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一女婴被辗转丢弃6次,25年后她出资30万,建豪华别墅送养母

一位以捡破烂为生的七旬老妇,一个被丢弃6次仅满30天的女婴,一次偶然的相遇,把这一老一少的坎坷命运连接在了一起。

本不是亲生血缘,却用一辈子的时间谱写了一段流传于世的佳话。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1992年安徽省安庆岳西县天堂镇东山村。

在九十年代的贫穷小村庄里,村民们的重男轻女思想还非常严重,如果出生的是女孩,往往要面临被丢弃的命运。

而这个仅满30天的女婴,就已被辗转丢弃6次。

路过的村民一看是女婴,便不再理会,加上这女婴看着脸色发黄、身体瘦削,说不定有什么疾病才被弃养,这笔医治的费用对于贫困的村民来说也是无法承担的。

这一天,胡杏珍在家门口听到远处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她连忙跑过去一看。

在草丛中竟然躺着一个被包裹在破烂襁褓中的女婴,这个女婴面黄肌瘦,张着嘴巴哇哇大哭,小小的脸庞上挂满了泪水。

这撕心裂肺的哭声一阵一阵地传来,让胡杏珍听得心碎不已,她决定要把这个可怜的女婴抱回家抚养。

可胡杏珍家在这个小村里是出了名的贫困,加上她年已过半百,又如何能靠自己的微薄之力把这个女婴抚养成人呢?

何况养大女婴之后,养女又将如何对待这个曾救她一命的七旬老妇呢?

这一切都是未知的,可胡杏珍一时也考虑不了那么多了,在她的眼里,此刻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她想让这个女婴活下来。

“这么小的生命,经不起太多的折腾,虽然是女孩,但也是一条生命啊。”胡杏珍说。

而胡杏珍和她丈夫直到50岁也无儿无女,这也一直是他俩的遗憾。

可当她高高兴兴地把女婴带回家,却遭到了她丈夫的强烈反对。

原来这种事早已不是第一次发生,胡杏珍早在之前就抚养过一个女婴,却因疾病在两岁早夭,一度让胡杏珍伤心欲绝。

而他们的家庭条件本就贫困,为医治之前生病的女婴已经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的积蓄,现在再去抚养一个女婴无疑是雪上加霜,怎么还能够生存得下去呢?

胡杏珍与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在她的强烈劝说和坚持下,胡杏珍的丈夫也只好答应了她这个决定。

由于家里买不起奶粉,胡杏珍只好用家里的米熬制成米糊来代替奶水,一点点地喂给这个仅满30天的女婴,全天24小时地悉心照料、寸步不离。

等到深夜女婴熟睡,胡杏珍再悄悄跑到山坡上挖些可食用的野菜,来作为自己第二天的粮食。

胡杏珍的丈夫也决定外出务工,去城里干些苦力活来补贴家用。

日子虽然艰难,但胡杏珍的生活因为多了这个女婴的存在,倒也增添了许多趣味。

当女婴牙牙学语,开始学会喊第一声“妈妈”时,胡杏珍的心里乐开了花。

时间一点一滴地度过,女婴也渐渐长成了一个4岁的小女孩,胡杏珍给这个女孩取名为“王东红”。

可快乐不长,不幸就再一次降临在了这个贫困的家庭之上。

远在外地务工的丈夫竟传来噩耗,因为施工从高处不小心摔落成了重伤。

这对于胡杏珍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边养育着才4岁的女孩,一边照料着躺在病床上的丈夫。

家里没了丈夫的经济来源,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

胡杏珍不得不拿着麻袋去村里靠捡破烂为生,这一捡就是20多个年头。

“认识胡杏珍是在我家门口,那天傍晚下着小雨,看到她一个人睡在路边,旁边有两个装着废品的袋子,上前查看,发现她昏迷了,于是,将她领回家,弄些饭给她吃。没想到她吃两口后,就把饭菜装起来,说要带回去给女儿吃。”

天堂镇一位储姓村民介绍说。

可即便如此,病床上的丈夫还是在18个月后就离开了人世。

面对着丈夫的离开,胡杏珍的心里充满了绝望,她在最熬不下去的时候还想过自杀,可眼看养女还那么小,自己离开了她怎么办呢?

为了养女,再苦再累也要活下去,胡杏珍想。

从那以后,胡杏珍的养女便成为了她生活的精神支柱,在贫苦交加的日子里,一老一小的母女相依为命。

胡杏珍小时因为家庭条件贫苦,没有读书的机会,所以她觉得一定要让养女王东红去念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有出息,长大以后才不会像自己因为没文化过得那么辛苦。

为了凑齐养女的学费,胡杏珍不仅要去附近的村子里捡破烂,还要早起晚归地去地里劳作,种一些小菜然后挑到镇上去卖。

多余的时间,还要拼命地接一些杂活,给别人家打毛衣、缝补衣物,以此来获得一些微薄的报酬。

王东红小学和初中的学费,每次胡杏珍都要花时间凑好久才能凑齐。

小小的王东红知道养母胡杏珍的不容易,在放学回家之后,也帮养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

由于过度思念丈夫,胡杏珍也常常一个人偷偷抹眼泪。

王东红看到自己的养母为了供养自己上学这么辛苦,不止一次哭着说:

“妈妈,我不想读书了,你别那么辛苦了。”

而胡杏珍总会语重心长地对王东红说:“孩子,你一定好好念书,将来才能有出息。”

