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人机卷入俄乌冲突,大疆“云哨”为何屡屡惹来争议?

近日,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在微博上发布了俄军前总参谋长巴鲁耶夫斯基将军盛赞中国商用无人机的言论。这位将军称,由中国大疆公司制造的商用四旋翼无人机“给传统身管火炮和火箭炮的应用带来一场真正的革命”,在炮兵侦察、目标指示和火力修正上发挥出重要作用,已经“成为现代战争的真正象征”。

■俄罗斯驻华使馆发布的关于大疆无人机的微博,对于大疆而言简直是“捧杀”。

这段高大上的评价将中国无人机制造的龙头企业——深圳大疆创新公司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为什么说是再次呢?因为自从2月俄乌冲突爆发之后,距离战场万里之遥的大疆公司就意外躺枪、陷入争议,以至于在4月26日公开声明暂停在俄乌两国的业务。在此次事件后,大疆公司也在回应中强调“所有产品均为民用”,“不适合也不满足军事用途需求”,“不支持军事领域的应用”,可谓求生欲满满。

■关于俄驻华使馆的言论,大疆公司给予回应,满满的生存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大疆饱受争议,以致壮士断腕呢?除了俄乌冲突中交战双方确实将大疆的民用无人机用于作战之外,还与其开发的一项特色功能“云哨(AeroScope)”系统有关。那么这个所谓的“云哨”功能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为什么会让大疆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惹上大麻烦呢?且听分解。

什么是“云哨”?

所谓“云哨”系统是大疆公司针对自家产品设计的一种定位系统,用于快速定位无人机及其操纵者的位置。什么?你的意思是作为大疆的用户,只要我一起飞我的大疆无人机,它的位置和我的位置就全都会被外界所掌握吗?确实如此。

■大疆公司在2017年之后上市的产品都自带“云哨”定位系统。

这样做似乎有侵犯隐私的嫌疑,但事出有因。大疆设计“云哨”功能的初衷是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防范有人违法违规在特殊敏感场合下使用无人机,比如在机场跑道附近或人流密集的公共场合放飞无人机,公共安全部门能够通过“云哨”系统及时发现这些无人机及其操纵者,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范,消除安全隐患。

■大疆公司“云哨”定位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云哨”系统由安装在无人机上的信号发射器和专用接收器构成。只要无人机启动,发射器就会对外发送信号,包括无人机的位置、高度、速度、方向、序列号以及操纵者的位置,此时只要打开专用接收器就能掌握上述信息,加以定位监控。“云哨”专用接收器有两种,小型便携式接收器的作用距离为5千米,大型固定式接收器则可监控50千米范围内的无人机。“云哨”系统于2017年上线运行,因此在2017年之前制造的大疆无人机不具备该功能。

■可以随身携带使用的小型便携式“云哨”信号接收器。

虽然“云哨”系统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而设计,但从其运作机制看存在安全隐患,如果“云哨”系统被别有用心的不法之徒利用,那对于合法的无人机及其操纵者来说岂不是很危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保护合法用户的权益,大疆公司只向政府执法机关和安全机构出售“云哨”接收器,普通人是买不了的。

■安装在机场附近的固定式“云哨”信号接收器。

“云哨”为何惹麻烦?

虽说大疆公司在设计“云哨”系统时做了周全的考虑,但正如它一再声明的,其产品完全是民用产品,从未考虑到被用于战争!可是,在俄乌冲突中,不仅大疆无人机被交战双方用作战场侦察乃至攻击的手段,连“云哨”系统也被用来反制无人机的威胁!

■在乌克兰战场上,一些乌克兰武装人员与一堆商用无人机合影。

在俄军进入乌克兰之后,大量乌克兰民用无人机被乌军用来侦察俄军位置,追踪俄军动向,并将其活动视频和详细坐标传送给乌军指挥部,便于乌军组织实施有针对性的打击行动,这也是俄军在战争初期频频遇袭,而且各种被直播的重要原因。

■在乌克兰战场上,交战双方都使用民用无人机从事战场侦察活动。

不过,俄军也很快就找到了反制手段,那就是“云哨”系统,在战线附近只要一台“云哨”专用接收器,就能让周围活动的大疆无人机无所遁形,连操纵者的位置都一清二楚,便于有的放矢地定点清除,有效遏制了乌军利用民用无人机监控战场的行动。更重要的是,经过再三核实,“云哨”系统的定位信号是不加密的,这意味着它也有可能被其他类型的监听设备所接收。

■一架在乌克兰战场上被损坏的大疆无人机。

正因为如此,乌克兰方面指控俄军利用大疆的“云哨”系统发现乌克兰无人机的操纵者,

并发起快速的空中打击予以消灭。这样大疆公司在无意中被卷入了俄乌之间的争端,属实有些冤枉。

不能关闭“云哨”吗?

估计有人会问,乌克兰人就不能将“云哨”系统关闭吗?这样就能避免俄军加以利用,大疆公司也能免于麻烦。然而,事实是这个还真办不到,不仅乌克兰人办不到,甚至大疆公司本身也不行!

■一架被拆解的大疆无人机,理论上说可以通过更换固件去除“云哨”系统。

因为“云哨”系统的定位信号是与无人机的飞行控制信号一起打包传输的,只要启动升空就会自动发送信号,切断“云哨”信号也意味着无人机将失去控制。同时,“云哨”系统并不是通过互联网运行的,而是通过标准的2.4GHz和5.8GHz的固定频率发送,所以大疆公司也无法利用网络手段加以干预。

■无人机的位置被显示在接收器的显示屏上,这种定位系统无法通过互联网进行干预。

从理论上说,大疆可以通过更新固件来去除“云哨”系统,同时不影响无人机的飞行机能,但是任何人不都能保证这种方法不会被滥用,这将导致“云哨”系统名存实亡,反而会带来巨大的公共安全隐患。

■如果取消“云哨”功能,则大疆无人机在日常使用时将存在巨大安全隐患。

正是基于这种两难困境,大疆公司权衡再三,最终不得已退出俄乌两国市场,以免授人以柄,影响正常的商业销售,这也是眼下最合理的选择了。

结语

大疆公司在乌克兰战场上的遭遇再次说明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哪怕是技术的发明者都无法控制其具体应用的目的是否合理和正确。先进的技术既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但同样也可能让世界陷入毁灭,核技术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核电站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但核武器却能毁天灭地。因此,在科技空前发达且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更加需要对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加以反复的思考和广泛的讨论,毕竟,已经有那么多文艺作品预言了人类将会被自己亲手发明的技术所终结。

■《终结者》中的天网就是科技反噬人类的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无人机   乌克兰   操纵者   反制   俄军   发射器   接收器   中国   安全隐患   战场   信号   冲突   人类   位置   功能   系统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