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雷英雄杜富国,获一等功和八一勋章,如今他和妻子享受什么待遇

“你退后,让我来!”排雷战士杜富国对着旁边的战友喊道。

此时云南省麻某处雷场,望着前方位置出现的一枚露在地表的烈性手榴弹,杜富国身先士卒站在了队友的前方。

然而战友刚刚退开,意外就出现了。

随着一声轰然巨响,这枚弹量大、危险性高的手榴弹发生了爆炸。

站在最前方的杜富国被炸飞到几米开外,硝烟散去,当杜富国再次显露在众人眼前时,已经成了一个浑身不满炸伤、烧伤的血人...

排雷尖兵

杜富国,1991年11月出生于贵州湄潭一个普通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

小时候,杜富国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并未考上大学。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没有什么人可以管教他,父亲杜俊担心疏于管教的儿子会沾染不良习气,于是选择了相信党和军队,把杜富国送到了军队中,希望他在军队中磨砺一番,将来不至于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

就这样,19岁的杜富国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成为南部战区一位陆军战士。

2015年夏天,南部战区为了彻底扫清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越南在我国边境地区遗留下来的雷场,组建了云南省扫雷大队。

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杜富国便报了名。

这的确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丧命。

但是5年的军旅生涯已经让杜富国成长为了一名思想进步、觉悟超前的优秀解放军战士,他愿意为了百姓的生命健康安全出生入死。

来到扫雷大队后,杜富国特地将自己的微信名称改为了“雷神”,QQ昵称则叫“征服死亡地带”,为边境百姓清除雷区之雄心壮志可见一斑。

但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由于杜国富并没有读过大学,初高中期间的学习成绩也一般,导致他对扫雷相关理论知识知之甚少。

刚进入扫雷部队,战士们就经受了一场测试,结果杜国富以32分的成绩排在倒数第一。

扫雷是一项高危工作,容不得任何差错,它又是一项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以杜国富表现出来的水平,是根本没办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扫雷战士的,更别说走进雷场了。

好在杜富国毅力强大,韧性很足,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扫雷战士,并不是天生的!”

为了达到标准,早日进入雷场,他开始玩命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除了训练和睡觉,杜富国无时无刻不在挤时间学习,就连上厕所的功夫他也忍不住从口袋里翻出记有知识点的小卡片来,看上两眼。

到了晚上,杜富国也会加班加点,利用走廊里的灯补习功课。

一段时间下来,杜富国在排雷知识和技巧上的造诣突飞猛进,他还特意在日记本上记录下了每次考核的成绩。

从一开始的32分,到十天后的57分,再到一周后的70分,一个半月之后杜富国的成绩已经来到了90分。

杜富国凭借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拼搏精神,一步步成为了队内的佼佼者。

不过,杜富国并没有志满于此,赶超完身边的战友之后,他又继续强化军事训练,提升技术能力,创新作业方式。

在杜富国的不懈努力和悉心研究下,他独创出了一种名为“田字切割法”的爆破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安全,爆破效率也较之以前大大提高。

在搜排雷场的训练中,他又摸索出一段要诀:“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

以这种方法为指导原则展开的雷场搜排,速度、精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

从一位“排雷小白”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排雷组长、教官,杜富国凭借努力真正成就了自己的“雷神”之名。

杜富国的努力不止体现在理论研究与创新上,在真正要进入雷场的那一刻,他也总是那个身先士卒之人。

三年多排雷生涯,杜富国累计排雷作业300多天,出入雷场1000余次,在19个雷场中共计排除2400多枚地雷,处理险情20多次,扫清了17.85平方公里的雷场。

每次出任务时,只要遇到险情,杜富国始终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一个,“让我来”这句话几乎成为了他的口头禅。

截止到2018年10月,杜富国队伍所负责排查的雷场已经被清除三分之二。

眼看任务已经完成大半,但是谁也没想到,一场意外的突然来临,彻底改变了杜富国后半生的命运。

身先士卒被炸伤

2018年10月11日下午,云南省扫雷大队四队奉命对云南麻粟坡县坝子雷场进行排查作业。

在队长的带领下,各个小组在到达雷场后,按照划分的区域分头进行作业。

杜富国作为小组长,带领一名叫做艾岩的战士,选择了一处爆炸物密集的阵地。

两人一前一后,仔细地对前方每一寸土地进行勘察。

2时40分左右,二人发现前方出现了一枚露在地表的爆炸物。

根据对爆炸物外形的观察,杜富国判断这是一枚67式手雷。

但与普通67式手雷不同的是,这枚手雷明显弹药量更大,外形酷似一个瓶子,木柄部分经过多年的掩埋已经发生腐烂。

手雷的导火索因为打过蜡,可以在地下留存几十年而不腐烂,所以手雷仍然存在很大的爆炸可能,危险性非常大。

且根据手雷附近泥土形态来判断,下面很有可能是个雷窝,不止一颗手雷。

“报告队长!发现一枚裸露地表的67式加重手雷,请指示!”杜富国对手雷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后,立刻向队长张波报告了这一情况。

“继续查探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诡计机关设置,注意安全!”张波在对讲机中冷静地回答。

“是!”

