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1929年1月10日,著名的“杨常事件”在东北老虎厅上演,而主导此次事件的张学良在这之前本来不迷信,在杀死杨常二人之后也不得不迷信起来,在他的铁柜里,一枚银元静静地躺在那里,张学良为何要这么宝贝这枚银元呢?他到底有何意义呢?点点关注,这就带大家了解一下这枚银元与张学良和杨常二人之间的故事。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张作霖

1928年6月4日,号称“东北王”的军阀首领张作霖死于皇姑屯事件,随后,东北陷入恐慌当中,为了稳定局势,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回到东北子承父业,然而,对于这个年纪轻轻的首领,张作霖的旧部有些蔑视,其中就以张作霖的左膀右臂杨宇霆和常荫槐为最。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

首先,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局势张作霖未曾想到自己会死得这么突然,所以在生前也就没有明确指定自己的继承人。所以,在张作霖去世之后,最有希望继承他这个位置的有三个人,张学良杨宇霆和张作相。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杨宇霆

张学良子承父业。

先来说一下张学良张学良张作霖的长子,小名小六子。虽然在军中的资历浅、威望不高,但是当时他的地位就相当于太子,由于年龄还小,处事还没有那么老道,加上张作霖在正值壮年,所以张作霖也只是把他当做下一任继承人培养,却并未指名他是继承人,虽然是这样说,但相较于其他两位继承者来说,张学良接班是最名正言顺的。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张作相

其次再来说一下张作相。他属于元老派的人物,是和张作霖一起打天下的拜把子兄弟,所以他手握重兵,资历也深,威望还高,所以如果张作相真要兵变“登基”,那成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最后再来说一下杨宇霆杨宇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徐晓,所以,受日本教育的影响,他算是“亲日派”,加上他确实有些本事,所以便被张作霖任命为参谋长,深得张作霖的赏识和信任。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三人分别代表了三个势力,那么到底由谁继承“皇位”呢?首先,张作霖是被日寇害死的,这仇不能不报,加上日军这一举动不仅是挑衅,更是有所图谋,想占领东北的阴谋人尽皆知,所以这个人选一定不能是亲日派,那么杨宇霆首先被请出局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影视剧中杨宇霆

接下来便是守成派张作相,作为领袖,面对日军的虎视眈眈,难免需要和国民党合作,如果要合作,难免需要打交道,那么作为守成派的代表的张作相显然也不合适,加上他的年龄也不小了,面对嚣张的杨宇霆,张作相出局后主动站到了张学良的背后,和他一起牵制杨宇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杨宇霆有勇有谋,还是参谋长,为何张学良还要下决心除掉他呢?

在说除掉杨宇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杨宇霆杨宇霆在1885年出生,当时家境不错,但是他的父亲觉得读书没有用处,所以不想让他上学,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杨宇霆的父亲同意了让他念书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说来杨宇霆也很争气,自小就聪慧好学,年仅16岁就考中了秀才,要知道,当时有不少书生30多岁了还是童生,他如此年纪就能考中秀才,其聪慧程度可想而知。后来,科举制度被废除,杨宇霆不愿就此放弃学业,于是便前往日本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孙中山

这个时候辛亥革命还没有爆发,也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常和于珍、邢士廉和熙洽等人,这些人名你也许不知道,但他们的来头可不小,因为他们是后来东北军的将军和参谋长,不仅如此,杨宇霆交的朋友还有孙中山,老蒋等人,这也为他回国后进入军界打下了基础。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杨宇霆回国后便进入军界一步步往上爬,这时候认识了张作霖张作霖对他那是好评连连,于是开始提拔重用,并让他做了参谋,就这样,杨宇霆成为了张作霖身边的红人,凭借着出色的政治军事能力,被称为“智囊”、“小诸葛”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虽说杨宇霆很有能力,但缺点也有不少,他桀骜不驯又贪财,在张作霖在世的时候,有一回,他在同学的奉承怂恿之下想要发展自己的个人势力,脱离张作霖的管控,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利用奉军名义冒领了370元军款,还招兵买马扩充了4个旅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后来东窗事发,张作霖直接下令撸了杨宇霆的职位,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杨宇霆确实很有才华,而张作霖也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于是在1921年的时候后,张作霖又重新任用起了杨宇霆,从此事不难看出,杨宇霆恃才傲物野心勃勃,恐怕也只有张作霖能压制住他。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果不其然,张作霖死后杨宇霆仿佛脱了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住他。他借着自己的能力开始在张学良面前倚老卖老,明里暗里在和张学良对着干,经常使得张学良下不来台,搞得张学良在军中没有一点威信可言。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下面说一下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的矛盾。

