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棠之子回国,直言:共产党应该改个名字,邓小平听后哈哈大笑

|纪墓人

编辑|纪墓人

彼时,陈济棠之子陈树柏被邓小平邀请回国演讲,听到中央的邀请,陈树柏非常激动,当即便动身前往北京与邓小平会谈。

就在气氛十分融洽之际,陈树柏却突然来了一句:我建议给共产党改个名字。

这番言论确是对新中国的不敬,一个留美华裔竟直接对着国家领导人提出建议,在场的所有人都为陈树柏捏了一把冷汗,只见邓公闻声哈哈大笑起来,这件事就这样巧妙地被一笔带过了。

那么邓公为何不迁怒与他?这中间究竟有什么隐秘的故事?

邓公

令尊治粤有功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曾邀请一些美籍华裔学者回祖国讲学,其中就有一位身份与背景都十分特殊的教授——陈树柏。

他的父亲是有“南天王”之称的大军阀、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陈济棠,手上染有众多共产党人的鲜血。陈树柏本人曾担任海南岛的连长,多次参加战斗。

有关部门曾两次发给他邀请函,虽然他一直想回故乡看看,但介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尤其是自己父亲,还曾真枪实弹地同共产党部队打过仗,他不知道共产党人会不会原谅这一切,他内心对回国后的安全问题无比担忧。

思来想去,他决定写一封信给邓小平,试探中共高层的态度。信中提问:能否既往不咎?能否在国内讲学?不久,中国科学院院长回信告知:邓小平热烈欢迎你回国讲学。

邓小平与陈树柏

1980年9月9日,邓小平在中央会客室接见了陈树柏夫妇。彼此相谈十分融洽,在会谈中邓小平还对陈济棠作出了较高评价:

“令尊治粤8年,确有建树……他起的作用不错。”

这番话语让陈树柏的内心十分感动,但军阀出身的父亲究竟起了怎样的作用?他却并不清楚。

直到2年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何长工的回忆录《难忘的岁月》出版,揭开了红军长征与陈济棠的一段绝密历史。

广东军阀陈济棠

广东军阀陈济棠

返广东的陈济棠大肆扩编军队,排斥异己,培植自己在粤势力。

他在薛岳的相助下,1927年成功阻击了叶挺、贺龙率领的南昌起义军入粤。随后,他还平定了张发奎、黄琪翔为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夺取广东的“张黄事变”。

陈济棠一系列的行动,为蒋介石连立“大功”,1929年,蒋桂战争起,李济深被老蒋扣押在汤山,陈济棠因为支持老蒋,担任兼广东绥靖委员,驻扎广州。

随后又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总指挥,统领广东海陆空三军,掌握了广东省党政军大权,成为了“南天王”。

”南天王“检阅

陈济棠在国民党中向以积极反共著称。在割据广东后,陈济棠在广州全省设立“特别侦缉队”,并规定可以不经司法机关审判而秘密处决共产党员。

当时陈济棠手上沾满了众多共产党人的鲜血,无数革命同胞在他的手下牺牲。

因此,陈济棠手下冤魂无数,他又为何此时提出要与红军谈判?中共方面又将是什么态度呢?

陈济棠

红军与“南天王”秘密谈判

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主力已经完全丧失在根据地内粉碎敌人的可能性,此时共军必须转移阵地,如何转移,从哪里转移?红军高层这下想起老对手陈济棠的地盘。

1933年9月25日,老蒋调集空前的百万大军,国军采用“堡垒主义”战略分北、西、南三路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

经过将近一年的苦战,中央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根据地不断缩小,生存危机日益严重,中央开始考虑突围转移。但这就涉及到动陈济棠奶酪的问题,他会同意吗?

