的石油了,只能靠自己。

北非战场

于是德国加大了合成燃料的产量。

不幸的是,在一九四四年的时候。盟军对其进行了轰炸,最终导致这些全部停产。

停产之后的德国,也就没有了石油的来源。

因此在一九四五年,各个国家在对德国进行侵略的时候,

德国只能看着自己大量的先进武器,先进战机被各个国家轰炸,并没有任何的反击之力。

德国武器

德国失败的原因也有很多,但是石油的短缺必然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石油是各国战争机器的血液,也是工业的血液

这句话无论是应用在当时的德国,还是现在的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

除此之外,铁矿石也是非常重要的。

铁矿石的重要性

那么,我们接下来说的就是四川省了。

二零二一年,四川省的铁矿石产量为一点一二亿吨

仅次于河北和辽宁,排名全国第三,是中国铁矿石产量最高的省份之一。

铁矿石

众所周知,四川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战略备份省份,

除了地势易守难攻、地理位置远离强敌之外,四川省在资源方面,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

虽然,四川尽管缺乏石油和煤炭两大资源 。

但是,他坐拥长江上游的世界级水力资源,因此四川是全国第一水力发电大省,

四川省二零二一年,超过百分之八十的电力,来自境内的各个水电站,

水力发电

这也使得煤价的波动,对四川来说,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四川是水力发电,因此四川的煤炭消耗量也就比较低,只占全国百分之二左右。

钢铁的重要性

铁矿石说完,就是钢铁了。

众所周知,钢铁被誉为工业的骨骼,他是制造武器的基础,也是工事的基础。

在这一方面,河北是绝对的佼佼者,钢铁的产量几乎占据到了全国的一半。

接下来就是稀土,大家可能对这种资源比较陌生。

还有人会觉得,他就是普通的土。

其实并不是,他是各种精密仪器和尖端武器中,不可缺少的原料。

在战争年代,掌握稀土,则是相当于控制了尖端武器的生产量,能极大程度地左右战争的进程。

稀土

在我国境内,稀土领域的佼佼者就是内蒙古,目前,他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三稀土的量。

如果要是发动战争的话,国家对于稀土肯定是非常重视的,这时候,内蒙古就能为战争提供大量的稀土。

棉花的重要性

除了这些工业能源,像棉花这类日常生活用品,其实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以前棉花生产集中在华北地区

日本在抗战时期的时候,就在华北大肆地掠夺棉花,用于日本的纺制工业原料。

美国在早期发展纺织业的时候,也需要大量的棉花。

棉花

因此奴役黑人在种植园种植棉花的时候,就成为了重要的工作。

这也就导致,黑人群体对棉花是非常敏感的。

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现在对我国进行打压制裁,新疆的棉花也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在看到之后,也是十分的意外。

毕竟棉花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为什么要打击新疆的棉花呢。

其实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我们中国棉花的主要产地就是新疆。

中国棉花主产地

棉花喜欢半干旱地区,喜欢光照,不能抗冻,不喜欢雨水,而且对土壤也是有要求的。

恰好,新疆的自然条件完全应对了棉花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境内,新疆就是生产棉花的重要产地。

如果对这里进行制裁的话,那么就等同于将全中国的棉花制裁了。

二零二零年,我国棉花产量五百九十一万吨,

新疆一个省就占了五百一十六点一万吨,占比百分之八十七点三,

而且新疆的单位面积,也是全国最高的。

农户摘取棉花

不过,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大国,本土的棉花是不够的,还需要从国外进口。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省市都有着自己的优点,

比如广西、云南等地是木材大省,能生产粮食,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化肥。

在我国境内,青海西洲的钾肥产量是最高的,高达七百四十三万吨,占据全国总产量百分之八十多,还有很多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这样看来,如果战争真的爆发,全国各省都在各个领域,各个方向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也正是因为有各个省份,才让我们中国在世界上位居强国之列。

化肥

各个省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正是因为大家的团结,才能有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

好了,本期视频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感悟呢?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关注豆豆不迷路,了解历史靠得住,记得给豆豆点个关注呦,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中国   战争   资源   铁矿石   德国   新疆   稀土   棉花   省市   省份   粮食   产量   石油   战略   发生   农业   工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