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的武装力量,坐拥近万台高射炮和火箭炮,战力碾压小国

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低调而隐秘的武装力量是谁哪一家吗?

中国气象局,拥有超过7000门各型高射炮和超过8000具火箭弹发射器,号称东北亚最低调的高炮部队,这是什么概念呢?以乌克兰为例,其防空部队的装备也只不过是1067台各式自行火炮、2000余台牵引火炮和490具火箭弹发射器。

可以说,中国的这个求雨小分队,直接碾压某些中小型的国家。

咱们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要是哪天中国气象局闹脾气突然选择离家出走,它去到世界上的任何地方,都将严重影响该地区原有的军力平衡,特别是中东,国家气象局在这里,甚至连装备都不用更换,直接和大家打成一片。

因为在地球上能熟练掌握皮卡拉大炮的武装力量,一个是中东游击队,另一个就是中国气象局。

不管是皮卡机动的高炮还是皮卡机动的火箭弹,只要任务有需要可以随时随地做出切换。

如果你问这是在干嘛,当然是求雨啊!

现在谁还去龙王庙?都是二话不说直接大炮轰老天,张宗昌直呼内行,这下的哪里还是雨,明明是老天爷的眼泪。

当一台台叙利亚风格的移动重火力被部署到战区,随着倒计时结束,火箭弹冲天而起,而后不久便会降下一片甘霖,如果你以为这就是中国气象局火力的颠峰,那就大错特错。

毕竟混东亚怪物房的还是和中东大区有着很大的差别,在长期人工增雨的摸爬滚打中,气象局内部也似乎展开了军备竞赛。

除了这些常见的远程火力外,还有这个

祖传的蓝色篷布下隐藏着某种射程和精度都异常惊人的神秘力量。

2015年10月3日,中国航天科工研制的SY-400制导火箭弹成功穿越台风“彩虹”中心,采集到了台风中心的一手资料,官方描述该试验是军民融合、特别是气象减灾应用结合的典范,也是创新提高气象能力的探索性尝试。

大家都知道,中国航天部门研制的制导火箭弹,那是什么?射程几百公里误差不超过十米,稍加打磨那可是指鹿为马的中程弹道导弹,但是成本比导弹便宜很多,放眼全球气象部门能如此壕气的仅此一家,绝无分店。

这么看来,中国气象局绝对算得上是藏兵于民的高手。

随便一个县级气象单位都至少拥有数门至十几门增雨作业的高炮,全国共有2843个县级行政区划,按祖传三三制的配置至少给每个县安排三台火力点,每台炮按标准再配6个炮手。

全国七八千台高炮、近万台皮卡火箭炮,和四五万职业群众炮手,和平时期催老天下雨,战争年代催敌人投降,这绝对是军民融合的巅峰之作。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国民用界会有这么多高射炮呢?

其实这一点,高度反映了我国特殊年代的国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面临美苏两个大块头空前严峻的军事压力,入侵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而入侵的第一步就是空袭,也因此,我国历来都非常重视防空体系的建设。

当时还专门开展了广泛的“三打三防”训练,即打飞机、打空降、打坦克、防原子、防化武、防细菌。

而这其中首当其冲也是重中之重的,就是打飞机,在武器装备落后,没有重武器的条件下,就算拿着步枪也要打,为此还专门给出了一份轻武器对空射击提前量的参考表

可毕竟打飞机还是要靠专业设备,37高炮最早是我国从前苏联引进,1955年定型,自行生产单管37高炮,后经多年的研制改进,还生产了65式和74式双管37高炮。

并以此建立了早期的三位一体国土防空体系,也就是人民防空、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

这其中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大家很容易理解,比如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我国就在一些重要的体育场馆附近部署了红旗系列防空导弹,还有电视上军队防空演习时,在大漠戈壁部署防空导弹上的演火力不足恐惧症。

但是这个人民防空有朋友就有疑问了,群众哪里来的力量防空?靠民兵手里那杆红缨枪吗?