杜富国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对着旁边的艾岩说道:“你退后!让我来!”

这是杜富国身边的战友在执行任务时最常听他说的一句话。

艾岩考虑到组长一贯的行事风格和更为高超的排雷技术,果断听从了命令,退到旁边两三米的位置,帮助杜富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手雷情况。

见队友撤到安全区域,杜富国先小心翼翼地将自己脚下到手雷附近的区域探查清楚,发现没有其他爆炸物存在,然后慢慢的靠近了67式手雷。

然而,这只装满炸药的手雷本就处于临界状态,稍微的泥土松动、细小的探测器干扰,甚至一阵风都有可能将其引爆。

正当杜富国聚精会神地对手雷进行探测时,不知道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手雷发生了爆炸...

“嘭!”

一瞬间,手雷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裹挟着气浪、烈火、弹片向着杜富国倾泻而去。

杜富国直接被炸飞到了几米开外的一棵横倒的树干上,身上的防护服被炸开,露出里面的填充物。

他的头部、躯干、四肢,身体每个部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浑身上下鲜血直流,成了一个血人。

而身后的艾岩因为提前退到了安全位置,加上杜富国抵挡了大部分冲击,只受了一点轻伤。

这一声惊天爆炸将附近所有排雷战士吓了个一激灵,30米开外的分队长张波最先反应过来,疯狂朝着杜富国身边跑去。

随行军医第一时间对杜富国进行了临时抢救和包扎,紧接着杜富国被战友们紧急送到麻粟坡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

与此同时,扫雷大队在得知杜富国受伤情况后,向桂林联勤保障中心59医院发出医疗救援请求。

医院立刻从外科、骨科、眼科、烧伤科、皮肤科等各科门诊抽调专家,组成紧急救援小组,乘坐救护车赶赴麻粟坡县医院救治杜富国。

在医护人员三个多小时的抢救之下,杜富国终于保住了性命,但是根据伤情判断,他的双手和双眼都没办法保住。

当杜富国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并做完眼球摘除和双手截肢手术后,他被转移到了解放军59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10月12日凌晨,杜富国顺利被转移至59医院。

当天,十多名专家共同对其进行了会诊,全力对其伤情进行后续治疗。

浴火重生

10月21日,杜家父母接到消息后来到了59医院。

二老看着病床上被纱布缠满身体的儿子,忍不住流出了心疼的眼泪,但是嘴里并没有任何抱怨和不满。

父亲杜俊表示:“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有很多十八九岁的年轻战士牺牲在了我儿子受伤的地方,跟他们相比,富国失去手和眼睛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杜俊是一个饱含爱国主义热情的人,从“富国、富强、富民”这几个他给孩子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

有这样的父亲,杜富国能够有如此崇高的觉悟也就不足为奇了。

59医院针对杜富国的爆炸伤、肺爆震伤、耳膜穿孔伤、烧伤等并发症进行了深度救治,而后便转移到了西南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过程中,始终陪伴在他身边的是他的妻子王静,也正是在妻子的鼓励下,杜富国很快就从阴影中走出,开始适应新的生活。

在杜富国失去视力和基本生活能力的情况下,王静每天陪在丈夫的身边,喂他吃饭,帮他洗漱,陪他聊天散步。

接着是减重下的跑台跑步训练、假肢训练、核心稳定平衡训练。

对于一个刚刚失去视力的人来说,不管是生活中的吃饭、上厕所、穿衣服,还是康复训练中的任何问题,几乎所有事情都需要别人言语上的指令辅助,而杜富国身边的这个人,就是妻子王静。

自从王静陪同杜富国入院后,她就再也没离开过医院一步,始终尽心尽力陪护着丈夫。

在看向丈夫时,王静的眼神中总会流露出一种深切的爱恋与崇敬。

此外,医院给杜富国安排的辅助训练也提上了日程。

部队在了解到杜富国失明和截止的情况后,立刻利用全球医学平台,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为杜国富定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视觉辅助设备,让他展开对生活中的物体,甚至数字、文字的识别训练。

