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至死都不知道,真正救他的并非宋美龄,而是这个女人

1936年12月,张学良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兵谏蒋介石,逼迫他联共抗日,造就了中外震惊的“西安事变”。

此后,张学良基本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被囚禁中度过了自己的晚年,而他本人也一直认为,自己能够平安度过余生,是宋美龄救了他。

张学良一直将宋美龄当成“保护神”

在后世,很多人都在品味着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的爱情故事,却忘了张学良曾有一位结发妻。

1916年,19岁的于凤至和16岁的张学良结为夫妻,这是一段包办婚姻,可又和同时期很多普通家庭的包办婚姻不同,毕竟大帅的看人眼光还算不错。

于凤至本就出身于大户人家,她有着极高的个人涵养,只有十几岁的年龄,对于夫妻关系已经有了十分深刻的认知。

此外,她还非常识大体,张学良在一些选择的关键时刻还会去征求她的意见,让她出主意,因此,在张学良的心目中,于凤至一直都是个“大姐姐”。

当年赵一荻流连于舞场不愿上学,迷上了手握半壁江山的张学良,闹得圈内沸沸扬扬,赵父一气之下登报和赵一荻脱离关系,赵一荻那会也只有十几岁,她无奈之下去找到了于凤至,希望能做张学良的秘书,不要名分。

于凤至可怜赵一荻,还用自己的钱给赵一荻买了一套房子,这种大度,极为罕见。

这样的妻子陪伴在张学良的身边,张学良却没有好好珍惜,终日花天酒地,落得个“风流”的评价,此时的于凤至,则一直在等待着张学良回家。

1925年,当东北军打败孙传芳之后进入上海,张学良见到了宋美龄,两人可谓一见倾心,那会他们也都只有20多岁,经常在一起跳舞游玩。

张学良自己还承认过:“若不是那时我已有太太,我肯定会猛烈追求她。”


那个年头,历史舞台上还没有蒋介石什么事情。

都说“得不到的最好”,对张学良恐怕也是如此,由于蒋介石权势大涨,又娶了宋美龄,张宋两人便成为了“好朋友”。

不难看出,宋美龄是那种对于权贵极为追逐的女人,她也享受着聚光灯下的感觉,一生贪图荣华富贵,因此宋美龄对于张学良的感觉还是不错的。

无论宋美龄当年对张学良的好感是否真心,可她选择了蒋介石,做什么事情自然要为蒋介石考虑。

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之后召开国民党会议,也将张学良夫妇请到南京。

于凤至的欢迎仪式也是由宋美龄一手操办,于凤至读书很多,不过并不善于在这样的政治场合交际,她也感受到了宋美龄的“善意”,于是两人很快结为干姐妹。

张学良也不愿“甘拜下风”,和蒋介石结为兄弟,从此,两家人的关系看着一直都不错。

在东北,张学良的名声远远不如他的父亲张作霖,都说“虎父无犬子”,外界看来,张学良一枪没放就把东北送给了日本人。

当张学良被迫放下了东北军权去欧洲的时候,于凤至还特意写词安慰,表示自会有人懂他的良苦用心。

不难看出,于凤至并不是那种贪图富贵的类型,传统的教育观念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陪伴在丈夫身边。

“不抵抗将军”的臭名让张学良夜不能寐,那股压力最终让他在西安事变中爆发,他和杨虎城冒着掉脑袋的风险,促成了国共间的第二次合作,为全民族抗战的形成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也是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中最浓重的一笔。

有人提出“杀蒋”,张学良还是决定保住蒋介石的面子,将他送回南京。

蒋介石提出,自己不能保障张学良在南京的生命安全,不过,张学良此时已经无所谓了,从他作出决定的那一刻,其实心里也有数了。

而张学良最终能够活那么久,在他的心目当中,宋美龄是那个至关重要的人物,那一切都是张学良能够感受到的。

在蒋介石威胁了张学良之后,宋美龄表示:等回到了南京,一定要将张学良送回去。

可去了南京之后,蒋介石这边自然是不愿意放张学良回去,宋美龄觉得自己没有履行承诺,于是就在生活上关怀张学良。

张学良对此十分感动,他甚至说过:“如果宋美龄那个时候也在西安,事变也不一定发生。”

