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有一种职业被人称为“买来的哭声”,他们跪在逝者遗体前,声泪俱下诉说着已故人的生平事迹,见者伤心闻者落泪。

这便是职业哭丧人,哭丧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丧葬习俗,在逝者葬礼上后代子孙通过哭来寄托对去世亲人的哀思,为死者送行。

按照民间习俗,如果哪家葬礼上没有哭丧会被大家视为“不孝”。死者的后人为了博得孝的美名想尽办法,“职业哭丧人”就此应运而生。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但大家对“哭丧人”却普遍存在着一种歧视心理,认为“不吉利”,从事这行的人在生活中也受尽冷眼。

在河南偃师就有一位名叫武会霞的哭丧人,五十多岁的她从事哭丧工作已经有八九年的时间,多年来被周围人议论却仍然没有离开。

她为什么会选择成为一名“哭丧人”?又是什么支撑她坚持八九年的光景?她苦撑的背后是否有迫不得已?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武会霞是土生土长的河南偃师人,生在一个落后的小山村里,这里像是低配版的“世外桃源”,人们被隔绝在此处以种地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武会霞的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家中贫困多子,父母早早盘算着将女儿嫁出去为儿子娶媳妇。

武会霞从小被教育“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将这种落后的思想奉为真理。于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武会霞嫁给了现任丈夫。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丈夫家同样贫困,两个矮矮的土坯房破败不堪,远远望去像一只丑陋肮脏的巨兽卧在那里,墙上一块块脱落的泥巴正如武会霞斑驳的人生。

当妻子哪有当女儿容易,武会霞嫁入夫家后的日子还不如在家好过,她跟着丈夫一起早出晚归辛苦劳作,回家还得照顾公婆和丈夫的日常起居。

婚后不久,武会霞又多了个母亲的身份,她陆续生下三个孩子,原本狭小的房屋显得更加拥挤,武会霞家里成了特级贫困户。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上有八十多岁的高龄母亲,下有嗷嗷待哺的小孩,家里六个人的担子全压在了武会霞夫妇肩上。

几亩地获得的收益仅仅够维持日常生活,等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家里却拿不出学费来,祸不单行,母亲因年纪大一病不起,治病买药又是一笔开销。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武会霞无奈留在家照看,丈夫一人去地里干农活。

前有长卧病榻的母亲,后有日渐长大的孩子,左看是丈夫被压得喘不过气的模样,右看是简陋破败的泥土屋,武会霞被困在其中身心俱疲。

她知道长时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可自己一没特长二没学历,到底干什么可以改变家里的现状呢?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武会霞也没想到机会来得这样快,那天她前往镇上给母亲买药,因为离家远出行不便,武会霞本想着一次性买完一个月的药量,可她将全身上下的钱掏出来都不够,无奈之下只得买下半个月的药量失望而归。

回去的路上,武会霞听见不远处传来十分热闹的声音,好像有什么活动,靠近一看原来是一户人家在办丧事。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只见一行人跪在棺材前嚎啕大哭,哭诉着逝者生前的好,哭诉自己的苦楚,时间长达两三个小时,真可谓“闻者悲伤,见者陨泪”。

见逝者子女哭得如此伤心,武会霞发出感慨:“这家人的子女也太孝顺了,我听得都难受。”

却不想周围的人告诉她这些人并不是已故人的子女,而是被雇来得“哭丧人”,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在此之前武会霞从不知道还有“哭丧人”这一职业,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向围观群众询问哭一场下来会有多少钱。

听到四五百块的回答,武会霞愣住了,别人哭两三个小时挣的钱比自己家在地里辛苦干一个月挣得都多。

回去的路上,武会霞一直想着此事,她脑海里有道声音告诉她:这行业这么挣钱,反正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也挣不了多少,不如试试去做“哭丧人”。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但立马又出现另一道声音:不行,挣死人的钱多不吉利啊,村里人知道了会看不起我的,家里面的人都会因为我抬不起头。

脑海里的两道声音不断拉扯,武会霞的心也摇摆不定。

回到家后,看到丈夫满手的茧和孩子瘦弱的身体武会霞心疼不已,她决定去做“哭丧人”改善生活条件,丢人哪有穷可怕!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临睡前,武会霞和丈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出意外,丈夫听后一口反对,表示这个职业太晦气了,说出去也不好听,别人知道会在背后议论。

可武会霞又何尝想不到这些呢?眼见家里情况越来越糟糕,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在她的软磨硬泡下,丈夫答应帮她瞒着家里人让她去做职业哭丧人。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就此武会霞开启了她职业哭丧人的道路,也是她命运的转折点。有了丈夫的支持,武会霞有了十足的动力。

她立马联系了一家从事丧葬事业的团队表达了想参与的意愿。

武会霞天生嗓门洪亮,声音条件优越,“哭丧”时有很大的优势,武会霞成功进入团队里。

最开始的日子里她到处跟随团队演出,但毫无经验的她只能负责打杂,在幕后默默学习前辈是怎么哭的。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武会霞悟性很高,在观摩中学会了唱哭的技巧,并对此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演出方式。很快,武会霞接到了第一单。