当这些训练取得一些成效后,杜富国已经可以简单写一些文字,他最先写下的就是妻子王静的名字。

在假肢活动和触觉感知训练有了一定的成果,杜富国可以分辨出大小、温度、软硬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中的两只康乃馨送给了医生,另一只玫瑰则是送给了王静。

那一刻,病房内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

后来杜富国康复后,有人曾问到王静与丈夫现在的感情,王静一脸安详、平静地回答说:“陪伴他康复的这几个月,我亲眼目睹了他的坚强,见证了他的重生,他的所作所为鼓舞了我。”言语之中饱含对杜富国的爱意。

11月24日,云南扫雷大队在病房内为他举办了一场颁奖仪式。

仪式开始之前,杜富国让战友帮他换上新军装,刮好胡子。

“帽子没歪吧?”杜富国一脸笑容地问道。

“没歪!精神得很!”

杜富国的父母、妻子也换上了新衣服,整理了面容,准备与杜富国一起迎接这个光荣的时刻。

“杜富国!”

“到!”

“经南部战区陆军党委部研究,决定对你在2018年10月11日排雷活动中,展现出来的英勇拼搏、顽强奋斗、不怕牺牲、爱护战友的精神,以及近年来在排雷作业中的出色表现予以表彰,给你记一等功!现在,为你颁发奖章和证书!”

言罢,云南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为杜富国佩戴上一等功奖章。

“希望你更加坚强!争取更大的荣誉!”

“是!首长!”杜富国始终保持着洪亮的声音,并挺直腰板,抬起了挂着空荡荡袖管的右臂,向前方敬了一个军礼。

这一幕正好被摄影机抓拍下,这张照片也成为了杜富国一张非常经典的照片。

当然,一等功勋章只是杜富国获得的第一个奖项,当他的事迹被传开后,一时间杜富国成为了所有国人崇敬的对象。

2019年2月,杜富国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年获得“全国自强模范”、“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

2022年7月,杜富国在结束三年多的康复治疗后顺利出院,更是获得了军人的最高荣誉——八一勋章。

杜富国获得的这一切赞誉都是他应得的,不过除了这些,在待遇上他又能获得军队怎样的补助呢?

而在失去了双手和眼睛之后,杜富国未来的生活又是怎样一幅场景呢?

未来待遇和生活

杜富国在出事之前已经是四级军士长,基本工资在7000元左右,受伤之后的他仍然能够享受这份待遇,受到军队的终生供养。

此外,根据《军人抚恤条例规定》,以杜富国的伤残情况每年还能领到8万元的抚恤金。

在后续的身体保健方面杜富国同样无需操心,作为一等功臣,他享有定期免费疗养和保健,这方面的待遇同样是终身有效。

除了他本人的生活和健康,杜富国父母以后的养老、妻子的工作同样也有了保障。

王静本就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国家公职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王静以后在工作上的晋升同样会比普通人享有更加优先的机会。

所以,国家基本上已经把杜富国后半辈子的人生安置妥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解决了未来生活遇到的问题。

不过,杜富国并没有因此完全放弃工作,生性要强的他并不甘心就这样在家里度过后半生。

其实,早在从失去视力和双手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时,杜富国就已经做好了打算,他想要当一名播音员。

为了早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杜富国每天除了做必要的康复训练,还积极练习普通话,学习专业播音知识。

“虽然我的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专业的播音员,但是就像当初学习扫雷一眼,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可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杜富国真的做到了。

2020年年初,南部战区机关单位为杜富国购置了一套播音设备,并协助他策划了一个名为“南陆之声”的广播电台节目。

在首期节目中,杜富国以《我只是做了军人应该做的事情》为题目,讲述了自己八年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

为了给听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广播内容,杜富国还成为了2020年贵州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学生,并在2022年7月顺利拿到文凭。

结语

杜富国的人生是不幸的,年纪轻轻就失去了眼睛和双手。

他又是幸运的,父亲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解放军军队的磨炼,妻子王静的不离不弃,这些最终都化作了他对抗黑暗的力量与勇气,让他得以浴火重生。

在未来,希望杜富国可以继续在自己的广播事业上发光发亮,继续做那个一往无前的“雷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云南省   妻子   爆炸物   身先士卒   手雷   战区   作业   勋章   战友   大队   军队   战士   待遇   双手   身边   情况   英雄   医院   杜富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