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南山指的是哪座山?为何能象征长寿?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句话,就像是万金油,当你拜年、祝寿时不知道说什么,就可以说这一句话,没有人会不喜欢福泽深厚深如东海,长寿不衰可比南山。

在我国,地大物博,名山大川绵延不绝,叫南山的山更是数不胜数,那么哪一座是寿比南山的南山呢?我们翻阅古籍,对比考证,得到了答案,那就是今天陕西的终南山。

南山之论

我们通过了《诗经·小雅·天保》这一篇中明确写出了南山之寿,确定了应该从这里找南山的出处,这篇作品是周朝时期都城一带创作的作品,当时南山就在其首都附近,所以应当就是这一座山。

终南山从古至今,各个朝代都有关于南山的记录,有以下几种说法。

《齐风·南山》中就写道,南山巍峨高峻,因为这首诗是借狐狸讽刺齐襄公与文姜的的违反纲常伦理苟合,所以这座山应当是齐国的南山。一般认为是齐国有名的牛山

《西山经》中明确写出了一座南山,这座南山就位于我国现代的秦岭。秦岭伏脉千里,名山数十,有终南山、华山、太白山、透马驹山、代王山等等,南山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一座。

《尚书》写出了“归马于华山之阳”,古人常说的“马放南山”其实就出自这一篇中的这句话。所以很明显,这里南山就是指威名在外,奇险天下第一山的华山

我们通过这些记载其实就能判断出来,南山说法虽多,但是真正和福寿联系在一起的还是只有终南山。终南山地势高峻、道路坎坷、景色奇美,是极为有名的九州之险、天下之阻。

与道教的不解之缘

终南山从古至今都和道教关系匪浅、有不解之缘。这些故事的最初还要追溯到李耳传经设教。

李耳云游四海,途中在终南山这个地方落脚,在山中的楼观南边筑起了说经台,为函谷关守关官员尹喜授经,更是在函谷关写下了影响后世深远的著作《道德经》。

唐代时,终南山的道教非常繁荣,唐朝皇帝吸取道家学说维护统治,道家思想广为人所接受。皇帝曾给终南山的楼观道赐下田地,修葺院落,恩赏颇丰。

之后,更是有众多隐士、高僧、仙家,如钟离权、吕洞宾、姜子牙、赵公明、刘海蟾、张无梦、鸠摩罗什、昙摩流支、玄奘等人在终南山隐居修道、建立学说、著书传教等。

终南山自古以来多有名士来到此处,汇集瑞气,他们参道修行,留下佳话。可谓是群星璀璨,人杰地灵,道教因此兴盛。

南山为何指长寿

我们知道了道教与终南山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可是终南山与长寿有什么关系呢?上文表明《诗经·小雅·天保》这一篇就已经直接写出了南山非常长寿。

一则,长寿的原因与道教推崇的长生不死的理念有关。道教崇尚生、厌恶死,道家推崇长生不老,门下的弟子都不能问起对方的生辰,这就使得道家之人都对长寿有所热衷,那么终南山喜爱长寿的名声也自然传出去了。

二则,长寿与道教修士的生活习惯有关。道教的生活习惯很能修身养性,注重斋戒。饮食清淡、不沾荤腥。生活上规律,每日悟道,劳作有度,保持平心静气,不争、寡欲的态度。

三则,长寿还与当地的佳话与传说有关。终南山中隐居的道教的高士,如汉钟离,传说他死后因为怨恨魂魄仍然留在人间,来到终南山,一心想修炼成仙。可此时,山中有一头凶残的大蟒蛇伤害周围的百姓。

但是他无所畏惧,斩杀了蟒蛇,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王母知道这件善事之后,派遣东华仙下凡超度汉钟离。赐仙丹二粒,得道飞升,汉钟离的神话流传至今。

还有如吕洞宾,他是全真道教的鼻祖。本来文质彬彬,后来得幸遇到真人传授了一身无人能敌的剑术,之后更是得遇钟离权传授丹法,简直是幸运值拉满,得道大成。

正是因为有这些佳话与传说,当地的百姓都感恩戴德、口口相传、流传至今,终南山仙山的名号也是非常响亮,更是天下第一福地。

现在的终南山

近年来,有些人想要效仿曾经的隐士,放下前尘往事、不再执着于金钱、爱情等等世间的俗物,来到终南山修行。这其中,有的人确是想要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宁静,但是有的却是居心叵测、动机不纯

现在的终南山上,已经难以看见真正的隐士了,大多都是些哗众取宠的鼠辈,他们唯利是图、财迷心窍,看到终南山香火旺盛、游人如织就想骗这些虔诚的香客、游客。

他们有的假扮成道士,向游客、香客兜售一些所谓大师开过光的宝玉。宝剑等等,还专门找那些上了年纪的游客,欺负老年人不太了解这些骗术、其费尽心思想骗光他们带来的钱。

还有的伪装成道士,租住终南山上的房子,但是平时并不像道士一样修身养性,而是想要成为人设独特的网红,他们拿起手机,摆拍,骗取网络的关注和点击。

看到这些歪门邪道却又简单易得的赚钱方式,一大批同样怀胎不轨的人涌上来,做和他们相同的事,短短几年,终南山上的房屋都住不下了,连破屋都挤满了,甚至还要再修房子。

地方不够住,房租又被他们炒高了,真正的修士生活大都清苦,粗布麻衣、四时菜蔬就能过一生,所以真正的修身养性或参禅悟道的修士因为囊中羞涩被迫只能搬走,让人唏嘘。

这些利欲熏心的人把终南山搞得乌烟瘴气,破坏了这千年来名山的形象,让人无语至极。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他们往往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而看不见其本质。古时,为什么有那么多名士隐居于此,他们并不是看中终南山有多么大的名气,多美丽的景色。而是真心地想要修身养性,或者是想要化解灾祸,又或者是顺应天命。

现代人确实面临着许多的烦恼,更是看过无数的浮华,但是只要心中想要求得宁静与安定,根本无需看身处何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长寿   寿比南山   天保   秦岭   名山   南山   道教   华山   高峻   福如东海   修士   修身养性   佳话   隐士   道家   象征   钟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