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最终使命,不是培养100分的孩子


有一天,听朋友抱怨自己的儿子。
她说,自己也一直在想,明明夫妻俩都是985研究生毕业,儿子上学成绩却总是不及格。
他喋喋不休地讲了整整十分钟。
一直到她发泄完,我问她这孩子考了第几名。
后来朋友不耐烦的说,班上有四十个孩子,我家的儿子只是十五名,我和他爸当年都是位列前三甲。



有一阵子,我不知道该说朋友要求太多,还是同情她的孩子。

总是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

小孩考试第十,家长盯着前三;小孩考试前三,家长又奔第一。

于是,孩子和父母就成了上足发条的机器人,一刻不停地向前走。

白岩松有一句让许多人惊讶的话:“我不允许孩子考第一。”

孩子在中考之前,他甚至说:“如果你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会跟你急,如果你考了第一,你会断绝父子关系!”

对他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过是在与自己赛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追求更好,强过追求最好。

实际上,永远拿第一的孩子,真的很优秀吗?

我觉得不一定。

近期一段视频在网上流传,得到了人民日报的点赞。

在四川西昌,老师正在给教室里的孩子发奖状。

正当老师念着“一向都很棒的……”时,一个小男孩以为获奖的是他自己,早早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不料,老师却叫出了另一个同学的名字。

那小男孩脸上的微笑瞬间消失,但他还是立刻调整了表情,用力地为获奖者鼓掌。

谁知道老师下一个喊出的,是他的名字。

在确定是自己之后,小男孩“腾”地一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激动得和朋友拍手拍手,走上讲台后竟抹起了眼泪。

这种“大起大落”,让很多网友忍俊不禁。

而他失落时还不忘为别人鼓掌的样子,也赢得了无数的赞誉。

有些人说,人在失意的时候最能看穿人的好坏。

孩子们乐于为别人的成功欢呼,他们的心胸宽广,眼界开阔;

和自己成绩不理想,还愿意为别人鼓掌的孩子相比,他的未来注定不平凡。

鲁迅说过,我每次看运动会的时候,都会想到:

赢家当然值得尊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以及看到这样的选手而肃然起敬的观众们,却是中国未来的脊梁。

胜不骄,败不馁,不以一时得失论英雄,这就是成事之道,这比现在考10次第一更有意义。

周国平曾经说过:教育的真正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
善良,是有恻隐之心;丰富,是不以单一的标准评判他人;高贵,是恪守原则,无愧于心。

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上述条件,他的人生就不再需要用分数来定义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胜不骄   败不馁   鲁迅   孩子   人民日报   使命   高贵   善良   小孩   儿子   家长   成绩   老师   优秀   未来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