红缨枪……别开玩笑了,我国民兵在上世纪中叶就已经组织了武德爆表的高炮部队,每年都要进行比武和集训,还要进行打靶训练,来保持炮手的熟练度,用的就是37高炮,而到了今天人民防空的战斗力那更是高的吓人,就拿福建某民兵防空分队来看,且不说牵引双35的高炮有多少,就是防空雷达车,单兵地对空导弹,他们也如数家珍,

开雷达侦测空情、高炮快速锁定目标、编织防空火力网,对敌空域进行火力覆盖,一套组合拳下来,高达来了都得挂点彩。

可千万不要小看民兵,放眼世界美国的民兵还装备核弹头了呢,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只能说我国民兵的装备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随着时光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从建国初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研制出了更为先进的防空系统,那么多年来部队淘汰的、和各大厂矿单位的高炮该怎么处理呢?除了一小部分性能堪忧、战损严重的被回炉重造之外,能用的、99新的基本都加入到了国家战略储备中,并分配给了各个的地方武装部,而气象局就成了这些大龄重火力下岗再就业的主要去处,身份也变更成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高射炮”,简称“人影高炮”。

扭头就干起来抢龙王爷饭碗的生意。

中国气象局为什么如此硬核,手里又是高射炮、又是火箭弹的?

其实气象这件事儿原本就是关乎国防的大事,是非常重要的军事秘密,从诸葛亮借东风,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再到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历史上每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天气都扮演着关键节点胜负手的角色。

而中国气象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它的前身叫中央军委气象局,成立于1949年12月,当初这完全就是一个军事机构,综合管理全国的气象业务,其主要职能就是服务国防。

如果有人私自组织天气预报信息的传播,会被大概率认为是50w,毕竟这是个涉密的军事范畴内的话题。

在那个电视尚未普及,天气预报更是无从谈起的年代里,老百姓主要凭借经验预测天象,而我们现在熟悉的央视版天气预报,要等到1980年才第一次走进大众的生活。

这种典型的军品转民用,在业务上的专业性很高,就像现在国际新闻会邀请军事专家来解读一样,最初的天气预报主持人是从气象台找来的,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对哪一位主持人印象比较深呢,就我而言,是那位27年零失误的虎牙美女杨丹,只要她一出现,我爷爷会摆着手对我说:别说话、别说话,听听!

从天气预报诞生至今,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它的变革也从没停下脚步,但无论怎么变,从1986年至今祖传的BGM是绝对不能换。

那时候遍地还是红歌,摇滚刚起步,想找到一个合适的曲子给天气预报伴奏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有人找来了电子琴版本的《渔舟唱晚》,大家一致觉得:就是这个味!

中国气象局并非是个热门的国家机构,在网络上也鲜见有什么话题,甚至有时候它的作用也会被我们大大低估,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普及,城市人几乎已经不怎么太看电视的时代里,天气预报的声音似乎也和我们在慢慢远离,因此有人就在网络上提问,央视的天气预报以后有没有可能被取消?

其实你只要看懂了天气预报这件事儿的底层逻辑,就能很容易得到答案,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档过时可有可无的老套节目,但它所体现出的却是我国军重工业反哺农业的战耕思想,这个技能点中国人自从两千多年前点亮后至今从未熄灭,比如,生产建设兵团、CCTV7军事农业频道……

网友喵了个喵喵在这个问题的评论区这样说:农村的老人真的会看天气预报,而且有用。因为明天下雨的话就不能去田里做事,摘菜到市场去卖也要选个好天气,不然山路不好走,在偏远的农村,距离最近的集市也有2-3个小时的山路,天气预报是每天都要看的重要信息。

对于一个废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铲了一锨月壤,却因为不能种菜而举国同悲的民族来说,农业始终都是DNA深处最能引爆快感的那个点。

所以,就算哪怕以后技术大跃迁,中国建立了火星移民点,你那块科技感爆炸的全息屏幕上,也会在下午七点半准时响起那首《渔舟唱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高射炮   战力   中国   气象局   红缨枪   高炮   炮手   火箭炮   火箭弹   中东   武装力量   民兵   小国   火力   低调   气象   天气预报   部队   我国   军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