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的两首佳作,意境清雅,值得细读

林逋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读者都非常熟悉他的独特经历。这位高士一生未娶,却梅妻鹤子,而且很少走出隐居之地。后世不仅称赞他的作品风格奇崛,而且纷纷效仿他的隐居生涯。

不过诗人喜欢独处,这并不说明他一直自我封闭,其实他与同时代的很多人物都有交往,其中既有官员、布衣、也有僧侣、道士,可见其归隐方式已经不再是相对封闭了。下面介绍林逋隐居林泉,写下了两首佳作,意境清雅,值得收藏。

《湖山小隐》(其一)

北宋:林逋

猿鸟分清绝,林萝拥翠微,

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

水墅香菰熟,烟崖早笋肥。

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的隐居生活,作者独自闲居于在西湖的孤山,那里人迹罕至,却清静无比。诗人与僧道结邻,和鸟兽为伍,却无忧无虑。



开篇介绍了居所周围的环境,山林间猿鸣和鸟啼声此起彼伏,树木和藤蔓布满了丘壑。清绝,形容清雅至极。这样的氛围看似非常吵闹,其实作者听惯了这些熟悉的声音,内心却显得极其安然。

接下来诗人继续描述山中的居民,“步穿僧径出,肩搭道衣归。”他的邻居中既有穿着布鞋的僧侣,也有肩搭袍衣的道士。诗人与他们和睦相处,彼此间也相互影响,还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谈经论道。

水墅香菰熟,烟崖早笋肥”,湖岸边的茭瓜已经熟透了,山崖下的竹笋也可食用。作者除了进行文学创作,也要学会各种谋生本领,他辛苦劳作,收获颇丰。山林里也好像储备着许多宝物,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予他的丰厚馈赠。

结尾彰显出作者恬淡无忧的情怀,“功名无一点,何要更忘机。”作者安贫乐道,快乐悠然,丝毫不在意人们最关心的功名利禄。“机巧”本是道家语,这里是指作者只想消除机巧之心,忘掉世俗,与世无争。



《湖山小隐》(其二)

园井夹萧森,红芳堕翠阴。

昼岩松鼠静,春堑竹鸡深。

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

颜原遗事在,千古壮闲心。

唐代有很多才子因为仕途受阻而归隐林泉,比如孟浩然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而王维只是半官半隐,他经常静坐思考人生,他既有息心静虑的淡泊,又有对生死问题的强烈诉求。

林逋从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过入仕,他只想安静地做一位隐士,所以他的隐居生活比孟浩然和王维更加彻底。诗人把闲适和快乐作为人生的追求,锤炼到脑海深处,所以其诗歌作品也呈现出一种适意与真情。

诗人生活在孤山,虽然经常形单影只,他却不觉得寂寞。前两句描述了一幅绿肥红瘦的景象,“园井夹萧森,红芳堕翠阴。”居所旁边浓荫茂密,几点残红在一片青翠中更显夺目。一个“夹”字,描述了小园和水井之间草木丛生;一个“堕”字,展现出璀璨的鲜花快要凋零的情景。

昼岩松鼠静,春堑竹鸡深”,颔联介绍了孤山里的动物活动。白昼时,松鼠都安静地躲在岩缝里休整;暮春时,野生的竹鸡也窝在深坑中栖息。作者非常熟悉它们的生活习性,他也从不打搅这些可爱动物们的宁静生活。



颈联表达了作者的无奈之情,“岁课非无秫,家藏独有琴。”上交了很多谷物作为一年的课税,早已是家徒四壁,但诗人依然珍藏着一把独一无二的古琴。可见诗人更看重精神食粮,没有诗歌和音乐,他会倍感郁闷。

结尾引用典故,抒写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颜原遗事在,千古壮闲心。”颜原,是指孔子的两位弟子颜回和原宪,他们甘于贫困,却孜孜以求地探寻真理,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诗人也希望效仿先贤,不改归隐之心。结语在恬淡中又具豪迈襟怀,彰显出作者超凡脱俗的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清雅   萧森   遗事   机巧   闲心   僧侣   居所   功名   恬淡   北宋   松鼠   道士   佳作   意境   诗人   熟悉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