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台湾一直不谈判怎么办?难道放弃国家统一?邓小平早给出答案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目前台湾还没有正式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强烈地期盼着祖国的统一。

在对待台湾的态度上,我们始终保持着坚定的立场。

然而,一些不坏好意的国家,却把台湾视为手中的棋子、筹码,在国际政治中妄图与我们博弈,台湾的极个别人,在利益面前迷失自我,忘了本,这让台湾问题,显得更为复杂。

对此,有人不禁要问,如果台湾一直不愿意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就要放弃国家统一了吗?

当然不是!对于台湾问题,其实邓小平早就给出了答案。

台湾的历史沿革

关于台湾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230年,吴王孙权派兵1万到达“夷洲”(今台湾),《临海水土志》就是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代,隋炀帝曾3次派人到台湾,“访察异俗”,“慰抚”当地居民。从唐代到宋代期间,福建泉州、漳州一带居民,为了躲避战乱兵祸,流入澎湖或迁至台湾。

元代正式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民政,隶属福建泉州晋江县(今属泉州)。明朝时期,郑和奉命率领庞大舰队出访南洋各国,曾在台湾停留,给当地人带来了工艺品和农产品。

到了明末时期,荷兰和西班牙侵占了台湾。

1661年,郑成功亲率上万将士,乘坐数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经过浴血奋战,成功收复台湾。但在郑成功收复台湾仅4个月之后,就病逝了,随后由郑成功的后人治理台湾。

1683年,郑克塽率众归顺清政府,到了1684年年,清政府设置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685年,清朝设台湾省,进一步加强对这个地方的管辖和治理。

郑成功收复台湾

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惨遭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软弱的清政府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压力之下,于1895年4月17日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这是继《南京条约》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就有“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包括钓鱼岛)、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于取得胜利,台湾终于重归中国主权管辖,恢复台湾省建制。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但却野心不死,国民党当局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不断派遣陆、海、空军,对我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和破坏,

按照当时中央领导人的部署,制定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

但这时候,却迎来了变数。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这让解放军渡海攻台的难度剧增。

朝鲜战争

台湾当局与美国臭味相投,为维护他们各自利益,1954年12月,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企图使入侵台湾海峡的美军取得合法地位,并制造“两个中国”,以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为表明我严正立场,并对国民党当局狂妄挑衅做出回应,1958年8月23日,发起炮击金门作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里面提到了这些内容。

“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

“统一祖国,人人有责。希望台湾当局以民族利益为重,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我们认为,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及一系列政策主张。

中美正式建交

提到台湾问题,就不得不提一下在台湾问题中的搅屎棍——美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飞速发展,国防科技等领域和从前已是不可同日而语,并且,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美国经过了二十多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但是中国用实际行动和实事向美国证明了其外交政策的失败。加之自1950年开始,中国和苏联关系发生了变化,这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

但随后,美国在实际行动中产生了一些变化,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进了中美建交。

例如,1969年,尼克松宣誓就职之后,于7月21日美国政府宣布取消某些对华贸易管制,并放宽了去中国旅行的限制。随后,尼克松政府决定停止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巡逻。

1970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在宣布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时,第一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

1970年10月1日,在国庆节这天,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身边站着一位特殊的人,他是美国的作家、记者埃德加·斯诺。12月18日,毛主席在接见德加·斯诺时,告诉了他一个重要的消息,并请他带回美国,这就是中国欢迎尼克松访华。

1971年4月,毛主席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巧妙运用乒乓球运动打开了隔绝已久的中美交往大门,这就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破冰之旅,在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访华行程结束时,中美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确认了从台湾地区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各种因素,中美关系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直到1978年12月15日,中美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即“中美建交公报”),一天后,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正是生效,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邓小平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智慧

在中国政治、经济不断飞跃发展的同时,台湾问题始终牵挂着中央领导人的心,希望台湾能够尽快正式回归祖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在1978年下半年的时候,当时中美两国建交的问题尚处于谈判阶段,其中涉及到的台湾问题,是中美两方谈判的关键之一,这时候邓小平对台湾问题及国际形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开始酝酿“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在这段时间里,邓小平在数次谈话中都表达了解决台湾问题要尊重台湾现实的思想,例如:1978年10月会见日本文艺家江藤淳,到了11月会见缅甸总统吴奈温和美国专栏作家罗伯特·诺瓦克的时候,都提出了这个意思。

在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这一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告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就结束军事对峙状态进行商谈。表示在实现国家统一时,一定“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

随后,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来到中国,邓小平在与多诺万的会见中,谈到了中国政府对台湾政策。

