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湾人,定居大陆,发现台名嘴的无知,已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677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莱恩@台湾金莱恩,80后,来自宝岛台湾。

留学后,我放弃台湾高薪来到大陆发展,这个决定让家人和朋友感到困惑,而我只是在遵循着内心的呼唤。

在大陆生活16年,犹如鱼翔浅底、倦鸟归林,那是从没有过的舒适惬意。期间,虽闹出过笑话,经历过低谷,也曾灰心丧气,但生活里总不乏新的希望。

而今,我期待尽快实现两岸统一,将家中跨越百年,承载三代人情怀的“地契”,作为礼物,送给祖国。现在,我骑行中国,打算希望通过做短视频,尽自己的一份力,增加两岸的了解与沟通。

(我叫陈昱呈,80后,来自宝岛台湾)

1981年,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父母是眷村二代,在他们还是娃娃时,便跟随祖辈辗转来到台湾。父亲是徐州人,曾在一家瓦斯公司任经理。

母亲是河南人,是一名体育教师,家中还有一个小我3岁的妹妹。父母对我们兄妹俩,是开放式教育,却唯独在身份认同方面,严谨而郑重。

(我出生在台湾省台北市,但根在大陆)

小时候,他们最常跟我讲的话就是:“不管你以后怎么样,从事什么工作,还是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一定要记得自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然后抬头挺胸,不偷不抢。”

这些话,深深烙印在我心里。那时的我,尽管不知道大陆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但血脉里的大陆故乡情,却一直在传承。而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更是加重了她在我心中的份量。

初中时,我开始打篮球,凭借几分天资,篮球打得如鱼得水。高中时,还幸运地获得了,市最好体育院校的青睐。

高中联赛时,体校老师便专门跑来观赛。待比赛结束时,还特地嘱咐我考取他们的学校,令我激动不已。

然而,一只脚刚从欣喜中踏出来,转瞬便跌进了无尽的黑暗中。那时,我一直以为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为了理想,我将自己时间、精力,更多地倾注在篮球训练上,仿佛它是人生的全部意义。

(篮球运动员曾是我的梦想,没想到,一朝梦碎)

没想到,高负荷的运动强度,竟让我膝盖十字韧带撕裂。一次弹跳时,我竟重重地摔倒在地。医生说:“你以后不能再做高强度的运动,否则以后就要靠拐杖走路了。”

淡淡的一句话,似乎给我的人生判了死刑。一瞬间,我信念坍塌,全身的力气,顷刻间被抽空。以往付出皆化为零,人生不再有目标,我开始变得消极颓废。

吸烟、喝酒、没日没夜地泡网吧,我成了一名“问题少年”。期间,我还交了一群狐朋狗友,臭味相投,喝酒买醉。整日无所事事,庸碌无为。

记得有一次,我甚至和一群所谓的兄弟,和社会上的人打架,完全不要命地往上扑。结果被打伤送进医院,住了两个星期。

可是,受了教训之后,我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在面对其他人和事时,总是固执地亮出棱角和刺,不惜两败俱伤。

父母见我沉沦,心里着急,脸上却不显露,为了让我重新振作,提议带我去大陆旅游,尤其是要去看看我们的祖籍所在地。

(我喜欢到处旅游,欣赏不同的美景)

父亲的建议,犹如一把钥匙,唤醒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多年前和外婆的那个约定,再次浮现在我脑海里,久久无法释怀。

1949年,我的外公外婆带着母亲,被迫来到台湾。在那个家国离乱的年代,被迫安置在眷村中,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中国人,一起用漫长的一生,扎根在这里。

由最开始简易的棚户到红砖瓦舍,眷村承载的不仅仅是鸡犬相闻的生活,还有无法割舍的乡愁。印象中,外婆时常对着一张泛黄的纸唉声叹气。

那时候,我年纪小,不明白,为什么她总会因为一张旧纸,而郁郁寡欢。待我识字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张地契。

当初,来台湾时,外婆拿了家里最贵重的东西,心里面认定,过不了多久,便能回去。可是,事与愿违,一天天的殷切期盼,她始终没有等到那一天。

而那张地契对她来说,又何止是地契,它诠释得更多是外婆对家乡的无限思念。将地契带回家乡,也成了她的执念。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他乡再美,也容纳不了漂泊的灵魂。

(香港籍退伍老兵黄永阜,用10多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童话世界-彩虹眷村)

外婆是安徽合肥人,她在世时,常常念叨自己的家乡,并和我约定,一定要将地契带回大陆,替她看看家乡的变化。

不能回乡,成了她一生最大的遗憾。

那时候,我接过外婆奉为珍宝的“百年地契”,期待在两岸统一之时,将它赠送给国家,完成我们家中几代人的夙愿。我也希望以后能够身体力行,替外婆见证家乡,70多年来的沧桑与巨变。

