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高考舞弊案轰动全国,邓小平:严惩不贷,否则穷人孩子没活路

1977年,是我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在河北故城县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高考舞弊案。有关部门将消息上报到了中央。

邓小平了解后十分震惊,立马做出批示,对这次涉案人员一定要严惩不贷,否则以后穷人的孩子没有活路。

那么,1977年在河北故城县发生的高考舞弊案处理的后续是什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高考恢复制度后又经过什么样的历程?

严肃处理高考舞弊

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高考,却出现了河北故城县的高考舞弊行为。不久,这件事情被举报到省和中央的有关部门。

世界上没有不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大家纷纷表示对河北故城县舞弊高考的愤怒,希望保证考试公平。

邓小平知道高考舞弊案的消息后,立即要求相关部门彻查此事,对涉案人员严惩不贷,不然穷人家的孩子还谈什么有出路。

恢复高考是邓小平一手促成的,这是科教兴国战略里面的重要一环,必须处理好这件事情。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他自己的孩子考试不及格,也坚决不走后门,没考上就是没考上。

在邓小平的督促下,有关部门开始紧密跟进故城县高考舞弊案。经过调查,案件竟然牵连了大量的人员。

县委书记马连宝是本案的带头者,令人感到震惊。大批的官员、限制干部和老师也参与其中,共有75人。

除马连宝为自己女儿开后门后,还有7人效仿也帮亲属高考作弊。

因为这些涉案人员的舞弊,从而对故城县郑口考点的700多名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郑口考点的考场秩序得不到基本的维护,秩序变得混乱不堪,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也变得没有意义。

因此,郑口考点的高考成绩全部作废。邓小平考虑到高考对每位考生都意义非凡,安排相关部门在1978年1月底为他们再次组织一次。

在1978年,针对故城县高考舞弊案,河北省衡水市召开了两次常委会议,强调要保证高考的公平性。

同时,对于涉案的县委书记马连宝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他的党籍。其他的涉案人员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竟发生高考舞弊案

1977年,马连宝正担任故城县县委书记,他利用职务之便想让自己的女儿能够一举上岸。

马连宝家里有6个女儿,前三个女儿都被他采用一些手段分配到了保送的名额,成功上了好的大学。

到了四女儿这里,马连宝打算故技重施,心里打着如意算盘,他必须让自己的女儿都上大学才行。

说起,马连宝的四女儿在县城郑口中学才读到高二,马连宝就迫不及待地为她安排一切。

他的女儿学习成绩不算好,在1977年高考前,没有参加学校组织的择优考试。

按照当时的报考要求,需要先通过择优考试,才有机会拿到参加全国高考的名额。

但是,马连宝才不管那么多,他当了官有了权,决定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上下打点一下。

作为县委书记的他通知考点负责人、招生班主任和文教局长,说家里四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了,多帮衬一下。

马连宝的发话,无疑让这些人感到为难但是答应了。

在马连宝的主导下,故城县内上至他这个县委书记,下到考点负责人,几个人钻到一起谋划着怎样保证他女儿能答出优异的成绩。

考点负责人为了马连宝能满意,还特意为他女儿更换了三次考号,把好学生都安排到周围,就怕孩子不会作答。

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下功夫找来一个本来不在这地方考试的考生,安排数理化都强的他和县委书记女儿做同桌,并交代他要互帮互助。

令人震惊的还不止这些,考点负责人还专门告诉马连宝的女儿,在考场上遇到不会的就直接出来找他。

结果,在第一科开考二十分钟时,马连宝让人给女儿送药为理由。他女儿光明正大地走出了考场,考点负责人赶紧问她遇到哪些不会的题目。

考点负责人了解清楚后,弄到答案递到了马连宝女儿的手中。让其他一同考试的学生心里作何感想,真的是令人气愤。

同时,主管文教工作的张砚生,收到改革招生制度的消息,考虑的竟然不是如何推进工作,而是怎样可以钻制度的漏洞。

张砚生还想办法向县里面招生办打听试卷会在他们那停留多长的时间,脑子里面想的是如何偷题和作弊。

接着,他在考场外面安排了答题人员,专门负责解决一些考生不会的题目,写好答案再送进去。

有的考场墙上挖了一个大洞,场外人员从洞口递进,封闭的考场如同虚设。

一些学生收到了错误的答案,不怪自己平时不努力,尽然还在委屈地哭闹起来。

县委书记马连宝的带头开后门,下面的人员也是效仿他,将整个故城县搞得乌烟瘴气。

恢复高考决策历程

1977年,十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后,邓小平自告奋勇地抓教育和科学方面的工作。