邓小平说:“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这个问题可以长期来解决。中国的主体,也就是大陆,也会发生变化,也会发展。总的要求就是一条,一个中国,不是两个中国,爱国一家。”

在中美正式建交之后,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赴美国访问,这次对于中国来说,同样相当于破冰之旅,因为在此前,中国还没有领导人访问美国,因此邓小平这次访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此时的邓小平已经是74岁的年纪,他深知这次访问美国的重要意义,也知道美国在台湾问题中一直是“墙头草”,一直是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本顾不上自己身上的疲惫,在访问美国的短短几天里,邓小平出席了几十场活动。

期间,邓小平受邀到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家中赴宴,布热津斯基问小平:卡特总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在国会遇到麻烦,中国是否也有类似的问题?

这个问题虽看上去是一句玩笑,但是其中却暗藏着美国对中国关于台湾态度的试探,邓小平作为中国领导人,他的回答至关重要,如果有任何漏洞,必将被美国断章取义、大做文章。

而邓小平却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当然有,在台湾就有不少反对者。

这样的回答同样充满风趣,但是里面却说了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台湾是中国的!这样快速的而又充满智慧的回答,让布热津斯基本人都大为惊叹。

随后的行程中,有会见美国国会议员的环节,更是危机四伏,在会谈之中,一些议员就台湾问题向邓小平提问,这些提问充满了挑衅和不怀好意。

在会谈中,邓小平旗帜鲜明地强调:台湾一直是中国的一部分。

后来,邓小平在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发表演讲,摆明了中国的强硬态度,对于台湾问题决不妥协,丝毫没有商议的余地。

邓小平强调: “至于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问题,那是中国的内政,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我们一方面尊重台湾的现实,另一方面一定要使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在尊重现实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快台湾回归祖国的速度。”

并且对于喜欢咬文嚼字的美国,邓小平还提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用“解决台湾归回祖国”取而代之。

1979年12月,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了三句简短的话阐述了对解决台湾回归祖国的构想。“台湾的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台湾与外国的民间关系不变,包括外国在台湾的投资、民间交往照旧”。并进一步补充“台湾作为一个地方政府,可以拥有自己的自卫力量,军事力量”。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阐明了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

继“九条方针”后,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新泽西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六条和平统一主张。

邓小平和杨力宇

1.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已成为国共两党的共同语言,但不是我吃掉你,也不是你吃掉我;

2.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和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不允许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3.不赞成“完全自治”的提法,“完全自治”就是“两个中国”。自治应有一定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

4.“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不现实的;

5.坚持一个中国,制度可以不同,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6.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与大陆不同的制度,可以有其他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的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来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在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由萌芽逐步发展至完善、成熟的阶段之后,符合中国国情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终于提出来了。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实践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提出之后,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香港和澳门同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存在着较大的相似之处。

从1982年10月开始,中国和英国政府对香港问题进行了22轮正式谈判,在中国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中、英两国政府终于在1984年9月18日达成协议,同年12月19日,中国总理与英国首相在北京签署《中英联合申明》。

1985年5月27日,中、英政府在北京交换批准书,《中英联合申明》正式生效。

经过长达12年的中国回复行使主权前过渡期。1997年7月1日零点,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随即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同时抵达香港各营区执行有效防务,标志着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从此,香港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

在争取解决澳门问题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同样运用了“一国两制”。在中葡建交后,中国政府和葡萄牙就澳门问题达成协议,指出澳门是中国的领土,1986年6月,中葡就澳门问题在北京进行首轮会谈。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订《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在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隆重举行。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开启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是继1984年中英两国圆满解决香港问题之后,中国当代史上又一件政治大事。

香港、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树立了良好榜样。

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是坚定的,实现全中国统一是势在必行的。近来,有人在台湾问题上频繁的进行试探和挑战我们的底线。

中国人民从不惧怕挑衅,曾经的越南、朝鲜战场上的美国已经尝到了失败的滋味,邓小平曾经就表示过,不能对“和平”这两个字进行狭义的理解。

事实的确如此,和平与武力是一对反义词,但是却又有着辩证关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和平是需要武力来捍卫的,我们不率先使用武力,但绝非为放弃武力。

台湾终究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只是采用哪一种方式,我们从未放弃过解决台湾问题的决心,全国人民都在热切期盼台湾的回归。

参考材料

[1]邓小平访美揭开中美关系新篇章

[2]邓小平与“一国两制”的构想和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台湾   尼克松   澎湖   金门   中国政府   中美   澳门   台湾问题   香港   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   祖国   答案   正式   政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