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公主”:16岁吃饭靠人喂,专职司机是二叔,开跑车卖手机壳

“卖手机壳嘞,两元一个”,大路边的摆摊位上,一个穿着一身名牌的年轻女孩,慵懒地倚靠在旁边的兰博基尼上,拿着手中的话筒叫卖着手机壳,显得格外显眼。

摆在豪车上卖的手机壳,更是成功吸引了路边的大众。

路人一看也奇怪,这些进价至少都要二三十的手机壳,到她手里只要两块钱。

原本兴致勃勃的群众,突然发现这名女孩周围还站着一个人高马大的人,瞬间明白了点什么,纷纷自觉退下阵仗。

最终,只有两个女孩买下了手机壳。

刚开始还喜笑颜开的女孩,发现卖出去的手机壳竟然这么少,完全不是自己预想中的样子,她暴跳如雷,使劲踹了一脚豪车门,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而旁边的司机仿佛已经习惯了,赶紧屁颠屁颠地把烂摊子收拾好,坐到驾驶座上,恭敬地问候女孩要去哪里。

这一幕,活生生地像极了电视剧里的千金大小姐。

可这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故事中这个任性的有钱女孩,就是我们的某期《变形记》节目的主人公,有小公主之称的刘思琦。

当时的她已经16岁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饭都还要母亲一口一口吹凉了喂,做什么事周围总有一群人伺候,完全没有独立自理能力,被父母养成了“公主”。

2001年2月19日,刘思琦出生于辽宁,因为父母选择了经商,完全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所以,他们只好高薪聘请了专业能力一流的保姆来照顾刘思琦。

然而,保姆只代表着“喂饱”,她不是老师,无法给予其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于是,家里所有人都带着愧疚,无形中对刘思琦进行着“捧杀”。

她的二叔跑过来专门给她当司机,为了证明自己和父母一样有“经商思维”,她卖手机壳倒贴成本赚了59元,为此非常开心。

让二叔专程驱车两小时去吃一顿海鲜宵夜,吃几个生蚝不到一百元,却豪气地给了海鲜店老板六百元,只为庆祝自己生意的“成功”。

二叔不敢制止,因为他害怕刘思琦当场撒泼,发脾气。

用刘思琦自己的话来说,逛街就是最大的爱好,花钱就是买快乐,每次逛街她都要消费上万元,三十元和三万元在她眼里没有什么区别。

据她二叔透露,当时的刘思琦每天的开销上万,一个月的零花钱更是超过了30万。

1、 缺乏个人价值

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方式可以折射很多问题,可以看到,刘思琦其实不是在花钱,她是在找存在感,一个人心灵极度匮乏的人,才会仅从消费中找价值存在感。

但是,消费中的价值存在感是虚假的,除非能有产出,在刘思琦眼里,花钱已经满足不了“快乐”了。

所以,尽管倒贴数倍赚了59元,她还是那么高兴。

被溺爱的孩子看似被众人拥护,实际上,他们严重缺乏个人存在感和价值感,一个人真正的价值感在于“被需要、有目标”。

而溺爱孩子的父母,偏偏要剥夺他们成长的机会,这种行为,等同于否定孩子。

并且,这类父母还无法识别孩子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刻,就算整日陪在身边,他们也无法给予有效的教育和帮助。

就像刘思琦的父母、她的二叔一样,饭都可以一勺一勺喂,却无法识别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个健康的孩子,需要用自己的动手能力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他们追求的就是这种“体验感”。

缺少了这一项技能,他们就会觉得自己万般不如人。

刘思琦的叔叔是专属司机,姑姑、姨姥姥是专属保姆,整天就对她好生伺候。

父母更是直接把她宠上天,不舍得她受一点委屈,也从不制止她的大手大脚。

在这般纵容下,刘思琦一不如意就发脾气乱摔东西,还经常打人,除了父亲,她对家里其他人动不动就要“动手”。

直至有一天,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天,刘思琦刚大手笔回家,一进门发现小几岁的弟弟正在开一桶冰淇淋,还是她最喜欢的味道。

