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绝壁上方发现黄金洞,科考队冒死进入,揭开背后的千年秘密

1

长江三峡之首瞿塘峡,又称夔峡、夔门。古语有云,“ 剑门天下险,瞿塘天下雄 ”,夔门近江两岸峭壁陡立,就像万里长江奔腾向海的第一扇大门,因而得名“夔门”。

夔门地处四川奉节县,就在夔门赤甲山临江一面的峭壁上,赫然露出一个巨大的石洞,洞口正朝着长江,从江面往上看,那洞口距离江水约两、三百米高,距离山顶也超过一百米。

正是这个古洞,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关注,流传着很多古老的传说。

毗邻夔门的白帝城就是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所指的地方。

这白帝城是东汉末年王莽纂位时,他手下的大将公孙述割据四川,由于势力日益壮大,便起了称帝之心,他遍寻四川,最终觉得瞿塘峡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最终选定了夔门这个地方建立城池,并取名“白帝城”。

公孙述为人勇武,颇有巴蜀遗风,也深得当地人民的喜爱。他死后,当地人民还为他建了一座庙,称“白帝庙”。

公孙述于公元25年在白帝城称帝,号“白帝”。公元36年,公孙述与刘秀争霸天下,不敌。

据说公孙述在与刘秀决战前,为防不测,把他历年所累积的金银财宝全部转移埋藏,所选地址可能就是这夔门的“黄金洞”。

2

关于夔门“黄金洞”,还有一个更早的传说。

四川古称巴蜀,在战国时期,这里生活着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民族——巴族,他们的国家叫巴国。

巴族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民族,族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蜀地,他们把三峡文化、巫载文化与各地的土著文化相结合,形成了质朴勇武、诡谲神秘的巴文明,还创立了独具风格的文字体系。

由于邻近的秦国日益强大,一统中国的雄心勃勃,对巴国节节逼近。巴族人最终国破家亡,族人四处迁徙,去国离家。

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巴族人顽抗到底,在夔门一带辗转活动。后来他们为了避免秦人的扑杀,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躲进了夔门的黄金洞中。

据说,黄金洞是巴族人最后的灭族之地,高悬于天地间的夔门黄金洞,承载了巴族人的所有财宝与灵魂。

以上两则传说都让附近的人们对这个古老洞窟充满了美好的遐想

让人更加好奇的是,每当天清气朗之时,人们从“黄金洞”对面的白盐山向这边眺望,隐约可以看到洞中似乎有一些人工制造的痕迹,这似乎就更印证了以上传说的真实性。

然而,暇想虽然美好,要一窥洞中奥秘,却并不容易。

3

瞿塘峡作为三峡的第一峡,素以险峻著称。

三国时期,刘备攻打广汉未克,诸葛亮命张飞、赵云占领了夔门这个重要的关口,从而让刘备得以依靠蜀地称霸,三分天下。

而黄金洞所在的位置,更是处于瞿塘峡临江的峭壁之上。

这面峭壁紧邻江面,肉眼看去,几乎与江面呈九十度直立的态势。

洞口四周,全是刀削一样的光秃秃的直立在江面上的山崖,没有路,没有植被。

自古以来,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大自然的强烈好奇心,洞窟越是神秘,越能激发人们探寻的欲望。

在漫长的岁月里,到底有多少人悄悄探寻过这个洞窟,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我们不得而知。

最早的探寻记录是1939年,冯玉祥将军率军入川抗日,途经三峡,听到有关“黄金洞”的传说,也不禁充满好奇。

虽然军务繁忙,但冯玉祥还是抽空安排了警卫人员前来探险。警卫员将绳索系在腰上,从崖顶沿峭壁一路往下。

可惜工具有限,且山崖实在太过陡峭,警卫未能成功下到洞口,力有不逮,只好中途返回。

冯将军的探险失败尝试,并不能阻止人类好奇心驱使的尝试。

时隔20年后,1958年,奉节县永乐镇有个村民叫杨文平,再次对迷窟进行探索。

他的这次尝试震动了整个探险界,让人们对这个迷一样的洞窟更加充满了一究真想的欲望。

杨文平是个采药农,常年累月在深山峻岭间穿梭,身手矫健。

一天,他采药时看着鸟儿从洞中飞出,想到了洞窟古老的传说,杨文平决定进洞去一探究竟。

凭着多年在崇山峻岭行走的熟练技能,他成功地进入了洞中,可惜的是,关于金银财宝的传说,在他踏入洞中的一瞬间化为乌有:

他没看到黄金,却看到了许多死人的棺材。

杨文平大失所望,他捡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青铜剑和几件同样破旧的铜器,就离开了洞窟。

杨文平没想到的是,正是他捡的这几样青铜器,引发了考古专家们的极大兴趣,那把青铜剑,据考古专家们鉴别后,正是巴人最典型的武器“巴式柳叶剑”。

联想到人们对这个洞窟的传说,考古学家们激动了:难道这里真是巴人最终的避难地?那么,里面还藏有什么奥秘呢?