其实,这些也仅仅只是张学良自己的想法罢了。

在漫长的软禁生涯中,张学良大概留下了500多封信件,其中包括了他和多位国民党要员之间的消息往来。

他也在这些书信中表示:自从1936年以来,宋美龄对他也一直关照。

两人这种独特的友谊就一直持续了下去,那会他们都习惯用英文去写信,当宋美龄知道张学良身体不适,还专门使用中文。

有朋友送给宋美龄巧克力,宋美龄还会托人给张学良带去一些,让他品尝。

当1947年10月5日那封由张学良写给宋美龄的信件被曝光,更是印证了张学良对于宋美龄的感激之情。

后来国民党全线败退去了台湾省,两人的“情谊”还是保留了下来。

1950年,宋美龄原本是打算前去探望张学良的,可是张学良觉得路途太过遥远,于是就让她不要专门跑一趟,这在信件中还有体现,他甚至还写道:轿车不堪通行,吉普车和卡车方可行驶,且险处甚多,颠簸万分。

此外,他还觉得自己住的地方有种种不便,便推脱了。

不难看出,张学良思考的也非常全面了,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张学良能够如此细心的场景,着实不多。

因为宋美龄,原本信仰佛教的张学良改信基督教。

知道张学良无聊,宋美龄还投其所好,对赵四小姐更加尊重,让他们俩结了婚。

她和于凤至此前还是干姐妹,这么看来,那些结拜的“隆重仪式”早已被宋美龄抛却脑后,对于宋美龄这种人来说,也不奇怪。

张学良将蒋经国熬死了之后都还说过:“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着一天。”

不难看出,张学良已经彻底将宋美龄当成自己的“保护神”。

宋美龄这么做究竟是于公于私已难以评价,这两个家族的历史也比较复杂,可她无论如何选择,出发点一定是站在蒋介石的基础上,可能是顾及到蒋介石曾和张学良结拜的“面子”,也可能是宋美龄追忆那段上海时光,但是,对蒋家来说,被软禁后的张学良早已是个“废人”,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了。

可张学良从来没有提起过,真正救他的,并不是宋美龄,对于一个曾威胁到蒋家王朝统治的人,宋美龄不会单纯那么好心。

真正救张学良的,是于凤至

再回到那段关键的历史时期,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才是真正的“幕后保护神”,或许是因为她的历史地位并不高,因此很少被人提及。

西安事变发生之前,于凤至刚刚从西安去往英国,在那里安排子女读书事宜。

结果,远在天边的她得知了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消息。

作为家中贤妻,她的“识大体”也在这个时候得以体现,她表现得非常沉静,或许,她也是最懂张学良是怎么想的。

她以最快的速度给张学良发了一封电报,让他一定保护好蒋介石的安全。

然后,她简单安排了一下英国那边的事情,就快马加鞭赶回了国内。

当她好不容易来到南京后,却发现张学良已经处于羁押当中了,于凤至便开始迅速找寻方法。

她先是求见蒋介石,可蒋介石拒绝不见,于凤至思来想去,去找了宋美龄的母亲,因为当年老太太对她的印象还不错。

找了宋母之后,她又去找了宋美龄,希望能做通蒋介石的工作,可蒋介石还是不开情面。

之后,她辗转江西、湖南多地,胸部都长了烂疮且日加严重,后来赵四小姐来照顾张学良的生活,于凤至才彻底放心。

为了未来,于凤至只身前往美国。

此时,她依旧想着张学良,经历了求情四处碰壁,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来救张学良。

