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牺牲时仅38岁,儿子官至正部,侄孙女曾任汉中市副市长

1935年2月21日,陕北红军和苏区主要创建人之一谢子长因伤势过重,又缺医少药而过世了,牺牲时年仅38岁

临终前,谢子长对家人说:“我对不起百姓们,我辜负了他们对我的信任,我还有很多事还没有为他们做。”

当时,谢子长十岁的儿子谢绍明也在父亲身边,谢子长对儿子说:“绍明,记住你说过的话,我走后去找刘叔叔,跟刘叔叔一起革命,就算替我完成未完成的革命吧!”

儿子很争气,在父亲走后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后来官至正部,而谢家人都是好样的,就连侄孙女也曾任汉中市副市长,这让早逝的谢子长也能含笑九泉了。

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

谢子长1897年生于陕西安定县(现已改为子长市)一户比较富裕的农民之家,父母很开明,也很注重孩子的教育。

谢子长二十二岁时,他到西安去读中学,在那里,谢子长最常看到的就是遍地横行的军阀,这时的他年轻的心灵中已渐渐滋生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萌生了要反抗军阀的思想。

五四运动期间,革命的浪潮也在谢子长的家乡掀起了大浪,谢子长决心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于是他报考了太原学兵团去学军事。

谢子长在学兵团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军事理论,体能训练也丝毫不差,毕业后不愿为军阀阎锡山服务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在大哥的支持下办起了民团,由于谢子长在学生时期就为民请愿,把一个鱼肉百姓的县长搞下了台,在百姓间名声很好,所以百姓们推举谢子长担任民团总办

1925年,谢子长的家乡逐渐有共产党派驻人员来宣传共产主义革命思想,谢子长结识了其中一位姓魏的同志。

在共产主义的感召下,谢子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组织的安排下到陕西军阀井岳秀部去任职负责搞兵运,利用职务之便,趁机在井部发展党员

很快就成功建立了特别党支部,就连谢子长所在旅的石旅长也受到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同情并倾向于共产党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宣告破裂。

反动派大肆的对共产党员展开了残酷的捕杀,这使陕西的党组织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谢子长接到组织指令准备武装起义

就在谢子长等共产党员和石旅长已经筹备好准备起义时,起义却因为石旅长的被诱杀不得不提前,这就是清涧起义,但因为起义的仓促,而起义部队内部指挥意见也不统一,这次起义在一个月后就宣告失败了。

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次起义是共产党在陕北地区发动的首次武装起义,对陕北地区今后的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之后,谢子长和刘志丹一起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从此他们坚持在陕北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建立起陕北第一支红军队伍——陕甘游击队,并最终开辟了陕甘边根据地

谢子长英年早逝

1933年,祖国大地到处笼络着白色恐怖,陕北尤其严重,此时的谢子长临危受命,回到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回到家乡后,谢子长得知陕北红军游击队第一支队在反动派的残酷围剿中损失惨重,多数同志被残忍杀害,没被杀害的同志也遭到了反动派疯狂的搜捕和追杀,第一支队已经被打散了

为了完成组织的嘱托,谢子长冒着极大的危险,迅速恢复并组建了陕北红军游击队五个支队,创建了安定、延川根据地,由此增大了红军在陕北的影响力。

红军的壮大引起了反动派的恐慌,他们迅速派出大量的兵力对红军游击队展开了围剿,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谢子长决定主动出击,开始对敌人进行反围剿。

这场反围剿战斗打得很是艰难,经过一夜的激战,战斗进入胶着状态,作为总指挥的谢子长一直在战场前沿指挥着战斗。

突然,谢子长的胸口涌出了一股鲜血,他一个踉跄差点栽倒,他中弹了,战地卫生员赶忙简单为他做了止血包扎,要带他回后方治疗,被他断然拒绝了,他说:“我的伤不要紧,战斗还在进行中,我不能离开战场,离开我的战士们。”

这场反围剿最终在谢子长的指挥下取得了胜利,但身负重伤的谢子长也因失血过多晕过去了。

当他在临时卫生站的简易手术台上醒过来时,他忍着剧痛挣扎下床,没有接受医生要他养伤的建议,坚持带伤率领部队继续北上

但随着谢子长的伤势越来越严重,谢子长也觉得自己的身体已无法指挥战斗及担负部队繁重的工作,为了不给部队添负担,谢子长决定离开部队回家乡养伤。

在回乡途中,谢子长曾在一家农户中借宿一夜。

这户人家虽然很穷,但知道他们是红军后,还是特别热情地让他们留宿,知道谢子长重伤,还特意烧水给谢子长喝,还让谢子长睡在炕上最暖和的那边

谢子长看到炕上蜷缩着三四个孩子,竟然连一床被子都没有,谢子长眼眶湿了,他让警卫员把孩子们抱到炕上暖和的那边,并把自己的被子给孩子们盖上

次日天刚蒙蒙亮,谢子长就和警卫员悄悄地离开了,临走还把被子留给了孩子们

回到家乡后,家乡的乡亲们知道谢子长在家养伤,就带着一些农产品和鸡蛋等来看望他,但谢子长什么都没有收下。

照顾谢子长养伤的侄媳妇说:“三伯,您就收下吧,乡亲们是想让你赶快好起来,能继续战斗呀。”

谢子长说:“盛英,我知道乡亲们都是好心,但现在乡亲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呀,我们革命就是为了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现在革命还没成功,我对不起乡亲们呀!”