这个味道通常都是家里人留给自己的 ,如今却被弟弟吃了,她非常生气,感到地位受到了挑衅,一怒之下,抢过了弟弟手里的冰淇淋扔进了垃圾桶。

弟弟很生气想要反击,谁知哪里打得过姐姐,刘思琦毫不留情地怒打着弟弟,把他打得哇哇大哭,家里人赶忙过来劝架,但是怎么拉都拉不开……

2、自恋式“暴行”

我们常发现,被溺爱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暴行”,它绝不仅仅只是青春期的“叛逆”,更多是父母从小过度宠溺默许带来的结果。

溺爱家庭中的孩子和父母,扮演着类似“施虐者”与“受虐者”的角色,孩子的施虐特征是父母培养出来的。

这种受虐和施虐的关系不同于普通的亲密关系,它是一种强烈的情感依附的关系。

父母通过过度照顾,仿佛可以永远成为一个照顾者,由此与孩子产生强烈的亲密联结,避免因孩子独立后的分离。

可悲的是,这种过于紧密的关系不是孩子的需要,而是父母自己的需要。

当孩子被父母“精神束缚”,满足不了自己的需要,她又如何快乐呢?

《非暴力沟通》里面就点明过:一个人大量愤怒情绪的背后,反应的是他从不曾被满足的需要。

这种“虐”循环总是在“无意识”下进行的,所以,溺爱孩子的父母永远不懂,为什么自己费心费力对孩子那么好,却招来的是孩子的“恨”意和暴力呢?

人与人的相处都是有边界感的,一方失去了这层边界感,另一方就会主动试图去打破边界感,以此寻找某种生命感——这就是人性。

父母与孩子也逃离不了这种定律,我们常看到,被溺爱的孩子发起怒来连爸妈都打。

正是因为父母本身缺乏安全感和边界感,给了孩子打破边界感的无限机会,才导致孩子的“不孝行为”,前段时间那个做核酸稍不满意就要杀人的10岁男孩,也是同样的原理。

3、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

因为刘思琦打弟弟这件事,父母悄悄给她报名了当时正火的《变形记》节目,《变形计》秉持着“换位思考”的理念,为刘思琦的人生转变埋下了伏笔。

在参与《变形记》之前,父母还不忘借最后的机会“捧杀”一波。

2017年4月,当《变形计》的节目组来到了刘思琦的家中时,

他们惊奇地发现,已经16岁的刘思琦吃饭还要父母一口一口哄着喂,穿衣服、穿袜子、剪指甲、卷裤脚这些事情全由家里的长辈代劳。

为此,节目组的人都为刘思琦家长的行为捏一把汗。

在出发前,全家人一起上阵帮忙收拾行李,围着她转,刘思琦则只在一边的沙发上躺着玩手机,妈妈精心准备十二条毛巾和一打一次性的抹布。

姑姑专查天气预报,爸爸还直接跑去银行取了一摞钱,塞进了刘思琦随身携带的小书包里。

全家人终于收拾出了很多行李箱,之后,他们更是夸张地用四台豪车把刘思琦送去了机场。

不仅是节目组的人看不下去,观众朋友也看不出去了,孩子是犯错去改造,又不是去当皇帝。

之前我们也分析过类似案例,儿子打女教师被接回家改造,父母开着豪车毕恭毕敬欢迎回家……

父母这种行为无疑在告诉孩子:你这种行为是对的,不用因此付出代价,下次遇到困难还可以以这种方式逃避问题,爸爸妈妈永远在家等着你,你回来想干啥就干啥。

当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时,便失去了责任感,父母的做法无形告诉孩子,别人的感受和他们压根无关,一切只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即可。