但看似不可能的设想,竟成为现实。原来陈济棠作为一方军阀,他的行动自然都是为自己考虑。陈济棠非常担心广东落入他人之手,一个军阀,最重要的就两个东西,一个是军队,一个是地盘。

第五次反”围剿“

滑头的陈济棠他看出红军并不想和他硬拼,也对他的广东没什么兴趣,不像老蒋,时时刻刻眼睛里充满对广东攫取的目光。他看清了,他的敌人是蒋介石,而不是红军。

值此关键时刻,1934年9月的一天,国民党南路军总司令陈济棠写了一封信给周恩来,并派信使送到瑞金。信中表示同意中共抗日主张,并要求派何长工为代表赴粤进行秘密谈判。

这一举动正合中央之意。在收到陈济棠的信件后,周恩来立即叫来朱德,两人一致表示赞成。

何长工

1934年10月初,周恩来派出何长工、潘汉年作为代表,与陈济棠的代表进行谈判。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双方达成5条协议:

1、就地停战,取消敌对局面;

2、互通情报,用有线电视通报;

3、解除封锁;

4、互相通商,必要时红军可以在陈济棠防区设立后方,建立医院;

5、必要时可以相互借道,红军在行动时提前告知陈济棠,陈部撤离四十华里。

出于保密起见,双方只是将内容记在各自笔记本上,并未签署正式协议。

谈判期间,何长工收到了来自周恩来的电报,上面赫然写道:你喂的鸽子飞了。

粤军代表很敏感地问:你们要远走高飞了吗?

何长工笑着说,并不是这样的,这是说和平的鸽子已经飞上了蓝天,我们的和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祝贺谈判取得成功。

实际上,这是周恩来与何长工事先商量好的密语,即红军已经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要何长工尽快撤回苏区。1934年10月10日,8.6万中央红军开始突围。老蒋察觉出红军的动向后,立即命令陈济棠在两粤等地布下了三道封锁线。

在陈济棠得知红军转移后,他亲自到前线坐镇督战指挥,还下令抢占沿途要点、广筑工事,势要摆出一副不死不休的作战气势。

但在背后,陈济棠率领的粤军并不顽强阻击仅仅做做样子。这样,陈济棠既可以表示对蒋介石的服从和拥护,又可以避免同红军打硬仗,相互保存。

通过封锁线

陈济棠还下令在湘粤边境开辟通道,明确前线的任务是“保境安民”。粤军规定战场纪律是“加倍小心,敌不向我射击,我不开枪;敌不向我袭击,我不出击,要作为战场纪律执行。”

共军顺利通过了防守严密的封锁线后,粤军给红军送去1200箱步枪子弹...

长期以来,粤赣谈判并不为世人所知,非但谈判的最高主持人周恩来、朱德、陈济棠滴水不漏,就是粤军师长也守口如瓶,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老革命家何长工的回忆录《难忘的岁月》出版,这段历史真相才被世人所知。

因此邓小平才对“南天王”陈济棠作出了如此评价。而陈树柏也和他父亲陈济棠一样,身上有着传奇的色彩。

陈济棠一家

归国教授陈树柏

1929年10月,陈树柏生于广东茂名县,陈济棠、莫秀英幼子,在茂名县出生读书,所以自称茂名人。在母亲的良好教育下,陈树柏考取了四川成都陆军军官学校。

1948年01月,年仅19岁的陈树柏成功从成都中央军校第二十二期毕业。1949年初,陈济棠出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他跟随父亲到海南,协助海南特区的军事工作。

1951年,他来到美国,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炮科学习。毕业后,他又获得了电机工程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圣克拉拉大学

随后,陈树柏应聘到圣克拉拉大学电子计算机系任副教授,并在1979年,当选为全校最杰出的教授,他也是该校唯一的华人教授。

数年之后,陈树柏出版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网络拓扑分析法入门》,并发表了30 多篇学术论文。

这些杰出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成就,使他成为世界电子学界的名人,并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最高荣誉奖学金富尔百特委员会委员。

虽然陈树柏在美国成就斐然,但他却心系故国。因此,当陈树柏被邀请回国讲学时,陈树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

没多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写信告诉他,邓小平已经收到了他的回信,十分欢迎他回国讲学,希望他解除顾虑、早日动身。

至此,陈树柏才安下心来,同夫人一起于1980年7月来到北京。

与邓小平吃饭

座下闲谈

陈树柏夫妇一下飞机后,邓小平便热情接待了他,

我是称呼你教授呢?还是叫陈博士?”邓小平一开口就满含亲切。

陈树柏受宠若惊道:“请叫我陈树柏就好了!”

邓小平解释说:“这不是客气,而是了解一下国际上的习惯。”

陈树柏回答:“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既是博士,又是教授,称教授表示更敬重些,因为博士太多了。”

于是,邓小平笑道:“那我就称你陈教授吧!”