4

黄金洞的消息被持续发酵,但由于国家当时的各方面条件不允许,所以一直没有对它进行有效的探测。

但人们并没有遗忘,尤其是随着杨文平的发现,黄金洞的考古价值得到了肯定,这也吸引了世界各国考古家和探险家们的注意。

从1994年开始,先后有英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分别派遣专家前来,与我国组成联合探险队,对黄金洞进行探测。

可惜由于此洞地势过于险峻,几次探险都是无功而返。

直到1996年,由中国、英国、爱尔兰三国联合派出专家,成功进去过一趟,但由于当时信息条件有限,人们并没了解到更多的消息。

各国专家的行动,更增添了黄金洞的神秘色彩:

在现在科学技术发此发达的现代,人们想进入此洞都如此艰难,2000年前的人们,没有任何辅助工具,他们是如何进去的呢?

2017年,夔门黄金洞再次迎来了探险者的探查。

这次探险队,是由中央电视台发起,国家专业探险队员为主力,四川当地的民俗专家作向导,并配备专业的无人机指挥团队作配合,由央视记者随行采访,可谓阵容强大,准备周全。

探险队首先对黄金洞的周边环境进行了考察,发现洞口距离江面垂直距离约为250米,而且崖壁光滑陡峭,难以攀爬。而从崖顶把人吊下去,似乎是个可行的办法。

队员们与当地向导经过多方考察,发现黄金洞口的上方100米处有一处宽2米左右的小平台,这是大家能找得到距离洞口最近的地方了。

从这个小平台往下,基本上就是刀削一样的峭壁,再无落脚之处。

而且由于崖壁太陡,且小平台周四有少量植被,刚好把人们的视线挡住,无法准确判断洞口的位置,探险队动用了无人机进行测量定位,最终决定了进洞的方案。

这一次,探险队们进成功进洞吗?

5

翌日一早,探险队员们按照既定的计划,带齐装备,开始第一次探险的旅程。

他们先在赤甲山项上装好固定绳索的装备,探险队员们身上缚好绳索,慢慢地从山顶往下放,江风很大,吹得探险队员差点从崖壁上滑开。

两个小时后,绳索放下了一百多米,悬在绳索末端的探险队员忽然大吃一惊——他们已经下到洞口的位置,可是绳子继续往下放,他们的双脚并没有如原计划中的那样踩到洞口上。

因为洞口顶上是突出来的岩石,把他们身上的绳子撑向江面,而洞口下方却是凹陷进去的,就算绳子再往下放,他们的双脚也踩不到洞口。

此时江风猛烈,悬挂在洞口的探险队员们一不小心,就会被吹得像钟摆一样摇晃,实在是太危险了。

探险队利用无人机,再次对洞口四周进行仔细探查,设计出第二套进洞方案。

他们在洞口左边百米处,找到了一个略低于洞口的落脚点,经过商量,大家认为可以先下降到此处,再朝着洞口横向移动,进入洞口。

这个方法无疑要比第一个计划更加费劲,但安全性相对要好一些,因为岩石依靠。

计划定下来后,探险队员们开始行动。

第一步先如前,下降到找好的落脚点,然后把身体紧贴岩石,动用攀岩工具钩住岩石,移动一步。

赤甲山之所以得名,正是因为它裸露在外的岩石呈褐红色,岩石上寸草不生,光滑如镜。

探险队员手脚并用,“行走”在这光秃秃的崖壁上。过了整整六个小时,终于成功踩进了黄金洞的洞口。

等着探险队员的,是什么呢?

6

探险队员们走进洞口,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人工砌成的平台,这也许就是人们当年从对面白盐山看过来时隐约看到的建筑了。

这个平台,据推测应该是用来停放棺木用的,旁边有一些散落的棺材板。

走过平台,穿过一个狭小的洞口,穿过洞口,探险队员们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只见走道旁边,白骨遍地,在探照灯的映射下,这些白骨散发着白莹莹的微光。

探险队员们往深处走时都要相互提醒,注意对方不要踩到白骨。

此外,在石洞两旁的墙壁上,刻着一些既像图形,又像文字的图案。这些图后来经专家研究,正是属于两千年前绝族的巴族的“巴蜀图语”

除此之外,洞穴中再无其他发现。

至此,夔门黄金洞的秘密终于揭开,“黄金洞”里并没有黄金,可见关于公孙述的传埋财宝的传说不太靠谱。

但不管是早前杨文平发现的青铜剑与器物,还是石壁上刻的“巴蜀图语”都指向此洞确定与巴人有关。

考古专家认为,这里也许是巴族人停停放棺材的地方,因为这一带常有崖壁悬棺。

而这里究竟是不是巴人最后的灭绝之地呢?巴人是否带有财宝进来,又藏在了什么地方呢?

也许墙上的“巴蜀图语”所记载的,正是我们想要知道的答案。

可惜年代久远,这个秘密再也无从解开。

巴族人的故事,已经随着遥遥的岁月,慢慢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瞿塘峡   白帝城   盐山   公孙   黄金   崖壁   探险队   洞窟   绝壁   江面   峭壁   族人   绳索   洞口   岩石   千年   秘密   发现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