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张八十年代老照片,带你重回三四十年前,有没有你的记忆?

一定是有特别的好事儿发生,1986年,街头随拍,图中女子刚刚购物回来,边走边兀自发笑,喜不自禁。

一定有特别的味道,1986年,美国人在一个摊位前拍摄的一幕,这个摊位卖些蔬菜和不知名的肉类,这个男子生吃一块儿,作出味道不错的表情,惹得旁边人哈哈大笑。

80年代街头巡警,这种在两轮摩托车右侧装上边车(挎斗)的偏三轮摩托车在当时属于高配了,就是不知道当时要不要驾驶证,现在开这车要D证。

乡间道路旁,一队官兵在此集结待命,引得路人侧目,话说,这种手扶拖拉机在当时农村很实用。

80年代一个电影院门口,蓝色制服不知道是什么系统的,左侧举着相机的美女像是现代穿越回去的,衣着与头发颜色跟那个年代反差很大,当然也可能是个老外。她对面电影海报上有“桂林市叠彩区业余艺术团”字样。

70-80年代人的童年回忆,在没有手机、电脑、甚至游戏厅还极少见的年代,小人书是最大的童趣之一。

那时的人们出门买菜都提个网兜或提篮,有孩子的家庭一般都会在自行车横梁上加装一个“儿童座椅”。

街道边的熟食摊儿,卖些卤味,见到有人拍照,摊主好像不太乐意,摆手制止。

板车遇见公交车,在一个叫“华光巷”的交叉口,两个人用平板车拉着陶罐进城售卖,车上竟然还有一个备胎。

1985年的绿皮火车上,狭长局促的三层卧铺车厢内,乘客们或坐或卧,或吃着零食打发时光。

1985年,北京——成都途中的一个停靠站点,有乘客下车在站内流动餐车上买点吃食,穷家富路嘛,不能亏了自己。

1987,田边一堆长竹堆上,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在休息,孩子已沉沉睡去,母亲脸上写满慈爱。

1987,放学后的少年在小人书摊前流连忘返,这上面都是些封面,并不能随手翻阅,但仍看得津津有味。

80年代的国营饭店,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涮锅,看来今天是个好日子,看女子装束可能是蒙古族人。

自行车上的笑容,两人幸福的表情好像电影中的场景(或许就是)。

北方特产,冰糖葫芦,玻璃箱子里还有某某文华食品厂字样,还有形象代言人,白色工作服,明显比旁边糖葫芦高一个档次。

集市上一个眼镜摊贩,还可以现场配镜,一个木制手提箱就能全部装下,赶集逛庙会很方便,这些都是当年头脑活泛的人,很多人都赶上了改革的东风。

每个年代都不乏有经商头脑的人,像这样测个身高体重也是一门生意,一次三分钱,让人意外的是身高还能以彩灯的方式显示,墙上有“新都县机电设备”字样,应该是现在的成都市新都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挎斗   备胎   穷家富路   桂林市   活泛   食品厂   成都   摊位   十年前   字样   乘客   车上   摩托车   头脑   年代   记忆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