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邓朴方来到山西,紧紧握住一痴呆老人:妈妈,我来看您了

邓朴方

前言

1985年10月,山西一位名叫郭金梅的农妇,在儿女的陪同下,来到北京,寻找她牵挂了四十来年的“儿子”邓朴方。

邓朴方看到他们后,激动落泪,嘴里喊道:“妈妈,姐姐,弟弟……”

邓朴方的父亲是邓小平,母亲是卓琳,为何又突然出现一个妈妈呢?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邓朴方出生

1939年的秋天,邓小平从前线回到延安。当时,邓小平与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他们经常到公安部去玩。

期间,邓小平注意到了卓琳,并对她产生好感。

没多久,邓小平就让卓琳的一个女性朋友去找卓琳谈,说想要跟卓琳结婚,问问她同不同意。

卓琳得知后,当即表示不愿意。她觉得自己还年轻(当时卓琳23岁),不想那么早结婚。

卓琳拒绝邓小平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延安的男性大多都是工农干部,这不是卓琳心中的理想丈夫人选,她担心他们没知识,结婚后说不到一块儿去。

但是,邓小平并没有因此放弃,他两次主动找上门来,亲自找卓琳谈,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谈自己的理想。

邓小平与卓琳

卓琳听后,对邓小平产生好感,觉得他不错,是个知识分子。于是,卓琳答应与邓小平结婚。

9月初的一天傍晚,在延安杨家岭毛主席的窑洞前,毛主席、刘少奇等高级领导人,一同为邓小平、卓琳夫妇举行婚礼。

这场婚礼上,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奢华场面,只有用木板搭成的桌子,以及延安小米饭。

作为新郎新娘,邓小平与卓琳没有婚纱、没有礼服,他们就穿着八路军的土布军装,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婚后没几天,卓琳就跟随丈夫邓小平赶回抗日前线太行山。

由于工作原因,刚刚结婚的夫妻二人虽然同在太行,却分隔两地。邓小平在辽县西河头村的129师师部,而卓琳在麻田八路军总部,出任妇女训练班班长。他们只有在邓小平来八路军总部开会时,才能匆匆见上一面。

卓琳非常思念丈夫邓小平,便对邓小平说:“回去以后可以给我写信吗?”

邓小平

邓小平问:“写什么?”

卓琳回答:“就写你每天都干了什么。”

“要得,我让秘书写个稿子,印上几十份,每个月给你寄一份。”邓小平爽快地说道。

听到这话,卓琳只能作罢。

一年后,卓琳终于被调到129师师部秘书科工作。

夫妻俩人生活在一起后,由于性格差异,卓琳起初有些不适应。邓小平沉默寡言,而卓琳爱说话。卓琳意识到,要让邓小平这样一个老干部跟她说一些家长里短的亲热话,是不现实的。

于是,卓琳对邓小平说:

“你的性格不爱说话,我的性格爱说话,但我又不能随便跟别人说,说错了,影响不好,我就只能跟你说了。我把我的想法说出来,你一定要听。如果我说错了,你批评我,我改就行,但不能不让我说话……”

卓琳说了一大堆,邓小平的回应简单明了,只有两个字:“要得!”

1944年,卓琳与邓小平的大儿子邓朴方在麻田村出生。

由于邓朴方刚出生时胖乎乎的,因此,大家都喊他“胖胖”。

邓小平与儿子邓朴方

虽然邓小平与卓琳非常疼爱儿子,但是,当时战争环境严峻,孩子还小,再加上缺少奶水的原因,他们决定将只有三四个月大小的邓朴方,送到附近云头底村的一户人家抚养。

云头底村的郭金梅,是一位在支前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中年妇女,当时,她的小女儿刚刚夭折,正沉浸在丧女之痛中。

