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七夕”,记得“吃2食,做2事”,遵循传统,日子越过越顺

8月4日,农历的七月初七,是传说的牛郎和织女,跨过银河相会的日子。“七”在古时又有反复归来的意思。“七夕”原本是古代历法的天文点,后来演变成岁时节俗,最终演变成今天的“情人节”。那您知道,浪漫的古人在“七夕”这天都会做什么吗?

“七夕”的重头戏是在女子身上的。传说中的织女非常的巧,做的衣服如同光鲜亮丽的“天衣”。百姓为了能得到一双像织女一样非常巧的手,便会在“七夕”这天晚上,手拿丝对着月光穿针引线,谁先穿过去谁就“巧”了,故得名“得巧”。据说在当时,唐玄宗在宫内还要举行“得巧”比赛,同时还有音乐演奏,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足以可见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女子“得巧”比赛,那男子干什么呢?相传七月初七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掌考运,在古时中状元时称之为“一举夺魁”。所以在七月初七这天晚上,想要考取功名的男子都要祭拜魁星,以此来保佑自己考运亨通。在清朝时期,还有男子买青蛙来放生,祝贺魁星爷的生辰。种种表明,这是一种精神寄托。

除了“得巧”,“祭拜魁星”之外,还有什么习俗呢?在古时,有“七月七,晒棉衣”的习俗。所谓的“晒棉衣”起源于汉代,除了“晒棉衣”之外,还有晒书的习俗。在宋朝,“七夕”还有点荷灯的习俗,节日氛围很浓。那么,七夕吃什么呢?老祖宗讲究“吃2食,做2事”,遵循传统,日子越过越顺!

①巧果,又叫“乞巧果子”,其款式有很多,是七夕节传统的甜点和祭品。七夕晚上,人们会把提前准备好的“巧果”端到院子里,再配上时令的瓜果,全家人围坐,一边看星星,一边品尝巧果。

②酥糖,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糕点铺,有七夕制作酥糖的习俗。所谓的酥糖,就是代表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又被古人称之为“送巧人”。百姓认为,“七夕”吃酥糖,会使人变得心灵手巧。

除了以上两种甜点之外,在山东郓城,曹县等地还有吃饺子的习俗;胶东人吃云面;老南京人有吃江米条的习俗;浙江金华地区有吃鸡的习俗;广州地区吃绿豆芽;还有不少地区吃五子(花生,瓜子,榛子,桂圆,红枣),巧芽面……除了这些吃食之外,还有两件事要做!

①种“五生盆”,供养好姻缘,一般来说这几天就要准备了,先把绿豆,红豆,小麦等五谷,用清水浸泡在盆中,待其长出嫩芽就是“五生盆”了。七夕这天把它拿到阳台上,供养牵牛星。在古人眼中这属于供养自己的姻缘,随着小小芽苗的生长,表示着所属心愿会生根,发芽,结果。

②“夜观星”,“七夕”最早的来源是跟星宿有关,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作魁星,又称“魁首”。后来因为科举制度的原因,中的状元叫作“一举夺魁”,所以古人又把“七夕节”叫作“魁星节”。单身的女孩这天要拜银河,冥想,据说这样能收获至死不渝的爱情。“七夕”属于忌日,适合做一些美好的事。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如果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关注,若您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区留言,小简和您一起探讨,成长的路上感谢有您的陪伴,感恩阅读,感谢有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郓城   曹县   酥糖   魁星   银河   织女   古时   棉衣   甜点   姻缘   习俗   古人   晚上   男子   传统   日子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