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咨询投资华为车店项目的一些回答

要不要投资多家家华为车店

原创2022-07-31 17:55·本源商学院他山石

最近接到很多关于投资华为车店的咨询。

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

一,我已经开了一家或两家华为车店,我还想开第三家,第四家,有没有风险?

二。我是一个小县城,人口有限,经济水平较低,当地就一两家大型商场,华为要求必须是一楼260平米以上,房租较高,自我感觉风险太大,我应不应该上车店项目?

今天就华为车店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自今年4月份以来,华为问界M5的销量发生了质的变化。

尽管目前全国各省市的销售情况差异较大,

销量较好的多为一二线城市和南方经济发达地区,

北方部分经济落后地区的销售情况还很一般,

但是,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

北方的市场也会在大趋势的带动下,

进入到一个令人喜悦的收获期。

这个时间我们认为应该不会超过一年。




尽管网上关于华为汽车的销量真假一直存在争议,

但是我们自己的会员和自己在培训过程中,

真实了解到的华为汽车的销量,

还是非常可喜的。

以江浙沪为例,进入6月后,很多车店月销量超过15台,

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有些表现突出的,单月单店销量破三十,已不在少数。

而我们知道,

如果建店房租成本不是太高的情况下,l

按照车业务六人的销售团队计算人工成本(车业务的人工成本要高于手机销售人员的平均用工成本40%左右,这是目前的行情)

一般情况下,月销量6到7台是个盈亏平衡点。

只要超过7台车,

绝大部分情况下,就一定有利润了。l

如果房租较低,

可能四,五台车就够了。

如果月销量超过15台,

那么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随着今年M7上市,

明年M9纯电版上市,



月销量继续快速增加!

那么,一夜暴富未必没有可能。

以华为的品牌影响力,

以新能源的风口,

以华为领先的三电技术,智能座舱技术,自动驾驶技术。。。。。。。。

想一想,似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扩大对车店的投资。

再加上厂家通过各种会议不断强化代理商对未来的美好预期

因此有些人在这种盲目乐观的情绪中,倾注全力,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时孤注一掷地去抢可能建店的机会。

在很多经济发达城市,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已经不是开不开的问题,而是能不能“找

到地方,有没有机会开的问题。

这种乐观的情绪传播的速度可能比让我们被迫地带上口罩的一些东西传播得还要快。

以至于在咨询我是否要开多家华为车店的这些朋友里,他们很多人,我听得出来,他们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获得我对开店肯定的建议。

因为交谈中,在谈到对建店有利的内容时,他们的声调明显提高,重音变多,肯定的语气增多,通话时长也明显大于谈到风险的内容。

绝大多数情况下,当我建议他可以再开一两家店的时候,他们就兴高采烈,谈意更浓,

并且很多都对我发出邀请,希望有i机会前往企业指导。

当我建议,以他的实际情况,最好不要再增加新店的时候,他们的失望之情,隔着话筒,都能让我感到压力巨大。

可是,既然我们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咨询培训机构,如果只说客户想听的,不说对客户有利的,那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尽管对企业有利的话,往往会让企业老板很讨厌。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听不听进去那就是他的事了。



当年我们对斐讯示警,建议大家开华为专卖,很多人并不相信,如同两年前我们对荣耀专卖店示警,建议大家上苹果APR项目一样,也有很多人不信。现在我们建议大家只要进来新能源行业就好,不要盲目地开太多的华为车店,可能还是有人不相信。再多的理性分析也不及人性的贪婪。



实际上,我们对这种极为乐观,不顾一切地增大对华为车店投资的行为是恐慌的。

我们并不赞同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盲目地增加对华为的投资。

我们并不否认新能源板块是未来的风口,甚至是目前唯一让人看得明白的风口。

尤其在以房地产经济为主的基建模式难以为继的趋势下,

新能源汽车项目兼具重工业和科技型企业双重属性。

是经济转型极好的目标项。

具有先天性优势。



同时,它很像二三十年前的手机行业,一定会诞生出很多的财富神话,我们非常支持,鼓励大家勇敢地进入这个赛道。

但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并不意味着就是满地黄金,没有风险。

恰恰相反,商业历史上,让企业破产,老板跳楼的往往都是这些新兴行业。

而这些失败的案例都惊人的一致——前期尝到行业甜头,领导人都觉得自己英明神武,在超级自信和暴利诱惑的双重推力下,企业盲目的的扩大规模。这个时候,他们只相信一个真理——没有风险哪有收益。

