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公里跨撒哈拉沙漠向欧洲供气管道,是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

俄乌冲突开始后,欧洲跟随美国站在“政治正确”的立场制裁俄罗斯,同时俄罗斯也有意识地降低天然气供应量作为对欧洲制裁的回应,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骤然紧张,甚至到了不顾一直高举的绿色环保大旗,连以前鄙视的煤炭资源都要唾面自干地捡起来重新引入能源供应链。

在此前提之下,7月29日,据路透社报道,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和尼日尔已签署谅解备忘录,计划修建一条长约4000公里的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向欧洲提供天然气。跨撒哈拉天然气管道项目估计耗资130亿美元,每年可向欧洲输送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计划很好,但也只是一个计划而已。这条天然气管道线路并不是第一次提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提出建设从尼日利亚经尼日尔,终点在阿尔及利亚的管道建设计划,四十年间,时不时就有关于这条线路的相关消息冒出,甚至在去年9月,尼日利亚还曾宣布尼日利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管道线路开工。但实际上,这条管道线路仅仅存在在纸面。

欧洲如果寄希望于这条管道来缓解其天然气供应压力,还远不如寄希望于从尼日利亚拉各斯港加工天然气后,通过CNG船舶海运运输至欧洲港口,虽然通过船运肯定远没有管道运输能够保证快捷、供应量以及廉价的运输费用。

尼日利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管道线路之所以普遍不被看好,有多方面原因。

第一,项目投资金额巨大。项目目前预估金额130亿美元,谁来掏这笔钱,谁来出资?线路经过的三个国家,尼日尔是世界上经济最差的国家之一,2021年在所有国家中人均GDP排名倒数第六,年人均GDP仅有405美元,尼日尔不可能为线路出资。

尼日利亚近年经济每况日下,2021年GDP为72.39万亿奈拉(4415亿美元),2021年底国家公共债务再创新高,达到38.6万亿奈拉(1美元约合420奈拉),超过全年国家GDP的一半,被世界银行列为全球债务风险最高的国家之一。尼日利亚在国际金融市场已失去融资能力,同样没有能力为线路出资。曾经据驻尼日利亚使馆经济参赞介绍,尼日利亚向中国申请商业贷款的项目在使馆排队几百个,但几年也批准不了一个。

三个国家之中经济条件最好的是阿尔及利亚,2021年GDP为1646亿美元,年人均GDP3701美元。阿尔及利亚有丰富的石油和磷酸盐矿等矿产资源,但是阿尔及利亚经济单一,农业不能为国民提供足够的食品,轻工业和工业都不发达,国民享受高福利,却有着低就业率,政府在石油和矿产方面出口的外汇大部分用来补贴国内福利,从国外购买食品、药品、日用品及工业品等,其外汇储备年年下降,从2011年的1822亿美元,至2021年已下降至435亿美元。希望阿尔及利亚从其紧张的外汇储备中挤出巨额资金为线路出资,也不现实。

可能提供资金的仅有欧洲。但是现在的欧洲已不是二十年前或者十年前的欧洲了,那时欧洲凭借技术优势把持垄断着高利润行业。现在么,早已是今非昔比了,欧美为什么这么嫉恨中国,因为所有行业,只要中国下场参与,欧美的高利润就不复存在,只能和我们一起在烂泥里打滚。欧洲早已不是当年的阔佬了。在非洲,为对抗所谓的“中国攻势”,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这十年内给非洲国家许诺了众多项目,但落到实处的廖廖无几。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塞内加尔访问期间,宣布欧盟将向非洲投资1500亿欧元。欧洲人嘴上高调,好放“空炮”,我们也可以拭目以待,最终落实能有多少。

第二,沿线存在安全威胁。管道线路规划是从尼日利亚南部的石油中心Warri市,通过尼日尔共和国,到达阿尔及利亚的Hassi R'Mel。再通过阿尔及利亚已有的天然气管道输送至欧洲。

这条线路长达4000公里,途经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尼日尔西部地区,以及阿尔及利亚南部沙漠地区。这三个地区都是恐怖组织活动频繁的区域,尼日利亚北部地区,尤其北部三州,是我使领馆不建议中资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区域,其中恐怖活动最严重的属博尔诺州的“博科圣地”,“博科圣地”武装人员在2014年袭击尼日利亚博尔诺州奇博克镇一所女子中学,掳走276名女生。尼北部边境地区,除博科圣地外,还有“伊斯兰国西非省”等诸多恐怖组织,频繁在尼日利亚东北部及相邻的乍得、尼日尔和喀麦隆沿乍得湖地区实施恐怖袭击,造成大量军民伤亡。这个区域,正是管道线路的必经之地。