其实,在张作霖还没有出事的时候,张学良杨宇霆就已经积了怨。此事还与郭松龄有关,郭松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张学良的左膀右臂,在两次直奉战争中,多次立下大功,然而不仅没有受到张作霖的器重,还被杨宇霆排挤针对。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郭松龄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郭松龄打着“诛杨宇霆逐王永江,消弭战祸”的口号起义,最后起义失败被杀,经此一事,张学良张作霖狠批一顿,那这关杨宇霆什么事儿呢?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因为有人说,郭松龄之所以会谋反,都是被杨宇霆给逼的,而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好哥们兼左膀右臂,张学良自然和杨宇霆也有了龌龊,毕竟自己的左膀右臂没了,还被父亲狠狠责骂,造成这局面的元凶还在一旁嚣张,不记仇都怪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其次,在张作霖死后,杨宇霆自知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于是便自称是张学良的长辈,有事儿没事儿都跟张学良对着干,比如,在张作霖死后,日军对东北那是虎视眈眈,面对这种情况,张学良主张“东北易帜”,归顺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然后一起抗日。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然而面对这一决定,杨宇霆很是反对,不仅自己反对,还让手下常荫槐给张学良使绊子,本来张作霖在世的时候,他能压制住杨宇霆,常荫槐是谁的手下都无所谓,哪料如今倒成了张学良的绊脚石。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那么常荫槐是何许人呢?他为什么又这么重要呢?

常荫槐虽说是杨宇霆的小弟,但手上也掌握着大权,他是京奉铁路局局长,后来又成为黑龙江省长,简单来说,就是常荫槐身兼两职,不仅把控着黑龙江,就连铁路也把控着,铁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与军事挂钩,还与经济挂钩,因为这上面的油水太多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常荫槐

张学良继任之后,一次因为经济紧张,于是想让常荫槐从铁路上拨出一部分钱来充当军费,结果直接被拒绝了,态度那是一个粗暴蛮横,后来杨宇霆伙同常荫槐一起要挟张学良,计划扩充杨宇霆掌握的兵工厂,然而张学良没有军费,结果常荫槐屁颠屁颠地给送钱了,这一举动狠狠打了张学良的脸,让他难堪极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影视剧中常荫槐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杨宇霆张学良没有几分敬意,作为掌握不少实权的小弟,常荫槐对张学良也很是蔑视,两人在他人面前提起张学良的时候,也都是小六子小六子地叫,也因此他常常目无长官,对于张学良的决定一概不听。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手下都这么过分,作为“长辈”的杨宇霆更是如此。张学良曾染过毒瘾,本来杨宇霆让他戒毒也无可厚非,然而做法却让人怀疑。为了帮助张雪良戒毒瘾,给他推荐了一个医生,说这个人有戒瘾针,打一针之后效果很明显,张学良相信了,然而不久后他发现,这个针的瘾性比烟瘾更大更毒,也因此张学良的身体越发虚弱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除此之外,还要说一下“易帜”一事,前面说过,杨宇霆反对加入重庆政府,为此,他不停煽动军心民心,公开谩骂张学良,在典礼当天,他更是直接甩脸走人,丝毫不给张学良和老蒋面子,后来东北其他地方都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只有杨常二人的地方没有易帜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除此之外,日常中还有很多细节,例如在开会的时候,杨宇霆总是最后一个到,到了之后所有的会议人员都站起来给他敬礼,他不摆手示意让人坐下,那众人就不敢坐。再比如杨宇霆有事情找张学良的时候,张学良正在卧室,他也不敲门,直接大吼着嗓子踹门而入。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影视剧中杨宇霆

