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易攻难守,陈诚牺牲20万精锐与日军死战,8年后才知其高明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我国迎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刚爆发的时候日军气焰非常嚣张,他们不断挑衅我国居民,并派出大量部队前来破坏内地的交通要道,并一点一点蚕食着我国的土地。

日寇从北向南蚕食中华,扬言三个月灭亡华夏

毫无疑问,日本的这种战争策略可以概括为“从北向南”依次蚕食。要知道这条作战路线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而且作用十分明显。早年间,蒙古入侵辽宋夏金时,用的就是这样的路线,而大清入关时也是走的这样的路线。所以人们始终相信,只要控制了北方,就能够轻而易举入主南方,最后统一全国。

同样,日本人也十分相信这一点,他们在攻陷东北以后,继续向南进攻,并攻陷平津冀地区,1937年12月,日军继续向南进攻南京地区,并发动了世界著名的南京大屠杀。同年,日本大军调动兵力,全面进攻上海地区,他们恶狠狠地叫嚣着:“一定要在三个月之内灭亡华夏!”于是,一场更加激烈的大型战役,淞沪会战便就此展开。

在这期间,日本虽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可他们国土狭小,发展后劲不足。所以为了能够继续经济发展,妥善进行移民,日军迫切地发动了这场侵华战争。但以他们的国力,如果毕其功于一役,只能速战速决,绝不可拖延时间。种种原因之下,日本这才决定在数月之内灭亡华夏。

反观我国,当时我国的资本有限,且各种军事设备无法与日军相匹敌,要想全面反击日军,赶他们回老家肯定不切实际。不过,我国的国情特殊性也向大家反映一个事实,就是虽然无法短期取胜,但来日方长,长期战争可是我国的拿手好戏。

然而,日寇大军压境,早已经容不得当局半点思考,只能将无限的兵力投入到战场中,再另做打算。而在淞沪会战中,国军队的兵力投入数量达到惊人的八十万之多,日军投入的兵力也有三十多万。

虽然从人数上来看,我国军人的数量是日军的两倍之多,但战争毕竟不是人数的比拼,最重要的还要靠军事装备和两军智谋上的较量。在这期间,早有不少国内有识之士断言:“要想与日军周旋,必须来一场持久战,拖住日军的侵略步伐才行。”

陈诚率领20万战士奔命淞沪战场,8年后才知道他用心良苦

淞沪会战中,作为指挥官的陈诚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当日寇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来到上海,用机枪扫射着我国军民时,陈诚带领着20万国军战士在战场冒着枪林弹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而纵观上海这个地方,其实在日军的战略部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能拿下上海,日军就能够占有先天之机,并且能够有永远不断的后援补充。可是这个大都市对于我国来说又何其重要!当陈诚带着战士们与日军交手的时候,他也体悟到,这一场战役,日军几乎是举国上下集中兵力在与我军抗衡,而我军也未必能赢。

但是作为优秀的指挥官,陈诚早就看出来一个事实:只要能够拖延时间,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华夏的计划,哪怕牺牲上千个,甚至上万个战士的性命他都十分愿意!当时,陈诚下达了死命令,让所有的战士们只许前进,不许撤退,违令者按军法处理。

同样,就一仗打得十分残酷又激烈,日军的火力猛烈强势,军队部署整齐划一,看得出来他们统一是经过精心训练。我军20万战士,虽说是精锐,但都是从全国各地紧急调来的青年壮士。

他们有的来自云贵川,有的来自两广福建,也有的来自北方各地,每个人说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江湖气息十分浓重。而且在此之前,很多年轻战士根本没有上过战场。

但无论如何,这一战让战士们足足体验了一场地狱般的磨炼。战争后期,所有的战士们都一改往日的江湖作风,他们铆足了劲,奋勇直前冲向战场,为了完成我上级的命令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我们的炮弹用完之际,年轻的战士们便争先恐后用血肉之躯堵住日军的炮眼。也正是这二十多万烈士,才拖住了日军在淞沪战场上的大部分兵力。

这一年的11月13日,当局发布一则告上海同胞书,其中写到“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以血肉之躯,有死无退。”短短几十个字,却概括了我国战士们在战场上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意料之中的是,淞沪会战的确以我军的失败而告终。从1937年的8月到1937年的11月,这场战役整整持续了前后三个月。

在这最为关键的三个月,日本人在数月之内灭亡我国的野心不仅没有得逞,反而让他们初次领略到中国军人的团结。

虽然战争以我国军人死伤二十多万的牺牲为结束。但同时,淞沪会战的意义非凡。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人们回过头来重新梳理淞沪会战时,才发现陈诚当时举全军之力与日军死战的高明之处,因为这可不是简单地粉碎日军的计划。

除此之外,还有两层更深远的意思。第一,促进了全民族的觉醒,让全国人民在祖国危难之际能够紧密团结起来,从而达到各民族,各党派之间空前的团结。

第二,就是为我国沿海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内迁赢得宝贵的时间。当我国的工业凝聚在内地时,不仅能为我国的抗战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支援,还能长期与日军做周旋战争。所以可见,这一仗未必能赢,但也未必输得彻底。

后来历史,也证明日军妄想侵略我国的野心不仅没有达成,反而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抗日战争中,无论是国军战士还是我军战士,他们在战场上都表现勇猛的一面。

而他们之所以不顾性命,与日军进行厮杀较量,只是为了让老百姓不再受战争之苦。其实,参与这场战争的每一个战士都值得世人尊敬,而每一位在战争中牺牲生命的烈士,也同样值得世人缅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日军   上海   向南   抗日战争   死战   日寇   华夏   这一点   日本   精锐   我军   兵力   战役   战场   战士   牺牲   年后   战争   我国   陈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