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年上海一家钉子户,扬言要“1亿外加6套房”,终究没能熬过现实

住在这地方,我和我的家人整晚整晚地睡不着,汽车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还能忍,大晚上的鸣笛谁受得了!每次被这些声音惊醒,我的心就咯噔一下。

单看这一抱怨,毫无疑问是出自于一个周边环境极其恶劣的家。而这个坐落在马路中央的家的主人则是上海本地的一位“钉子户”张新国。

遥想当年,作为二十世纪末在村里唯一拥有独栋小洋房的张新国,为何又在十几年后落入这样的境地,忍受着如此不堪的居住条件的张新国一家,又在十几年后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这一切,都要从2003年的一场搬迁说起。

一、走在潮流前的小洋房

自20世纪50年代起,张新国一家便已在松江区落户。彼时的上海还未开始大规模的建设,九亭镇一带更是一派乡土气息的农村,低矮的平房是村庄房屋的主基调。

当时,张新国在一家国营企业就职。以那时的社会情况来看,国有企业的员工是世人眼中最为稳定的工作,张新国也不例外。他的工作稳定,平时的福利待遇也不差。在短短的十年间,张新国便攒下了不少钱。

结婚之后,张新国拿出自己和妻子的积蓄,决定对老房子进行改造:在老房子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在此之前,房子只有一层,已经足够满足张新国和妻子两人的需求。然而,随着儿女的出生和成长,一层房子的弊端逐渐显现。一家四口的东西日益增多,正逐步侵占着家人的生活空间。

起初,张新国一家人还能够勉强忍受,真正让其下定决心改变的是岳父岳母两人搬过来与家人同住。

一家子多了两口人,不仅仅是多了两双筷子,更是对一家四口生活空间的进一步压缩。

憋屈的日子过久了,家人之间难免生出矛盾。没有个人空间的儿女,经常向父亲张新国抱怨。

儿女各自成家之后,女婿只有一个城市户口的身份,手上没有半点积蓄,无法另外买房搬出去住。而张新国也不舍得女儿离开上海,便让女儿一家住在了家里。

于是,这小小的一个家蜗居着张新国和他妻子,张新国的岳父岳母,以及张新国儿女两家共八口人。

对此,邻居也曾建议张新国去市区买议套新房子,可他却觉得这是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舍不得离开。

见状,邻居又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我们家这不是要搬到城里了吗?这个老房子就没人了,要不这样,我把自家房子的宅基地卖给你?你就可以对你家房子扩建了。”

邻居的建议让张新国茅塞顿开,立马着手拟定合同。

合同签好以后,张新国迫不及待地联系了施工队进行重建,他拿出了自己之前做生意攒下的钱和儿女拿出的积蓄一起,凑到了30多万。

先是对自己家的房子进行扩建,又修建了楼梯通向邻居家的房子。之后对邻居家的房子也进行扩建加盖。就这样,张新国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洋楼。如此一来,他家房子的面积更是一下子拓展到了300多平方米。

建房剩下的钱,张新国决定拿来装修房子,毕竟一个好的外表能改变大部分人眼中的看法。

经过考虑之后,张新国选择了当时流行的欧式风格。装饰外砖选用了粉色,再加上房屋本身不规则的造型,这都让小洋楼在一众灰扑扑的平房中显得格外亮眼。

村里人对张新国的小洋房也赞叹不已,让张新国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除了房子的外观以外,对于房子内部的装修张新国也经过了不少的考量。他将房子的一楼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半用来放自己养的鱼,另一半的房间则用来出租。

因为地段优越,交通便利。在90年代,张新国仅靠着这些租金年收入就能达到七八万元,基本上能够满足一家人的开销。

而二楼的房间给了张新国及其妻子,以及张新国的岳父岳母,三楼正好让儿女住。

每日外出散步回来,看着自己的小洋房,张新国都感到分外满足。

二、不满政策,坚持不拆

2003年1月,上海市公布了一则关于城市建设规划的通知。通知中写道:整个沪亭北路,都将被列入拆迁范围,并重新进行规划。

得知消息后的人们兴奋不已,张新国尤为高兴。他想着:以我们家这个气派的300多平的大房子,一定会分到比邻居更好,更大的房子,拿到更多的补偿款。

然而,看到具体的拆迁政策之后,张新国却觉得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喜悦与兴奋退散,只剩下了满满的愤怒。

当时,当地相关部门给了两种补偿方式:一种是以宅基地面积进行补偿,第二种以子女数量进行补偿。

张新国想着自家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怎么着都能分到一笔不小的赔偿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为了打击扩建骗取拆迁款这类投机倒把的人,当年的政策规定:要严格按照房产证上登记的房屋面积进行补偿。这也就意味着,张新国300多平的豪宅只能拿和周围那些破旧矮小的房子一样的赔偿。

而第二种赔偿方式,张新国觉得更不能接受。虽然是按照子女数量进行补偿,却只计算家中男丁的数量。

照着这样的方式计算,张新国家只能拿到大、中、小三套房子,外加一套多子女家庭补偿房。总共四套房。

这本就让张新国感到非常不满。在得知邻居有两个儿子可以分得六套房,即便其中一个儿子已经失踪时,这份不满达到了顶峰。

明明自己有着村里面条件最好的房子,凭什么别人拿的赔偿款比自己多!

