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这有怎样的预警意义,又该如何治疗?

经常有朋友问到:体检发现了“颈动脉斑块”,但平时,确实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这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吗?斑块,是不是越大,就越危险呢?

颈动脉斑块

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说一说: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对身体有何危害;这代表身体发出了怎样的预警信号;以及应该如何治疗。

颈动脉斑块提示脑卒中风险增高

根据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经典理论,一般认为,动脉硬化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血液中的“坏”胆固醇(LDL-C)沉积于动脉内膜上,形成“脂纹”;

第二阶段,脂纹进一步发展,形成“纤维斑块”;

第三阶段,纤维斑块内开始出现明显的脂质核心,让斑块隆起,呈灰黄色,形成典型的“粥样斑块”;

第四阶段,出现粥样斑块的继发病变,常见的比如,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等。

动脉硬化发生、发展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体检当中,通过颈动脉超声,观察到颈动脉内形成了斑块,这意味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

颈动脉,是为大脑供血的必经之路,颈动脉存在动脉粥样斑块,会最直接受到影响的,就是大脑。如果说,颈动脉斑块造成了颈动脉内径的狭窄,那么,大脑就可能因此而出现供血减少的表现。万一,在颈动脉斑块的基础之上,并发了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第四阶段的状况,则脱落的动脉血栓会很快堵塞大脑动脉,造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严重时可以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脑梗塞

有研究表明,在我国,约有45%~86.7%的脑梗死,与颈动脉斑块有关。由此可见,尽管很多时候症状不明显,变化很隐匿,但颈动脉斑块的存在,直接与脑卒中的风险密切相关。所以,切不可把这一检查结果“抛掷脑后”,这样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斑块类型”常常比“斑块大小”,更重要!

经常有朋友会问:报告显示,我的颈动脉斑块最长处有6mm,而我同事的只有3mm,是不是我的斑块更加严重?

事实上,在斑块没有引起颈动脉内径严重狭窄的前提下,医生往往更加关注斑块的类型,而不一定是斑块的大小。这是因为,斑块的类型,往往决定了,斑块是否危险

我们这里所说的斑块类型,也叫“斑块性质”,指的是:斑块属于稳定斑块,还是不稳定斑块;斑块,是不是“易损斑块”。如果说,斑块属于不稳定斑块,或易损斑块,这代表,斑块比较容易发生破裂、出血、形成血栓,有较高的引发脑卒中的风险,哪怕斑块并不大;而尽管有的斑块很大,但其属于稳定斑块,则引起脑卒中的风险仍然较低

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

体检中,最常使用的颈动脉超声技术,可以通过某些征象,帮助判断颈动脉斑块的类型,这往往是医生更加关注的。比方说,按照颈动脉斑块的回声特点,可以将其分为高回声斑块、低回声斑块以及异质回声斑块等。高回声斑块,往往提示斑块内以纤维或钙化成分为主,斑块大概率为稳定斑块;而异质回声斑块,则提示斑块内可能混杂了脂质成分、坏死组织甚至出血灶,斑块大概率为易损斑块。在临床上,除了超声以外,CT血管成像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帮助判断斑块的性质。

颈动脉斑块

然而,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中提到,在临床上,通过超声和CT血管成像技术所识别出的大部分斑块,都属于不稳定斑块。也就是说,我们通过体检发现的颈动脉斑块,很大可能,都是“不稳定的”。这更提示我们,不可大意。

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提示心血管系统风险升高

前面,我们说到的,主要是颈动脉斑块直接可以引起的脑缺血或脑卒中风险。但不仅如此,颈动脉斑块的存在,还可以对整个心血管系统,进行预警!

心血管系统风险

颈动脉是我们在体表能够触摸到的最明显的动脉之一,通过超声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地观察到颈动脉的各层结构。我们全身的血管系统是一个连贯、一体化的系统,当一个部位的血管出现问题时,往往提示其他部位的血管,也都处于风险之中。因此,对颈动脉的检测,可以视为是对全身整体动脉系统的一个“抽样调查”。一旦发现颈动脉斑块,往往提示其他部位的动脉,大概率也存在动脉硬化。

冠心病风险增高

研究发现,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人群,冠心病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与冠心病类似,存在颈动脉斑块的人群,大脑动脉、肾动脉、外周动脉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概率也明显升高。

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更提示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升高了

心肌梗死

颈动脉斑块治疗

既然,颈动脉斑块会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风险,那么,它该如何治疗呢?事实上,在对于颈动脉斑块治疗的认识上,有很多人是存在偏差的。有的朋友认为,反正平时没啥症状,医生也没说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慢慢就不了了之了;而有的朋友则听说,颈动脉斑块的治疗需要手术开刀或是放支架,感到非常害怕。

其实,颈动脉斑块的治疗,有两个最基本的方法,是绝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的,其一,是药物治疗,其二,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根据《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中的意见,颈动脉斑块的治疗应该以他汀类降脂药物为主。他汀类降脂药的使用可以帮助阻止新的斑块长出,稳定现有斑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此外,对于一部分血栓形成风险较高的患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预防血栓形成。而对于同时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来说,还应该通过降压药与降糖药等,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

他汀类药物是基本用药

健康生活方式干预方面,提倡戒烟、限制饮酒、减少食盐、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并加强运动锻炼、控制体重

健康生活

一般,只有当颈动脉发生了严重的狭窄或闭塞时,才考虑使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支架等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最后,总结一下,颈动脉斑块是需要引起大家足够重视的健康问题,其本身的并发症就可以直接导致脑卒中。不仅如此,颈动脉斑块的存在,更提示系统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控制颈动脉斑块,最基础的治疗是他汀类降脂药物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颈动脉   脑血管   回声   超声   心血管   动脉   狭窄   血管   大脑   意义   提示   风险   脑卒中   发生   类型   发现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