邓小平夫妇亲自将儿子邓朴方送到郭金梅家里,并给儿子取了个乳名——奶云。意思是奶在云头底村的孩子。

看着胖乎乎的邓朴方微笑、酣睡,郭金梅的丧女之痛逐渐被驱散。

为了更好地照顾邓朴方,郭金梅让还在读书的大女儿白秀叶辍学回家,帮忙照顾孩子,母女俩人交替守护着年幼的邓朴方。

白天,郭金梅到地里去劳动,女儿白秀叶就抱着邓朴方,哼唱歌谣给他听,哄他睡觉。

对于邓朴方,郭金梅母女可谓尽心尽力,照顾得非常周到。只要小邓朴方的尿布一脏,白秀叶就赶紧换下来,跑到村外的漳河边仔细揉洗。洗干净后,又将尿布放到阳光下,晒干后才又拿回家。

邓小平夫妇与两个孩子

为了让邓朴方更好地睡觉,郭金梅还专门在邓朴方的卧室里设了一个吊床。

由于想念儿子,邓小平与卓琳总是隔三差五的骑马从总部来到郭金梅家里抱一抱儿子,与郭金梅和白秀叶拉拉家常。

每次去看望儿子,邓小平夫妇都会感激地对郭金梅母女说:“你们辛苦啦!”

有时候,邓小平夫妇也会将郭金梅她们接到总部住几天。

1944年的中秋节,邓小平将郭金梅母女以及儿子邓朴方接到总部过节。

那天晚上,她们围坐在一张大桌子前,像一家人一样说说笑笑,过了一个充满欢乐的团圆节。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邓朴方已经开始牙牙学语。

1945年10月,邓小平夫妇接到命令转战河北,邓朴方自然也要跟随父母离开。

告别的那一天,照顾了邓朴方一年多的郭金梅万分不舍,眼含热泪一直跟随邓小平、卓琳,将邓朴方送到河北涉县赤岸村。

邓小平

分别前,邓小平脱下自己身上的大衣,送给郭金梅作纪念。

互相牵挂

两家人虽然分开了,但邓小平夫妇一直没有忘记郭金梅,没有忘记这位曾经养育自己儿子的太行母亲。

邓小平经常派人给郭金梅一家送米、送面,以及一些药品、衣服等。

解放战争时期,忙于战事的邓小平几乎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他和刘伯承密切配合,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陇海路南北与国民党军队展开较量,九战九捷,打出了刘邓大军的赫赫威名。

与此同时,卓琳带着孩子们,随着战线的推进,不断搬家。常常都是天刚亮,卓琳就叫醒孩子们。

睡梦中的孩子们迷迷糊糊地起来,急忙往嘴里塞几口饭,就跟着母亲上路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们一家也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了。

邓小平与刘伯承

这一年的10月,邓小平在出席了开国大典后,便与刘伯承率部踏上解放大西南的征程。

卓琳当即提出:“你们老是把我们‘丢了’,不行,这一次,我一定要跟着你们一起去!”

邓小平考虑到情况没有之前那么危急了,便答应了卓琳的要求。

邓小平一家到达重庆后,卓琳看到众多忙于工作的领导干部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便主动提出创建重庆曾家岩人民子弟兵小学。

1952年,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北京。

飞机上,天真的孩子们问邓小平:“爸爸,在重庆人家叫你首长,到了北京叫你什么呀?”

邓小平幽默地说道:“脚掌(长)。”

来到北京后,邓朴方进入八一小学读书。由于邓小平平时非常低调,从不跟孩子们说自己的工作。因此,邓朴方并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做什么的。

看到周围这个同学说自己的爸爸是团长,那个同学说自己的爸爸是司令,邓朴方一度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邓小平

一直到邓朴方上五年级的时候,才有人悄悄告诉他:“你爸爸是财政部长!”(邓小平曾兼任过一段时间的财政部长)

这段时期,虽然邓小平一家生活好起来了,但他们依旧没有忘记哺育过邓朴方的郭金梅,经常给郭金梅寄去邓朴方的照片

有一次,郭金梅看到邓朴方戴上红领巾的照片后,高兴地叫喊着:“像!还是当年那个样子!但是更高了,更胖了,也更招人喜爱了!”