除了张新国对比不满以外,家中的儿女之间矛盾也不断升级。原本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家,现今只让张新国觉得烦躁与疲惫。

于是,张新国决定——他要维权。

首先是关于宅基地的问题。张新国翻找出当年与邻居签订的转让合同。然而,工作人员在看过之后却告知张新国:“张先生,您看您这可是上个世纪的合同,且不说已经过了失效期,这上面的字都难以辨认,我们无法判断真伪。”

不得已之下,张新国只能找到老邻居,请求老邻居出面帮忙作证。然而,他们二人却忘了一个重要的事情。

要知道,农村的宅基地是归属于集体所有的,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因此,即便当初两人之间是自愿交易,也有合同为证,但是,没有在住建部门认定,这桩买卖是不成立的。

别看张新国在邻居这块宅基地上住了这么多年,实际上这块地仍旧不属于他。一旦有了拆迁等问题,这块宅基地的补贴要么落到原户主,要么收归集体。

在工作人员仔细解释后,张新国虽然无奈,却也接受了第一种赔偿方式的规定。

但是,第二种的赔偿方式依旧让张新国感到不满,他想为女儿也争一套房。

只是,即便是张新国去多少趟拆迁办,拆迁办的工作人员依旧回复到:“我们只是按照上面的政策执行,全村现在只有你们家没有签。你们还是早点签了吧,现在这年头,谁不想去城里住呢?”

张新国不听,坚持己见,在多次上诉未果之后,他放下狠话:“如果要我签,除非你们给我一个亿外加六套房的补偿!”

一个亿,是一个放在现在依然让不少人咋舌的价格,更别说是十几年前了。这样离谱的报价自然是不被开发商所接受的。

多次上门协商未果之后,开发商决定,先放弃对张新国一家的小洋楼,先行拆除其余房屋,毕竟城市规划是不可能因为张新国一家止步不前甚至改变的。

在此之后,张新国一家的生活也从这时开始步入了尘沙飞扬之中。

三、追悔莫及,同意拆迁

在正式决定启动拆迁工程后,张新国一家便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噩梦。

每天早上,拆迁团队都会准时进行施工作业,旧房屋的倒塌往往能够带起漫天飞扬的尘土。当时那段时间,张新国一家连打开窗户都成了奢望。

除了漫天的尘土,震耳欲聋的噪音也让张新国一家深感痛苦。想到原来的邻居们都已在新房过上了好日子,自己一家却只能在这忍受噪声污染,这让张新国更感难受。

然而,狮子大开口造成的苦果远远不止如此。

公路造成正式通车之后,这条宽阔的四车道上出现了不一样的“风景”。本应是宽阔的四条道,却因小洋房的存在变为了二车道,直到路过小洋房两百米之后才恢复为四车道。

不明就里的游客觉得有意思,知情的本地人则对张新国一家充满了怨念。因为这条宽阔的马路每次造成拥堵,都是在小洋房边上。

略过外人的埋怨不说,张新国一家在这地方住着都深感难受与不便。

“夏天这么热的天气,我们连窗户都不敢开,一开都是灰尘、汽车尾气飘进来,再加上噪音,这些年从来没睡得踏实。”张新国经常这样抱怨道。

除了这些,因为远离街道社区,张新国一家更是常常断水断电。

抛开这些生活上的不便,最让张新国一家感到不安的是频发的交通事故,因为小洋房对视线的遮挡,不熟悉路况的司机总是会因此出车祸。

最严重的一次,一辆失控的黑色轿车径直冲进了一楼,将一楼的大门撞得粉碎。为此,张新国经常去交通队配合处理交通事故。

每日的噪声严重干扰了居住人的睡眠,在这每日提心吊胆的生活中,张新国的岳母因此心脏病发作去世。

一切的一切,都让张新国反复质疑当初的决定,后悔的情绪日益增长。

但是,每当被劝到搬走,他又坚持不搬,死要面子的他不愿意主动向拆迁办低头。直到陆辉的出现,才打破了这长达十四年的僵局。

作为九亭镇新来的拆迁办主任,陆辉在了解到张新国这一遗留问题之后,决定亲自前往张新国家,找张新国谈谈。

张新国看着提着酒菜上门的陆辉,眼中尽是戒备,狐疑地问:“你是谁?”

陆辉也没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地说了自己拆迁办主任的身份。听着陆辉的话,张新国知道这是自己一直等着的“台阶”。

虽然借着拆迁办主任的名头入了门,陆辉却并没有直入主题,反倒是常拉着张新国一家聊聊家常。

久而久之,张新国一家逐渐对陆辉放下了防备。面对陆辉住在这有什么困难的询问,一家人不禁纷纷哭诉。

对此,陆辉趁热打铁,对张新国一家说:“虽然现在的房价与十几年前没法比了,但是如果你们愿意搬,当地还是以当年四套房子外加230万进行补偿。再加上你们装修的40万,一共算你们270万。”

事到如今,张新国深知这已经是相关部门最大的诚意了,自己再不愿意或许只能落到强拆的境地,与此同时,也知道自己的这幢房子横亘在路中间造成了多大的安全隐患。在与家人协商之后,张新国最终还是点了头,在这一补偿条件之下,同意了拆迁。

2017年,重新住上安静没有噪声污染的房子,没有了车辆会突然冲出的担惊受怕,张新国一家的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回顾这十四年的坚持,张新国有时也觉得荒唐。面对重新联系得上的邻居们的问询,他也只摇摇头,说:“别提了,还是向前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套房   平房   宅基地   岳父   车道   岳母   钉子户   上海   儿女   邻居   当年   家人   妻子   现实   房子   合同   方式   房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