演出当天,武会霞早早起床,将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死者生平事迹又复习了一遍,生怕自己第一次“演出”就出岔子。

到达场地后,她和同伴确认流程进行试演。

对接完成后武会霞就开始化妆,她穿上白色戏服,头戴白绫,脸上画着夸张的血泪妆。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唢呐吹、锣鼓敲、二胡响,仪式就此开始,轮到武会霞上场时,她熟练地不像第一次演出的人。

武会霞举起话筒,开始向周围的人哭诉这位已故妇人的艰难岁月,讲述逝者为了将孩子们拉扯大吃了多少苦头。

情到深处武会霞甚至将自己代入了逝者的儿女,想象着自己的父母去世,将悲痛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场之人无不为此动容。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整个仪式持续三个多小时,武会霞连向死者磕了600多个头。一场演出下来,她的膝盖都跪破了,脑门也磕得青紫,全身上下酸痛。

死者家属见她如此卖力,给了她700块的演出费,还对她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表示有她的帮助母亲定会一路好走。

第一次演出便收获颇丰,拿着这些钱,武会霞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从那之后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哭丧人”。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武会霞成为了当地出名的“哭丧人”,邀约不断,一年360天有180天的时间都在灵堂上为人哭丧,光磕头都得上万次

丈夫懂得武会霞的不易,总在她演出后给她煮上一壶润喉茶,为她捏肩揉脚,心疼她因为工作惹得一身伤。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武会霞“哭丧”的消息不胫而走,同村和邻村的人知道她替死人干活后纷纷戴有色眼镜看她,背后议论声不断。

从前友善的邻里像变了个人一般,看见她不再问好,而是带着嫌弃的眼神远远绕着走。

面对他人的不理解,武会霞并没有过多在意,最让她难过的是家里人的态度。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家里的亲戚听闻她替人哭丧后直接登门朝着她骂:“你父母还没死呢就着急在别人灵前哭,你这不是咒你妈死吗?真晦气!

就连母亲也不理解她,指责武会霞罔顾孝道,把家里的脸都丢尽了。

面对身边人的斥责,武会霞表面强撑,深夜里哭湿了无数次枕头,她开始怀疑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吗?可家里到处要用钱,如果不做这个只能等着受苦。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好在丈夫一直在背后鼓励他,安慰她不要将大家的话放在心上,并在母亲指责她时在二人间周旋。

渐渐地,武会霞和母亲的关系有所缓和,母亲也明白了她为这个家所做出的贡献。

有了丈夫这个坚强的后盾,武会霞鼓足勇气面对流言蜚语,继续在“哭丧”这个行业发展下去。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在她的努力下,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不必再为生计发愁。

不用担心交不上孩子们的学费,母亲也能获得更好的治疗,不会再因为出不起药费遗憾而归,饭桌上也开始出现荤菜。

种种变好的迹象都让武会霞无比欣慰,她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也在哭丧行业渐行渐远。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靠着“哭丧”,短短几年内武会霞家从原本的土坯房里搬到了楼房里,还将孩子们供上大学,当初闲言碎语的亲戚也不敢再说些什么。

随着武会霞在丧葬圈名声大噪,丈夫也加入了丧葬行业助力武会霞的事业。

武会霞同丈夫一起组织了一个哭丧团队,取名为“心声”。

在哭丧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的武会霞已经不仅仅把哭丧当做一门挣钱的营生,在她看来这是一种文化,为逝者送去最后一份体面,让他们安心离世。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她在“心声”里独创了一套表演体系,用歌曲、戏曲等新形式将逝者的生平事迹表达出来,不再局限于原本的哭诉。

看到武会霞通过哭丧让家里脱贫,不少曾经避而远之的同村人找上门来,想跟随武会霞进入这个行业,武会霞并没有记恨他们曾经的态度,而是热情的将他们拉入“心声”一起赚钱。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如今已经是武会霞从事哭丧行业的第九年,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她自己也表示不可思议,从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这个行业坚持如此之久。

面对世人对这个职业的歧视,武会霞坦然地表示:“我一没偷二没抢,凭自己本事挣钱没什么丢人的,更何况我觉得自己是在做好事。

河南女子靠“哭丧”挣钱,一年磕头上万次,看不起的人都纷纷加入

职业不分高低贵贱,存在即合理。既然有些人对此有需求,那么职业哭丧人的出现也是必然,他们既干好了本职工作,也满足了委托人的需求,作为旁人我们无权说三道四。

对于职业哭丧人这个职业,人们应该多些敬畏和尊重,用更加包容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们。

正如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偃师   生平事迹   丧葬   逝者   河南   死者   家里   丈夫   演出   父母   团队   母亲   声音   女子   孩子   职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