于是,孩子认为别人为自己做的都是理所应当,没有理解和体会,自然就学不会主动担当的精神,责任感也荡然无存。

在前往农村的路上,因为有轻微的恐高,上山的艰辛,使刘思琦爆发了公主病,她大喊“太累”,直接气冲冲地丢了行李箱。

好不容易到了农村,眼前破旧的房屋,贫瘠的土地,空气中家畜的臭味,让她非常难以忍受。

为了逃离“炼狱”,刘思琦用绝食的方法逼迫工作人员送她回家,对方自然不上道,挨了几顿饿后,她妥协了,拿起桌上的碗筷,狼吞虎咽起来。

想起丢掉的行李箱,她特地下山去找,苦寻无果之后,刘思琦又开始生气,她把桌上的东西扔到地上,用脚使劲地踹着桌子,甚至还要把掉到地上的东西用脚全部踩烂,以此发泄自己的不满。

对此,农村父母准备了一大桌丰盛的午饭来安慰她,农村爸爸也主动协助她拿回了自己的行李箱。

在无奈的环境下,刘思琦发现自己动手就没法生存,她开始主动承担工作,并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

伴随着不停的劳动,刘思琦也收获了农村家庭的爱与温暖,在了解到农村父母生活不太好时,她主动打工赚钱为家庭减负。

最后,她用辛苦赚来的钱给农村爸爸买了一双崭新的鞋子,看看农村爸爸换上鞋开心的笑容,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她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学会了独立自强。

4、找到了个人价值和个人意义感

《变形记》给刘思琦带来巨大的收获的,莫过于个人价值感,节目组鼓励她通过自己的双手赚钱,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就是在帮她寻找“目标感”。

看到农村爸爸很久穿不上一双新鞋,她用辛苦赚来的钱给农村爸爸买了一双鞋子,刘思琦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露出了开心而欣慰的笑容。

最重要的是,她在艰苦的奋斗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的能力,明白了他人面对生活的不易。

回家后,我们也看到她脱胎换骨的变化,当妈妈还是习惯性把饭送到自己嘴边时,她拒绝了。

她告诉母亲,自己已经长大了,能够独立了,这是在划分和母亲的边界。

与此同时,她还可以帮家里人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了,作为家庭的一员,她开始学会承担责任。

最明显的变化是,她的脾气也收敛了很多,不会动不动就和弟弟打架了,这说明她在有爱的农村家庭中,满足了情感层的需求。

其次就是找到了目标价值趋向,她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人生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

回到学校之后,刘思琦的学习也变得努力起来。

她给自己确定了一个人生目标,成为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并为了这个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

2017年,她考取了有“世界上第一所时装学校”之称的法国ESMOD高级时装艺术学院,这是当时在中国唯一授权的时装学校。

2020年9月完成毕业,为了继续圆梦,她前往法国深造。

这期间她一个人也把自己照顾地很好,回国后的她开了一家个人工作室,在国内服装设计领域闯出了一番名气。

有很多人慕名而来找她设计衣服,因为她的作品总能满足每一个顾客的身材特色和优点。

最终,她成为了人们眼中的“天才服装设计师”。

5、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帮孩子找到价值感

如果不是节目效应,这个农村家庭真的很神奇,要知道,父母此生最大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个人价值感。

无论从逆商(困难)、情商、智商哪方面来看,刘思琦都有显著的提高。

长久坚持的意志力,这是逆商,设计的衣服总能贴合顾客个人的特色和优点,这是情商,闯出了一番天地,靠的是后天培养的智商。

最后总结,溺爱,是毁掉孩子的一把利剑,被溺爱的孩子往往缺爱。

什么是爱,真正的爱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纳,一切以自利为目的的爱都是虚伪的。

我们常发现,那些溺爱孩子的父母童年时都有被过度严厉或虐待的经历,为了补偿自己,他们把自以为完美地爱加持在孩子身上,以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正因为自己情感层面的匮乏,才要在物质上过度给予,来达到一个内在的平衡状态。

怎么样挽救被溺爱的孩子呢,或许只有当父母自己疗愈好自己,让自己收获了爱的能力,才能客观理性地爱孩子。

-完-

编辑丨大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机壳   开跑   辽宁   行李箱   溺爱   专职   边界   弟弟   司机   主动   爸爸   父母   公主   能力   节目   农村   价值   发现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