邓公

邓小平对应邀到北京中科院讲学陈教授说:“凡是在海外的朋友愿意回来参观讲学,我们都热情欢迎,在台湾的朋友愿意回来看看,我们也同样欢迎。”

陈树柏被邓小平的热情所打动,当即表示:“我们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希望能看到祖国的统一、繁荣强盛。

陈树柏在谈话中,还就他回国的所见所闻,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他希望大陆在推进现代化事业时,应该对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后继人才上下足功夫。

对于陈树柏,话题自然离不开陈树柏的父亲陈济棠,这让陈树柏感觉到一些尴尬。

但没想到,邓小平不仅在正面给予陈济棠“治粤有功,确有建树”这样的评价,还在亲笔写下了赠给陈树柏一句鲁迅名句:“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邓小平

陈树柏的眼眶湿润了,他在心中默默感慨:共产党人是有广阔的胸襟和格局的。于是,在相谈甚欢的情况下,陈树柏无所顾忌地说出了他的一桩心事:

“现在欧美一般人民,尤以美国为然,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词,感到非常可怕……为了有利于‘四化’大计的推行,我向您建议共产党改个名字。”

陈树柏建议改名叫“社会民主党”。

听完陈树柏的话,邓小平掐灭了烟头哈哈大笑起来。邓公也不解释,他明白作为广东军阀陈济棠之子陈树柏,他当然不清楚中国共产党名字由来的历史。

邓小平

而老一辈共产党人自然清楚共产党能够取得革命成功,是源于中国人民强大的信仰力量。

他不会知道我们的先辈们靠着一种信仰,拥有上阵杀敌宁死不屈的意志;他不会知道我们的先辈们靠着一种信仰,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领导得如此有力量;他不会知道先辈们靠着一种信仰,坚定着头可断血可流的顽强品质。

因此,邓小平并没有怪罪于陈树柏,甚至十分宽容地大笑起来。邓小平对待陈树柏的态度,这不仅是表明了中共与陈济棠及其后人能够正确认识历史问题,更表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仅在信仰上,更能团结一切的华侨同胞,发挥华人、华侨同胞在科学研究领域对国家的发展作出他们的贡献。

邓小平

随后,这次谈话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陈树柏也和邓公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此时陈树柏下定决心要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一份贡献。

因此他提前退休后,便在美国积极筹办了一所名叫"国际科技大学"的私立大学。其目的是打造一个中国"硅谷"。

陈树柏

此后几十年陈树柏都积极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也在科学和教育上获得了一些荣誉:

1979年荣获美国总统特别科学奖。

1991年被新华社评选为年度十大海外华裔新闻人物。

1994年荣获美国航空航天协会颁发杰出工程师奖。

1999年荣获旧金山市长颁发杰出教育成就奖。

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多所大学聘请他为名誉教授。陈树柏的名字也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美国名人录》和《美国科学家名人录》的史册上。

多年后,杖朝之年的陈树柏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若干年后,国际科技大学能跻身于美国名校之林,并且能够在中华大地上办分校,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科技大学。

2013年,陈树柏不幸逝世,他临终前曾说:此生功名富贵非吾所欲,能有机会为自己的国家培养人才,才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陈教授享年84岁。

国际科技大学

结语

这次轶事;展现出了我党领导人的豁达大度,也体现出了我国对华裔人才的尊重。

史诗般悲壮绚丽的战争岁月举世瞩目,在党史和军史上用火和血写就不朽的传奇。

共产党能够成功,不仅代表了共产党人有广阔的胸襟,也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历史问题,而且对于历史上对我党的有过的帮助的人始终铭记于心。

另外,在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中,中国领导人主动邀请海外华裔人归国讲学,表明了我国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对海外的所有同胞所寄予的殷切期望,我们热烈欢迎那些想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华裔人才归国发光发热。

作为陈树柏这样的华裔人才愿意归国为祖国做贡献,新中国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因此,对于他们提出的建议,国家领导人会以包容的心态去看待。

华人华侨与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民族情感,我们国家正在日益的强大的同时,未来的某一天也许真正的能够实现华夏同胞一家亲!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共产党   周恩来   茂名   之子   封锁线   共产党人   长工   军阀   美国   广东   华裔   红军   哈哈大笑   同胞   父亲   教授   名字   中央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