而高中时期的我,竟然因为生命中遭遇的丁点挫折,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外婆的嘱托。懊恼之下,我和父母彻夜长聊,发誓改过自新。

这次能去大陆,让我欣喜若狂,就像奔赴一场期待已久的约定。岂料,意外之旅,竟使祖国大陆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珠海的情侣路,海风习习,涛声哗哗,道路两边,绿色植被绵延向前,与海天一色交相呼应。

徐州的云龙山,蜿蜒起伏,状似游龙,秀美的自然风光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广州的“饮茶文化”,“一蛊两件”,茶香四溢,茶点精致,真可谓我有一壶茶,足以慰风尘。

(徐州,父亲的故乡,我们的祖籍所在地)

几天游玩下来,我心情大好。祖国的传统建筑以及文化,令人震撼,不知不觉心境也变得豁达。

我意识到,一味地浑浑噩噩,不抬眼皮,只会错过身边更多的美好事物。而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做。

从大陆回来不久后,父母的朋友,建议我去加拿大温哥华留学。那会儿,我怎么也没想到,这次留学经历,会让我做出,一个令亲朋好友都诧异的决定。

2001年,初到温哥华,陌生环境充斥着新鲜感,但很快就被诸多不适取代。当时我英语水平有限,面对生活里,一些冗杂的手续流程,别人用半个小时,我时常要花双倍的时间。

而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我也难以适应。为了提高口语水平,我只能尽力多背单词、多与人交流。然而,身在异乡,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除了语言差异、无法融入外,让我最气愤的是,当地部分人对外国人的歧视和不公。那阵儿,就连去餐厅吃饭,都不能自己选择座位。

(初到加拿大留学,陌生环境充斥着新鲜感,但很快就被诸多不适取代)

工作人员看我们是外国人,会把我们带到餐厅的边边角角去用餐。这样的事例多了,我越发地对家乡、祖国有归属感。心想,反正我也不会留在这里,何必去心烦这些。

在温哥华求学的四年,虽喜忧参半,却让我从心态上有了很大转变,不在拘泥于条条框框的人生。留学回来后,我决定去大陆工作。彼时的台湾,还有着“亚洲四小龙”的称号。

这份余辉下,亲朋好友对我的选择,感到诧异和不解,为什么放着台湾高薪工作和熟悉安逸的环境不要,而跑去大陆?其实,对于我来说,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

2006年,我来到上海,在一家星际饭店任大堂经理,负责接待外宾,后来又到广州一家鞋子模具制造公司做翻译。

国外的留学生活,让我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相当自信,却没想过隔行如隔山,英语的专业性也如是。

(我和我的同事们,右二是我)

由于此前没有接触过类似行业,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知识欠缺,还因此闹出了笑话。

记得那次,公司让我去接待外国的设计师,当听到“咬花”一词时,我瞬间懵了,嘴巴张张合合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最后只能按字面意思翻译,结果文件整理出来,对方说:“你这个东西,我们鞋子没有要求你们做呀,为什么会翻译出这个东西?”

我一时无地自容,恨不得抠个地缝钻进去。之后,我查了字典才知道,咬花的英文是 texture。

公司原本请我做翻译,没想到我却引出一场乌龙,自惭形秽下,开始疯狂恶补单词。那阵儿,我一有时间,就拿着专业的英语字典去“啃”。

为了尽快胜任工作,充分利用休息时间,就连坐地铁时,也一门心思在记单词上。渐渐的,工作起来越发顺利。除了工作上闹出一些笑话,刚来大陆那段时间,也有些不习惯。

(我的同事和朋友对我都很热情,他们时常邀请我一起去吃饭、游玩,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幸运的是,不管是到哪个地方工作,我的同事和朋友对我都很热情。他们时常邀请我一起去吃饭、游玩,在生活上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再加上,国家给与台湾同胞的一些便捷的政策,令我觉得特别温暖。当时,我就想自己何德何能,能受到这般优待,我一定要更好地回馈他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在大陆的时间越久,越是喜欢这里,着迷于古色古香的建筑和街道、壮丽的山水景色、传统的人文艺术;垂涎于地方特色的美食特产;自豪于祖国突飞猛进的前沿科技。

可是,当我兴奋地把这些,分享给朋友时,却被浇了一头冷水。记得一次,与几个台湾好友聚会,我高兴地谈起了大陆生活的便捷,和城市的发展迅猛。

没想到,被他们说成是被洗脑,收了好处。一番冷嘲热讽后,我意识到对大陆的刻板印象,让他们的思维有多局限。

从那之后,我们逐渐因为“理念”不同,形同陌路。这件事,让我心生遗憾,心想我是否能做些什么,加深他们对大陆的了解。

(祖国地大物博,我要好好去看看)