邓小平邀请教育家和科学家参与了座谈会,想要了解清楚现在教科工作的具体情况。

当时,清华大学的党委书记刘达面露忧色地说,现在他们招到的新生文化素质太差劲,很多学生只有小学的水平,要想培养成才还要先补上之前落下的中学课程。

邓小平听到后,说这还叫什么清华大学,干脆叫小学、中学得了,这样下去可不行。

武汉大学的副教授查全性指出了之前招生方式的一个弊端,建议招生一定要当机立断,今年要招生不能让学生明年才接到通知。

查全性的话语一出,很多人都表示赞同,希望对招生制度来一个大改革,他们可以晚招生两个月。

如果招生制度不变,招生必然受到影响。按照推荐学生的方式,招来20多万未免浪费。

邓小平拿定了主意,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改一下招生制度。

他交代把原来的招生报告全部收回,根据这次大家的意见,重新整理一份出来。

招生一事非同小可,关系到几百万青年,一定要选拔出来优秀的人才,又要保证稳步实行。

邓小平说,从高中直接进行招生,不再搞群众推荐,可能是个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好办法。

接着,邓小平又召开全国招生会议,见到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对他督促指导说,直接招生的道理很简单,学习的连续性不能中断。

邓小平亲自审定招生文件,动笔修改了招生对象的要求,简化了对考生的政审步骤。

在10月中旬,全国各大媒体将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并提到在1977年的高考在一个月后开考。

恢复高考的消息一出,立马在国内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反响,广大有志青年们热情欢呼。

青年们积极报名参加这次的高考,拿起了课本又读起了书,读书声在学校和田野中响起,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考上大学。

高考取得显著成效

从11月底到12月11日,全国各地的高考考生达到了570多万人。高考突然恢复,有很多工作还来不及准备充分。

由于人数太多,印刷试卷的纸张都不够用了。中央为了保证高考的正常进行,还动用了当时印刷《毛主席选集》第五卷纸张。

接着,要解决考卷印刷的保密问题,做到过程中丝毫不透露。

在河北省为了保证试卷不被泄密,印刷的地点还专门选在了监狱。

监狱中的犯人几乎不和外人有接触,交给他们这份重要的任务,泄露试题的可能性很小。

当时,印刷试卷还只能靠手工,采用铅字排版的方式。

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在监狱里面也住了几十天,为的就是等全部印刷完试卷,做好密封工作。

还有,要规范考生进入考场的纪律,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

高考大省山东省在那年采取了三光,就是桌洞光、地面光和墙壁光。考场范围内不允许出现无关的东西。

客观评价1977年的高考试卷难度并不大,但还有不少的学生交了白卷后离场。

不过,在全国范围参加高考的考生里,发现了不少优秀的人才,特别是老三届的学生。

老三届学生普遍大龄化,基本上都已经结婚生子,为了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还允许带着工资读书。

当然也有不少的少年天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破格录取了20名12岁到14岁,他们的才智高于常人。

说是破格录取是因为这些少年因为一些条件限制没有参加高考,是地方上推荐上来,经过面试合格后才允许录取。

1978年的春天,有大量被大学录取的1977级迈进了校园。学生的年龄差异也不小,甚至有的相差一倍还在一间教室里学习。

在那时候的大学校园里可以看到父子同校、夫妻同学等罕见的画面,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确保高考制度完善

提起科举制度,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自从隋文帝杨坚建立科举制度,到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让读书人可以通过考试走进仕途,为国家效力。

科举制度也打破了世家门阀对人才的垄断,使国家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

读书成为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读书、参加考试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古代人将“士”排在“士农工商”的首位,读书自古以来就十分受到重视。

1977年邓小平决定恢复全国高考的时候,就已经力图从高考制度上杜绝舞弊问题的发生。

高考第一年,还是不允许学生查自己的分数,也不允许查阅自己的试卷。

邓小平在知道消息后,在1978年3月和教育部负责人进行了谈话,表达了自己的强烈的不满。

邓小平说,为什么不公开高考的成绩,一定要对招生问题进行公开解释。采用民主的方式,对什么人都不要照顾,把后门堵住。

没想到,几天后,邓小平收到了一封群众来信反映,河北大学有一些军队领导把子女和亲人采用特别的方式又送到了大学。

邓小平立马做出了行动,让教育部彻查此事,如果真的发生,就要严肃处理。

在1980年,邓小平收到了来自北京大学的举报信,信上说有的干部子女高考成绩没有过分数线,还是进入北京大学读书了。

邓小平依旧不放过任何一个敢违反高考制度的人,破坏高考制度和影响教育事业的人都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邓小平坚决地反对高考舞弊,可是他赞同破格录取。有的人才自然要发挥最大的优势,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邓小平一次会见外宾的时候,兴奋地说,这次高考招上来不少能直接上研究生的,个别的竟然达到了研究员的水平。

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国家选拔人才,邓小平建议适当提升高考试卷的难度。

在1977年,北京数学试卷过于简单。邓小平表示自己也略有耳闻,让教育部和北京市一起调查一下,采取合适的补救措施。

总之,1977年恢复高考的影响远远大于初创高考,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伟大革命。

只要是参加1977年高考的考生,都是一个历史见证人。那次高考不仅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轨迹,还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前进道路。

1977年的考生中大多数都心怀远大的抱负,想为建设祖国。

他们对邓小平、对国家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地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人生成功之路本来就没有捷径可走,考上一所大学,对于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当代青年要把心思摆在用功读书上,通过知识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推动着我们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故城县   严惩不贷   涉案人员   教育部   活路   科举   河北   考点   考场   穷人   试卷   考生   负责人   女儿   制度   孩子   人才   考试   学生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