20世纪60年代初期,郭金梅在女儿的陪同下,来到北京邓小平的家里做客。邓小平一家热情接待了郭金梅母女。

当邓小平得知云头底村依然贫困时,专门为村里解决了一台55马力的大型拖拉机。

20世纪70年代,北京传来邓朴方去世的消息。郭金梅听到后受到刺激,嘴里整日喊着邓朴方的乳名——奶云,并且叫喊着要去北京看看。

其实,邓朴方当时只是残疾,并没有死。为了照顾儿子,年迈的邓小平提出,将儿子接到江西。

20世纪60年代,邓朴方(左三)与全家人合影

1971年,邓朴方被送到江西,父子两人见面,相顾无言。邓小平平静地将儿子抬到屋内,开始过日子。

作为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邓小平当时是家里最壮的劳动力,家里的重活,自然落到了他的头上。同时,他还担负起照顾儿子的重任。

为了防止邓朴方生褥疮,邓小平每天都要为儿子翻身、擦身。

晚上睡觉的时候,邓小平会提前定好闹钟,每隔两个小时,就要起床给儿子翻一次身,一直到天亮……

1973年,邓小平带着家人重新回到北京工作。

几次进京寻“子”

多年间,虽然两家人失去了联系,但一直相互牵挂着对方。

这一年的10月份,邓小平在陪同加拿大总理到广州访问结束后,路过邯郸。期间,邓小平曾提出想到邯郸西部的太行山区看看。他说:

“当年我的孩子,就寄养在太行山的老乡家里,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对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央非常重视老区的建设,你们一定要把老区建设和群众生活搞好……”

而郭金梅也一直惦记着他们,想方设法想要再见他们一面,尤其是想见一见邓朴方。

邓小平

于是,1978年4月,郭金梅在儿子的陪同下,再次来到北京。遗憾的是,他们没有找到邓家。不过,他们却打听到,邓朴方还活着,只是残疾了,并没有死。

这样的感情折磨,使得郭金梅完全痴呆。从此以后,她整天不言不语,一直坐在家门口。

相比之下,邓朴方要坚强的多。他不但自己努力对抗病魔,还想着要帮助其他残疾人。

1983年,病床上的邓朴方与其病友向全国政协以及人大呼吁,提出建立中国残疾人康复研究中心,以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提案,最终获得通过。

就在邓朴方费劲心力,全身心投入残疾人事业时,郭金梅于1985年10月,在儿女的陪同下,再一次来到北京。

这一对分别40来年的“母子”相见后,邓朴方眼含热泪,激动的喊道:“妈妈、姐姐、弟弟……”

在邓朴方的热情招待下,他们犹如一家人一般,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

邓朴方

邓朴方麻田探“母”

1994年4月,忙于残疾人事业的邓朴方,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到太行山左权县麻田村,探望郭金梅一家。

那一天,麻田村的人听说邓朴方要来,早早吃过早饭,男女老少摩肩接踵的挤到街头,盼望着这个曾经在太行出生的“老区赤子”的到来。

上午十点钟,邓朴方一行人乘坐几辆黑色轿车,风尘仆仆的进入村子里。

村民们看到后,激动的喊道:“邓朴方回来了,邓朴方回来了!”

随后,村民们蜂拥而上,迎接从北京远道而来的客人。

下车后,邓朴方热情的握着老乡们的手说:“我出生在这里,麻田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是半个左权人,咱们都是老乡!”

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邓朴方参观了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大院,以及父母当年的旧居、自己曾经出生的地方。

随后,邓朴方与夫人又驱车来到云头底村,看望自己的奶妈郭金梅一家。

霎时间,郭金梅的小院里挤满了人。郭金梅的女儿指着邓朴方,大声向已经痴呆的母亲介绍到:“奶儿朴方回来了!”

邓朴方

邓朴方紧紧握住郭金梅的手,动情地说道:“妈妈,我来看您了!”

随后,邓朴方恭恭敬敬的向年近八旬的郭金梅献上一个写有“金梅奶妈,乳育之恩,铭心不忘”的瓷花瓶,并献上一束鲜花。

临走前,邓朴方还给郭金梅留下3300块钱,用于贴补生活。

而此时的郭金梅,因为已经痴呆多年,不能说话,但她的眼眶渐渐湿润。或许她心里是清楚的,眼前这个人,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奶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太行山   太行   延安   云头   老区   山西   痴呆   残疾人   母女   北京   夫妇   总部   家人   家里   儿子   老人   说话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