凑巧的是,2016年,短视频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受它的影响,我准备拍些视频放到网络上。由于我酷爱旅游,当时就打算,去全国各地拍摄些美食美景,分享给台湾朋友,帮助他们更全面的了解大陆。

想到这,我的热情之火顿时被点燃。然而,思想先行,在落实时,却遇到不少困难,视频要么是画面过渡不自然,要么是节奏感不强……总是问题重重,让我这个门外汉手足无措。

那会儿,我一有时间,就去网上学习大神们的拍摄、剪辑技巧,培养剪辑思维的养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视频呈现效果不错,我还因此收获了不少朋友的喜欢。

就连去别的城市旅游,都会有粉丝专门过来请我吃饭,送我伴手礼,让我受宠若惊。

拍摄短视频期间,为了积累资金,我还做了些投资。哪知,2020年一场疫情来袭,我和朋友经营的线上化妆品店铺,不得已停摆。此前,投资的游戏项目,也因为缺乏流量被淘汰。

(我想看看海水如何退潮,太阳如何升起,经历有趣的事,遇见有趣的人)

一时间,我“血本无归”,懊丧连连,只能反复对自己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来宽慰自己。

生意赔了,也不尽是坏事,除了涨经验,我终于有时间回台湾看看家人。岂料,人生的下一个拐点,就隐藏在波澜之后。

回台隔离期间,由于无聊,我打开了台湾的新闻电视台。看了之后,忽然有种错觉,不知是我前阵子生活在梦里,还是现在生活在梦里。

新闻里面的一些报道,完全颠覆了我的三观。它可以把真的变成假的,把假的变成真的,完全然不顾事实真相。还有一些所谓的名嘴,真的是把无知当个性。

联想起,之前台媒对大陆共享单车的一个报道,现在尤觉得哭笑不得。报道里,把堆在一起报废的单车照片,说成是大陆人不讲文明,单车乱放,没有素质。

子虚乌有,竟然有不少人跟风相信。幸亏,我身边大多数人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管中窥豹。

这些事,让我觉得一定要把直播短视频继续做下去。通过分享台湾和大陆的点滴,去改变那些根深蒂固的偏见。由此,我坚定了做一个自媒体创作者的决心。

机缘巧合,我收到一位粉丝朋友的求助,帮助她给台湾的朋友写信,竟误打误撞成了临时的“感情联络员”。

(虽然太久没有写字了,字有些惨不忍睹,但能帮她完成愿望,心里面十分高兴)

我郑重其事地买了信纸、信封,按着对方给的地址,洋洋洒洒写了起来。虽然太久没有写字了,字有些惨不忍睹,但能帮她完成愿望,心里面十分高兴。

后来,我又陆续替一些大陆朋友找失散的亲人、帮忙转赠礼物,介绍台湾的风土人情。看到评论区大家的鼓励,让我生出了环中国骑行的想法。

用短视频记录我眼中的中国,不但可以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还可以替外婆完成多年以来的心愿。

不曾想,遭到了父母的反对,他们认为我年龄老大不小了,应该先娶妻安定下来。瞧我态度坚决,他们竟悄悄地给我安排了相亲。

拿他们没办法,我偷偷买了回大陆的飞机。从台湾回到了厦门,打算结束在厦门的隔离后,开始骑行。

这次在厦门的感受,让我不得不说,我真的要给我们福建厦门大大的一个赞。

从我下飞机,一路上整个流畅度,还有厦门机场的空间配置,让我感觉非常的通畅顺利,一点不拖泥带水。健康驿站里的环境不仅整洁舒适,还处处透着人文关怀。

(沈阳的中街,文化气息浓郁,时尚和古朴融为一体)

结束隔离后,带着对厦门的不舍,我又陆续去了泉州、晋江,还有沈阳,每个地方的美景、美食、人文,都让我不禁感慨祖国的美好。

比如,沈阳的中街,文化气息浓郁,时尚和古朴融为一体,各种风味,相承有序,任意品尝。

而它只是大陆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生活的16年里,我亲眼见证了祖国的飞速发展。

在2000年初,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还是世界的代工厂,说我们只是帮别人做东西,却做不出自己的东西。而今,中国制造已迈向中国智造,我们拥有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

我想未来,祖国必将愈加繁荣昌盛,我也翘首以待,希望将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在视频里,铭记于血脉里。

(我胳膊上一直印有“MadeInChina”,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时间以同样的方式流经每个人,而每个人也正以不同的方式度过时间。

犹记得,很多年前,我看过的一段话:“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这段话,竟默契地贴合了我的人生态度。愿我在骑行的路上,濡染于祖国的河之洲、山之阳、海之滨,感受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愿两岸早日统一,携手共续美好篇章。

【口述:莱恩】

【编辑:拾年】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名嘴   温哥华   地契   大陆   徐州   厦门   台湾   台湾人   外婆   地步   无知   祖国   家乡   父母   发现   时间   人生   朋友   工作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