总结来说,张学良杀杨常二人在情理之中。

打个比方,他们好比一个集团企业,老总去世之后年少的接班人上位,然而资历太浅,老员工们对这位新主子不是很看好,其中杨常二人手中权力太大,妄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事实上,俩人也在为这个目标努力着。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日常高层会议中,不仅公开反对小老板的决策,还颐指气使,弄得小老板下不来台,为了缓和关系,小老板领着老婆主动上门,希望能拜个把子,结果又被泼了冷水,小老板过个生日,结果生日会上众人都去巴结这位高层,丝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这是在不能忍。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后来企业面临改革,如果能成,那么私人企业就能变成国有企业,小老板都同意了,结果呢,高层不同意不说,还从中阻挠,想到这种种,小老板可不就忍不了了,毕竟江山是自家老爹打下的,说什么也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在“杨常事件”发生的前几天还发生了一件事,也正是这件事让张学良下定论决心。

当时,杨常二人一起找到了张学良,对张学良说,让他把中东路管事的职位交给常荫槐。可是,如果交给他来管理,那么常荫槐就身兼三职,本来就对杨常二人忌惮不已的张学良肯定不愿意,于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不料杨宇霆直接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文件,逼张学良在上面签字,一旁的常荫槐也是跟着附和,用东北话威胁张学良赶紧签字。然而,张学良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心思深沉,心中有丘壑,起了杀心的张学良说需要考虑考虑,然后把二人送走,此时他有些纠结,毕竟这是元老级别的人物,到底要不要杀?杀了之后又该如何应对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他手拿银元思考着,最后他决定,把这一切交给上天,如果正面朝上,那就杀,如果反面朝上,那就放弃。结果连掷三次都是正面朝上,张学良不信邪,于是准备再试试,这次他决定,如果不杀杨宇霆是错的,那就反面朝上,如果不杀他是对的,那就正面朝上。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结果连掷三次,竟是反面朝上,一向不信邪的张学良此时也不得不迷信了,看来上天都支持他杀杨宇霆。本身张学良都已经有杀杨常二人的心思,如今看到这个结果,杀二人的决定更加坚定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到了1月10日这天,张学良告知杨常二人,他要在老虎厅给他们的文件签字,因为以前种种,杨常二人也没有怎么怀疑,直接大喇喇地前往老虎厅。二人刚一落座,高纪毅率领卫士冲了进来,简洁地宣判完杨常二人的罪行后干净利落地了解了二人的性命。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很多年后,有人问过张学良,当时是否有想过把俩人先关押起来呢?其实张学良也有想过,然而他的夫人点醒了他,她说:“如果把他关起来,你将来怎么办?”是呀,如果只是把人给关起来,那事后又有元老向他施压,让他放人,那又该怎么办呢?张学良如梦初醒,然后直接下令杀了二人。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虽然杀了二人,但张学良却没有波及他们的家人,相反,还准备了许多钱安置他们的家属,又担心有人会见财起意,还专门派人保护。虽然张学良一直不信神,不信邪,然而这枚银元却一直被他妥善保存着,毕竟实在太巧了,从不迷信的他在杀死二人之后也不得不相信了。

张学良晚年自述:我以前从不迷信,杀了杨常二人后我不得不信

张学良老年的时候,这件事仍是他念念不忘的一件心事,毕竟事情过于巧合,这是他如何也解释不清并为之感到震撼的。其实,这在现在看来只是一个概率问题,我们也不会沉迷于这样的封建迷信中,然而综合看张学良当时的处境,他会这样想也是情有可原。

| 美美看人生

编辑 | 美美看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迷信   下不来台   子承父业   军界   左膀右臂   银元   参谋长   继承人   日本   资历   日军   自述   反面   晚年   手下   老板   事件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