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得那么快?从山海关到败死,再也没有打过胜仗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朝代不断更迭。每个朝代似乎都逃脱不了由盛转衰的命运,明朝亦是如此。想当初,朱元璋建立明朝是多么地不容易,他登基后更是日理万机,为明朝日后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

但无奈的是,到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政,阉党横行,无恶不作,明朝的统治可谓是相当黑暗和腐朽。在这种情况下,黎民百姓更是受到了更深的剥削和压迫,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迫使农民起义不断。

而李自成就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但这场农民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得那么快呢?

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后起兵反明,推翻明王朝。

山海关之战最终以大顺军惨败而告终,虽然清军的战斗力较强,这是事实,但诸多史料的“马迅风疾,飞矢雨坠,”则是胜利者的夸张。但是为什么大顺军从山海关以后直到败死,几乎再也没有打过胜仗?

他好不容易将明王朝这个腐败的朝代给推翻了,占领了京城,但却短短维持了一个月就被满清给灭了,一切终究化为了泡影。下面就具体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李自成失败得这么快。

一、没有明确的核心政治目标。但凡朝代更替,都必须有明确的政治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推翻旧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就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和取代体系,李自成从始至终都缺乏这种政治目标和体系。

二、流于表面不彻底的胜利。从崇祯13年李自成商洛突围,到崇祯17年进入北京,短短四年间,大顺军发展十分迅猛,其间除了三攻河南开封未获成功,并没有经历残酷的战争考验,沿路绝大多数明军由于粮饷不足,对明王朝离心离德,见了义军多主动投降,所以这就给人一种义军所向披靡的假象,同时也麻痹了李自成等将领的思想。

最后一点就是李自成身边没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人且他也不会选贤举能。当初吴三桂驻守山海关,但其家眷在北京,无奈之下,吴三桂委屈地投降于李自成。但李自成由于没有约束好部下刘宗敏,刘宗敏霸占了吴三桂的侍妾陈圆圆,这一下子惹怒了吴三桂。吴三桂将李自成在山海关的部队杀了个精光,最终选择造反。就这样李自成失去了和吴三桂联盟的机会。

在革命初期,为了拉拢更多农民加入,李自成提出均田免征的口号,这无可厚非,但当李自成推翻明朝后,麻烦就随之而来。因为没有收入,所以李自成开始了对明朝官员的“追饷”,打碎了这些投机者的所有幻想。要知道,士绅阶层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古代社会的实际统治力量,他们的向背直接决定了李自成的成败;再加上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导致左右摇摆的吴三桂愤而降清,将大顺政权置于众叛亲离的地步。

兵力太少,兵种也落后。李自成当时只带了少量部队跟吴三桂和清军作战,他的兵种主要是步兵,不能跟清军的骑兵匹敌,而且吴三桂多年在边疆抗清,他的部队相当于野战军,战斗力相当高,自然不同于北京城里养尊处优的御林军。

时势造英雄,李自成刚开始能有那么多人拥护,是因为他提出的均田免赋让很多农民心动,大家都支持他。但最终失败却也是因为失去了民心,他约束不了自己的部下,没有一个核心的领导,从而让他们肆意妄为,伤害到了人民的利益,最终失败也是必然的。所以,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说得一点都不错,无论是哪个领导者都应该要做到这一点,否则终将功亏一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山海关   米脂   崇祯   大顺   均田   明朝   农民起义   胜仗   兵种   明末   朝代   北京   政权   部队   目标   政治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