结果,当风险真来找他的时候,就只能看到”收尸“看不到”收益“了。



我们投资一个重资金项目,一般情况下,对于以实体门店为主的终端销售型售企业来说,

要有一个具体的投资回报安全周期的概念。

对于新兴行业,

如果一年收回成本,那么,我们认为她是一个极好的投资项目。

如果两年,那也非常不错。

如果是三年,那就是及格线。

因为,新兴的行业,变数太多,

回报周期越长,风险就指数级上升。

因为她不是成熟的行业,从政策到产品到消费者需求,相对都是非常稳定的。

你不确定三年后,这个新行业会发生什么?


北汽魔方,同样搭载鸿蒙系统,越来越多的汽车搭载鸿蒙系统对于专卖店并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如果你不能确定三年后,先不谈盈利,至少可以收回成本。

那你就要谨慎投资。

这个三年的概念,或许不够严谨,但是,却非常实用。

很多人只看到暴利的诱惑,却看不到利润与风险总是成正比的。

我们可以承担风险,

做企业也应该勇于承担风险。

但是,这和盲目投资是两码事。

这种风险至少是可控的,是理性的,是有节制的,

而不是在你的内心深处,在主观上,就认定华为的车项目就一定成功,没有任何风险。

这显然不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该有的思考模式。

所以,我们的建议是:

如果您是在一二线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在自有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建议还是可以再继续增加车店。

新能源方兴未艾,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有足够的市场空间支撑,再加上华为的综合优势明显,对于这部分市场,未来还是非常乐观的。


但同时,你也要明白的是,永远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要为以后的小米汽车,或者其他品牌的汽车品牌,提前做好布局,尤其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

你可以把华为这条线剥离出去,

成立一个第三方公司。

学习华为剥离荣耀的经验,

因为,未来一旦有竞争对手影响华为汽车的销量,

厂家一定会让你做选择题。

我想,这一点,做得大一点的华为经销商都应该有”足够“深刻的体会。

我们要虚心地象华为学习,

在对抗”强势“的一方,甚至”蛮不讲理“的一方时,可以学习其剥离荣耀的经验。

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可以提前做好准备。

尽管,厂家也会将信将疑,但,总比完全被动,毫无腾挪空间要好很多。




如果您是经济较落后的区域,或者是一个小县城,我们也建议您如果有条件,还是要进入新能源赛道,

手机零售市场已经进入衰退期,它需要八年才能重新焕发生机,

我们显然是等不了这么久的。

所以,进入新能源赛道对于我们通讯行业的企业来说,就显得异常重要,

这是一个新的大陆,

有太多的机会等待着我们。

所以,借着华为的门票,先进入这个行业,

未来也不一定就只局限于华为汽车,

小米的汽车我们也很看好,

因为中国车市的大发展是十万元挡位的产品作为主流后

家庭用车才逐渐普及。

所以,如果现在得到的信息是准确的,小米会把产品定位在8到15万之间。

那么,这个定位就更适合国内市场。

所以我们对于小米也很期待。

如果你的小米专卖店暂时不盈利,也不亏损,也可以再坚持一下,不要和厂家关系搞得太僵,为以后有可能的合作,留下空间。


我们的眼光也不宜只局限于华为,小米,

新能源市场足够大,在行业初期,注定是百花齐放。

不要认为自己规模小,就没有机会,

手机周边盈利空间很大,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生事物,其周边可耕种的空间更大。

但是,我们要先进入这个行业来,一切才有可能。

所以,即使是偏远的县城,或者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区域,

我们建议,能进来还是要进来。


在商业模式中,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博弈往往大于合作,

对于手机行业来说,更是如此,

无数的案例告诉我们,

当你经营艰难的时候,

当你濒临关店,难以为继的时候,

厂家往往不是拉你一把,而是尽快寻找下一个替代者。

这也怪不得厂家,大家各有各的难处,

商业丛林,原本如此。

所以,对于任何厂家我们都不能盲目迷信,

对于危机与风险意识,我们要常怀敬畏之心。

华为能做到今天的高度,

能面都美国的打压,坚持到今天。

不j就源于j任正非把危机意识融入到华为的每一个细胞里吗。


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多虚心学习任正非的经营哲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华为   荣耀   项目   销量   新能源   小米   盲目   厂家   风险   未来   建议   城市   汽车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