这才打消了王东红想要辍学的念头。

从小就乖巧懂事的王东红,一直学习成绩优异,而学校里的老师也都把王东红的努力看在眼里,在学业上也给了她不少的帮助。

但养女渐渐长大,学费也越来越贵。

胡杏珍赚的钱远远不够,养女学费的问题也成了这个家庭最大的难题。

才初中毕业的王东红便决定去镇上的一家饭馆打工赚钱。

当别的孩子中考结束后都在家中玩乐,年仅14岁的王东红却一直待在饭馆里,打了整整三个月的暑假工,每天下班还要走上2公里的山路回家。

可整个暑假赚到的工资,直到高中开学还是没有交上全部的学费,王东红便不能及时入学,就再次产生了辍学的想法。

但幸运的是,王东红在饭馆里遇到了自己初中的班主任,班主任询问起了王东红为什么不上学。

王东红便把自己家里的情况和自己想辍学的想法告诉了班主任,班主任安慰她说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上学,之后便为王东红寻求了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

养母王杏珍得知这个消息后也非常开心。

王东红的事迹渐渐被很多好心人知晓,他们为王东红上高中提供了金钱上的爱心资助,王东红也再次回到了高中念书,最后顺利地完成了高中学业。

养母胡杏珍不时告诉王东红,等以后学有所成,一定要报答那些曾经资助过她上学的叔叔阿姨,一定要把这份恩情铭记在心。

王东红很感谢那些帮助自己的爱心人士,毕业以后,王东红还时不时去探望那些曾帮助过自己的人。

读书的机会即便如此来之不易,王东红也没忘记要努力学习,并且最后通过读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了这个贫困落后的小村落,去往了外面的大城市工作。

她成为了一名导游,带领游客走遍了岳西的每一片山水。

在外工作之余,也没有忘记养母胡杏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经常把自己工资的一部分寄给农村里的养母改善生活。

后来王东红为了更好地照顾养母,便决定回到县里工作,她凭借着自己的积蓄和商业眼光,在县里开了自己的店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在工作途中还认识了她现在的丈夫,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王冬红说:

“养母一直盼着我早点成家生孩子,这样她才能放心。我很幸运,没有让她失望。”

随着养女王东红渐渐长大,养母胡杏珍也一天天衰老。

王东红便决定把养母胡杏珍接到县城里居住,也方便照顾早已年过七旬的养母。

可胡杏珍始终在村里居住久了,闲不下来,无法适应县城里的生活,还是想回到村里的老房子居住,偶尔还能够做些种菜、喂鸡的农活。

胡杏珍执意要回去,养女王东红也留不住。

但村里的房子年老失修,早已成为危房,再居住下去也很危险。

王东红知道养母之前看到别人家建新房很羡慕,于是王东红便考虑给养母胡杏珍在村里也建一栋新房子。

不仅是希望劳累了一辈子的养母能够在村里安享晚年,也算是满足养母的一个心愿。

养女王东红和丈夫商量过后,决定拿出30万在村子盖新房。

“我爱人也很孝顺,他听后马上就同意了,还出了大部分钱。”王冬红说。

盖新房的事情就这么敲定了,可途中又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

原来通往老房子只有一条很窄的小路,运送建房材料的货车根本无法通过,而老房子的门前又是别人家的茶园。

于是王东红又花钱买下了这片茶园,直到把大路修好,建房材料才能通过货车运送进来。

王东红给养母盖的是一座双层洋房,一楼划为会客区,分别是客厅、厨房、卧室、厕所,二楼划定为休息区,分别是五间宽敞的卧室。

施工期间,工人们在工地上搅拌水泥、砌砖糊墙,胡杏珍就在旁边给工人们烧水、收拾杂物。

没过多久,气派的双层洋房就建好了,村里的人们都纷纷前来参观,洋房不仅有着欧式建筑的尖顶,还是石雕护栏,就连大门也刻着精美的雕花。

胡杏珍高兴地说:

"我都是要入土的人了,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住进女儿送的新房子中,这房子太大了,我一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

王东红在新房子建完之后,还在村子里办了酒席,村子里一半的人都前来祝贺,纷纷为养女王东红竖起大拇指,羡慕胡杏珍有个这么好的女儿,都说虽不是亲闺女,却比亲闺女还孝顺。

“她养我小,我养她老。”王东红笑着回应道。

这对母女的故事渐渐在当地广为流传,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甚至还得到了政府的表彰。

胡杏珍在2017年被评为“安庆好人”,胡杏珍和王东红也被评为岳西县的道德模范。

王东红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

“如果没有我妈妈,我可能在一岁不到的时候就早夭了,我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将我养育成人,我现在回报恩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我不觉得这是什么大好事,这是我应该做的事。”

俗话说,生恩不如养恩大,养育之恩大于天。

一些生而不养的父母,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父母。而养育往往要比生育更加重要,也更耗费时间和心血。

母爱和血缘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关系。

养母胡杏珍和养女王东红之间本是陌生人,如果没有25年前那场偶然的相遇,没有胡杏珍对女婴的关心与照料,或许也不会有王东红的今天。

胡杏珍在自己的生活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依旧选择抚养这个被抛弃的仅满30天的女婴,这本身就需要着莫大的爱和勇气。

经过胡杏珍二十多年含辛茹苦地付出,才把养女王东红抚养长大,让王东红有了更好的生活。

王东红不是胡杏珍怀胎十月的女儿,胡杏珍却用自己的25年时光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和意义,才让这对本无血缘的母亲和女儿之间有了更加深刻的羁绊。

而养女王东红也铭记着这份养育之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操劳一生的养母能够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在这个贫穷的小村子里住上了双层的豪华洋房。

胡杏珍和王东红在20多年相依为命的艰苦生涯之中,早已积累了不是亲生母女,却胜似亲生母女的浓厚亲情。

-完-

编辑丨大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养母   女婴   岳西县   养女   养育之恩   安徽   洋房   母女   村里   学费   贫困   年后   丈夫   家里   女儿   时间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