尼日尔的西部地区也是恐怖组织活跃的区域,是与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有关联的极端组织经常袭击的目标。2021年1月2日,疑似“伊斯兰国”武装分子对尼日尔西部蒂拉伯里地区的两个村庄发动袭击,造成至少100名平民死亡。2021年3月在邻近的塔胡纳地区,至少有137人在协同袭击中丧生。2021年8月,该国西南部发生的伏击事件造成15名士兵死亡,官方将这起袭击归咎于“武装恐怖组织”。这是仅仅2021年伤亡最惨重的袭击事件中的数件。

阿尔及利亚南部同沙漠接壤的山区,同样也是游击队和恐怖组织存在的地区,虽然远不如尼日利亚和尼日尔的恐怖组织那么活跃,但偶尔也会发生袭击哨所的情况。

这些恐怖活动将会严重影响管道施工及运营的安全。

第三,利益分配难以令各方都满意。这条管道线路涉及的三个国家,尼日利亚肯定是天然气资源的主要供应方,尼日尔和阿尔及利亚更多的是扮演收取过境费的角色。这就涉及到三家利益分配的问题,尼日利亚作为资源供应方,肯定是希望在利益分配中占大头。阿尔及利亚作为线路的终点以及输欧管道的提供方,同样希望分享与其地位和贡献匹配的利益。尼日尔安全形势最恶劣,需要为管道在尼日尔境内的安全投入最多,利益分少了对不起其在安全上的投入。

三方从提出建设计划到现在的数十年内,都未能达成具体的协议,到目前为止,也只是签订了一个不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很大原因就是因为难以协调分配各方的利益。并且,非洲存在一个负面案例,南北苏丹石油管道过境费的争端。南北苏丹在分家后,争争吵吵了几年,终于相互妥协在2012年达成协议,规定南苏丹向苏丹支付每桶24美元的原油过境费,以及为期3年、价值30亿美元的过渡财政补助。这个过境费标准在油价高的时候尚能承受,但在2015-2020年期间,国际油价长期低迷,南苏丹在向苏丹支付完过境费后,剩余售价甚至不足以覆盖其开采成本,造成南苏丹经常宣布停止产油。

尼日利亚-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天然气管道,离达成令各方都满意的利益分配方案和最终协议,尚有很远的路要走。

第四、沿线居民盗窃资源、破坏管线。尼日利亚和尼日尔都存在严重的沿线居民盗窃资源和破坏管线的情况。尤其是尼日利亚,频繁发生因居民偷盗油气资源燃爆发生的特大伤亡事故。2006年,拉各斯偷油者引爆输油管,造成大火将近700人烧成焦尸。2007年,尼日利亚北部城市卡杜纳一辆油罐车侧翻,当地村民哄抢泄漏的原油,随后油罐车起火,造成70余人死亡。2012年,尼南部哈科特港发生油罐车倾覆事故,当地居民争抢泄漏油品时发生爆炸,造成超过100人死亡。2019年,尼南部十字河流州一油罐车在通过一个弯道时失控翻倒在路边,车上所载汽油出现泄漏,引发周围居民蜂拥赶来抢油。混乱中油罐车发生爆炸,当场导致超过20人死亡。

尼日尔存在同样的问题,2019年,国际机场附近发生一起油罐车爆炸事故。当时油罐车在铁路轨道上翻倒,人们试图从油罐车中收集汽油,汽油燃瀑,造成58人死亡,37人受伤。

天然气同样可以被偷窃,管道同样可以被破坏。

第五、缺乏施工能力。管道途经的三个国家,均缺乏这种复杂环境下超大型项目的施工能力。但欧洲作为出资方,不太可能将项目实施这块肥肉让给欧洲外的其他国家。欧洲国家的建筑公司现如今的建筑能力,比起中国就是渣渣。举例来说,我去尼日尔的时候,就听说了法国人的一个笑话。

尼日尔政府昔年计划在首都尼亚美,从机场修建一条轨道通往市内,解决两者间的公共交通通勤问题。中国公司在方案阶段也有参与,但尼日尔是原法国殖民地,法国人势力深厚,中国公司最终未竞争过法国公司。项目最终由法国提供融资,法国公司建设施工。法国人也挺糊弄尼日尔,设计的这条轨道,就是简简单单一条单线轨道,柴油机车,连电力铁路都不是,在国内就是小火车。

项目终于完工,连马克龙都很给脸,到尼亚美参加通车仪式。结果老天不给脸,通车仪式上,火车在铁轨上翻车了,大家都很尴尬。检查后,发现是项目土建质量问题。这条轨道后来就一直没再跑过火车,摆在路上成为尼亚美一景。前期投入打了水漂,就是不知道具体是谁买单了。

所以,寄希望于非洲来解决欧洲的供气问题,真还是多买些CNG船,老老实实走海运还比较靠谱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尼日尔   欧洲   撒哈拉沙漠   阿尔及利亚   尼日利亚   管道   油罐车   法国   中国   袭击   天然气   线路   美元   地区   计划   项目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