考虑到丈夫一生的名节,于凤至将蒋介石的《不抵抗日军》电文带到了美国,这就直接增加了张学良的筹码。

她将这封重要的电文存在了英国伦敦汇丰银行,为保万全,她还复制了一份,藏在了其他地方。

这样的举动确实让宋美龄吓坏了,宋美龄考虑到蒋介石的政治资本和名声,赶紧想办法找于凤至去要,什么方法都用尽了,可于凤至就是不愿意给,她对宋美龄表示,彼此都是妻子的身份,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丈夫的安危和名誉。

在美国,于凤至经过了手术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她的存在威胁到了没落的蒋家王朝,不过作为一位妻子,她思念的仅仅只有自己的丈夫。

孩子们渐渐长大,各种花销日益繁重,于凤至开始了华尔街打拼之旅,财富越滚越多,让美国人都非常震惊。

很难想象,一位受着传统教育的女性,如何在美国靠自己立足下来,并且玩起了金融这种现代的东西。

赚钱的日子,或许让她感受到巨大的活力,可她和丈夫之间的通信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张学良身边有了赵一荻之后。

对于于凤至来说,两个儿子先后病逝,丈夫归来的日子也遥遥无期,她的身心更是经受着巨大的磨难。

她以高价在美国洛杉矶买下了两栋别墅,将别墅全都按照北京王府井故居的居住式样装饰了起来,一桩留给自己,而另一桩则留给张学良。

她告诉自己的孙辈:“我将所有钱都用来买房子上,就是希望将来你们的祖父有了自由,别墅就可以作为他和赵四小姐的住所。”

对于张学良的各种消息,她都格外关注。

1964年,台湾当局传出了张学良写下的《西安事变忏悔录》,于凤至很快意识到这是假的,有人在诋毁张学良,损害他的声誉。

其实,这是张学良在蒋介石的逼迫下不得不写下的,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并不知情。

之后,于凤至在美国又掀起了一场拯救张学良的传媒大战,由于手里有钞票,很快《洛杉矶太阳报》和《纽约时报》都刊登了文章批评这件事,一时间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次,蒋家就一下恐慌起来了,他们气急败坏,以张学良的性命为威胁,逼迫于凤至和他离婚。

为了保护张学良的生命安全,于凤至还是签下了离婚协议书,不过却也始终不承认被强加的“离婚”。

赵四小姐违背了当年的诺言,对此,于凤至也没有责怪,她还对孩子说:“我和你父亲之间的情意,早已超过了夫妻之间的爱情,我们的心是什么力量也不能分开的。”

也正是因为于凤至牺牲了自己,才让赵四小姐有了名正言顺的婚姻。

她等了张学良50年,于1990年3月20日闭上了双眼。

女儿专门在于凤至的墓旁造了一座空穴,那是留给张学良的。

在于凤至去世一年以后,张学良才被获准去美国探亲,女儿和女婿陪着他上了于凤至生前住过的小楼,张学良看着小楼,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再到后来,张学良和赵一荻终于去了美国,他们并没有去洛杉矶,而是去了美国夏威夷。

2001年张学良病逝之后,埋在了夏威夷东海岸,赵一荻也同样埋葬在这里。

从张学良晚年的光景来看,由于赵一荻管的比较严格,很多事情他都不知情。

至于西安事变之后的那些历史,对于于凤至,他也没有怎么提及,只是觉得从一个丈夫的角度,他是对不起原配夫人的。

而对于宋美龄,张学良则是表达了更多的感激。

从她们的一生来看,宋美龄是一个权力欲望强烈的女人,可对于张学良她还是表现出了一定柏拉图式的情感,看起来不可思议,却又有些顺理成章。

而于凤至一生所感受到的是一个悲壮的爱情故事,等了大半辈子的人,最终也没有回到她的身边。

所以,张学良很有可能是到底都不知道,真正救他性命的女人,不是宋美龄,而是可怜的于凤至。

参考

世纪情结——宋美龄与张学良 王琴 党史纵横

张学良交往中的三位特殊女性 王春华; 档案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西安事变   夏威夷   蒋家王朝   洛杉矶   电文   保护神   南京   美国   蒋介石   这个女人   国民党   信件   丈夫   小姐   身边   历史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