1935年2月,由于伤势拖得时间太久,又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谢子长的伤势越发恶化了。

谢子长担心自己的身体拖不了太久了,他托人给刘志丹捎信,让刘志丹赶紧抽空过来一趟,他有要紧事要交代。

刘志丹接到信后,立刻星夜兼程地赶到了谢子长养伤的地方,当刘志丹看到骨瘦如柴的谢子长时,这个坚强的汉子忍不住眼圈红了,他紧紧的握住谢子长的手,说:“上回见你还不是这样,怎么两个月不到就成这样了?”

谢子长笑笑说“我没事,这会找你来,是有要紧的事情要嘱托。”

看得出,即使是这笑也能引起他伤口的疼痛。

谢子长和刘志丹讨论了成立了西北军委的事情,谢子长郑重地对刘志丹说“军委成立后,军委主席要由你来担任,我的伤恐怕好不了了。”

刘志丹当场就拒绝了“我当不了这个重任,只有你来当才能服众。”

谢子长沉默了,然后他抓住了刘志丹的手,声音低沉地说:“志丹,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我还有件私事要麻烦你。绍明,你见过的,他刚十岁,从小就没见过自己的亲妈,我要是走了,麻烦你把他带上跟你一起革命,我没有完成的事业就让他替我去完成吧。”

刘志丹重重的攥了攥谢子长的双手,郑重的点头答应了老战友老大哥的临终请求。

1935年2月21日,伤势严重恶化的谢子长去世了,年仅三十八岁

有出息的后代

谢子长离世时他的长子谢绍明刚刚十岁,他本来以为儿子能跟随在好兄弟刘志丹身边参加革命,但没想到的是,刘志丹在自己走后一年多就不幸遇难了,走时刚三十三岁。

谢绍明在七岁时就随着父亲开始了征战生涯,也是一个小小的战士,在跟随父亲征战途中,父亲的英勇、爱民、爱兵、坚韧等行为及精神深深的影响着他,他从小就立志要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坚强的忠贞的革命战士。

父亲和刘志丹叔叔的相继去世,使这个十岁的孩子瞬间长大了

谢子长去世不久,在组织的安排下,谢绍明和继母秘密去了延安

在延安,继母悉心地照顾着年幼的谢绍明,党组织很快就安排他进入了学校读书。

人小志大的谢绍明也很争气,在他十四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成绩优异又刻苦耐劳的谢绍明被党组织安排到莫斯科大学进修

等谢绍明学成归来,新中国已经成立了,国家一切都是百废待兴,新中国正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来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而谢绍明回来的正是时候。

谢绍明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为新中国的建设中去

他被分配到了哈尔滨飞机发动机厂工作,勤勤恳恳地为国家的建设发挥着光和热。

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在哈尔滨、沈阳一些重要军事单位担任厂长、总工程师等相关技术部门的重要职位。

后来又担任国家科委、科技管理局等重要职位,最后谢绍明还被国家科委聘为特邀顾问,享受正部级待遇

最让人敬佩的是,谢绍明对父亲在养伤期间对百姓的牵挂,在父亲临终前还包含着对百姓深深的愧疚的一幕始终无法忘怀

他一直牢记父亲的话:“革命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他除了科研工作外,他还特别注重于扶贫工作,他不遗余力地亲自参与主持科技扶贫工程,这一伟大的工程帮助了很多贫困地区的农民们,让他们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能尽快的步入小康。

谢绍明终于可以对父亲说:“父亲,您未完成的事业我来帮您完成,您安息吧。”

谢子长的后代中除了耀眼的官至正部的儿子,还有一位巾帼英雄,那就是他的侄孙女谢京帅,她不光是有一个帅气的名字,她还是一位不让须眉的女豪杰。

谢家是出了名的革命世家,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谢京帅在十七岁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是陕西工业经济学院的高材生,却在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家乡为家乡的崛起效力

谢京帅没有利用红色家庭的背景,而是选择从基层默默地做起

最初谢京帅只是子长县李家岔乡政府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她一步一个脚印兢兢业业的努力工作,由于工作认真、业绩突出,后被组织调任汉中市副市长等职务。

结语:

谢子长的一生是短暂而伟大的,在他伟大精神的引领下,他的后代也都是极优秀的,他们完美继承了谢家红色革命的优秀传统。

据谢京帅说:谢家共有二十六位亲人投身革命,牺牲了九位,算得上是真正的红色家庭,谢子长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位,他们这些谢家的子孙后代一定会继承先辈的革命精神,永远的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汉中市   子长   国家科委   陕北   侄孙女   中国共产党   反动派   军阀   陕西   游击队   乡亲   伤势   副市长   红军   牺牲   家乡   父亲   儿子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