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有效地防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

这是毛主席在1949年8月,为刚诞生的华东海军的题词。

作为一个幅员辽阔,拥有300万平方公里领海面积的大国,翻开近代史,我们却很少有海战的记录。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伴随1894年甲午海战的失败,历时30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也加深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而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中,我们也几乎没有涉及到海战,因此,毛主席对海军力量的建设十分重视,也就有了上文那坚定不移的目标。

在此背景下,一艘小型潜艇成为了建国初期海军发展的重要角色,它就是418潜艇。

作为由苏联移交的潜艇,原本我们对它寄予厚望,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在暗中悄然而至。

01 418潜艇的服役

建国初,新中国百废待兴,所有的行业都等待着战后的快速重建,在科技力量薄弱的当时,海军的建设问题便成了难题。

1950年初,为了完成建设强大海军的目标,我国计划从英国购买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舰船。

可随后朝鲜战争的爆发,联合国也禁止了中国的武器运输,这一计划也陷入停滞。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但海军的建设不能停止,于是在1952年,我国打算从苏联引进军舰,但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为此,毛主席两次致电斯大林,商讨军舰的出售。

在反反复复的商议中,苏联最后终于同意了中国的要求,但当中国代表团来到苏联后,却发现苏联打算出售的,是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建造的“7”型舰队雷击舰,基本属于是破铜烂铁。

可即便如此,当时的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还是一咬牙。

“破铜烂铁也要!”

但就这堆破铜烂铁,却花费了整整17吨黄金的价格,而418潜艇正是此次交易中苏联赠送给我国的。

418潜艇是一艘M级小型潜艇,在苏联被称为婴儿级潜艇,原本只是苏联在二战时,为了紧急补充潜艇数量而修建的。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这种潜艇长度不足20m,排水量只有200多吨,而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潜水艇,例如美国的“大青花鱼”号全长62.2米,排水量也高达1837吨。

尽管相差如此之大,但这艘418潜艇仍然是我国海军建设的开始。

418潜艇进入我国服役后,一直担任着训练舰艇的任务,几年内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潜水艇人员,可以说功劳卓越。

到1959年,我国已经拥有了八艘潜艇,战斗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即便如此,418潜艇的任务依旧繁忙,每天几乎都要出动,无休止地进行着各种训练,这也为日后的事故埋下了伏笔。

02 不幸的到来

1959年12月1日,418潜艇一如既往地执行着攻潜演习任务,并由“衡阳”号护卫舰进行配合。

原定计划为,418潜艇将要在水面下躲避水面上舰艇的搜索,并成功打击目标。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攻潜,反舰任务是所有潜水艇都必须掌握的基础要求,但当时我国的海军发展还处在萌芽阶段,418潜艇上的所有船员都是从各个军队挑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并且通过了旅顺潜艇学习队的培训,其中一些有文化的战士还得到了苏联教员的帮助。

尽管如此,我们对潜艇的相关知识仍旧不充足,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演习的当天上午,418艇艇长张明龙面色凝重,尽管他的妻子即将生产,自己马上要做爸爸了,但他此刻仍然高兴不起来。

因为在昨天的鱼雷射击演习中,418潜艇竟然一发也没有命中,并且还弄丢了一发价值十五万的教练鱼雷,这无疑是狠狠地打了张明龙一个巴掌。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于是张明龙下令全队集中注意力,势必圆满地完成此次演习任务。

伴随着演习开始的命令下达,全舰艇的所有官兵开始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在蔚蓝的海面下,418潜艇正在五十米深的水域全速前进,不停地沿“之”字形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躲避舰载雷达搜索的方法。

一切都无比的顺利,时间来到下午的1时40分,此刻的演习已经接近尾声,船上的船员也放松了下来。

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海军学院的副艇长王明新十分激动,作为海军中的高材生,王明新来到418舰艇熟悉实战环境,因为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成为一名艇长,拥有自己的舰艇。

航海长金作印也结束了观察任务,他毕业于大连海校,是新中国最早的大学生之一。

轮机长王发全也放松了紧绷的神经,静静地等待上浮命令的下达。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轮机长是全船机械、动力、电气设备的技术总负责人,如同418潜艇的医生,而工作多年的王发全技艺十分娴熟,在他手中,418潜艇总能出色地完成一次次任务。

尽管他细心呵护,但418潜艇已经服役太久了,这位早该躺进博物馆的潜水艇为我国的海军发展贡献太多,昨天鱼雷发射的失误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潜艇设备的老化,这也表明418的生命已经走到了末尾。

就在演习即将结束的时候,原本晴朗的天气却突然发生了变化,转眼间乌云密布,海上也渐渐刮起了大风,似乎在暗示着危机的到来。

当时,由于科技手段的欠缺,潜艇中的人要想与水面上的舰艇沟通是十分困难的,为了让水下418潜艇知道演习的结束,“衡阳”号会将三颗军用手榴弹扔进海里,在声呐兵接收到信号之后,就可以通知艇长上浮。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当“衡阳”号护卫舰来到预定海域停靠后,按照事先约定向水下投掷了三枚手榴弹,而此时的“衡阳”号就停在了海面上静止不动了。

根据规定,水面舰艇在离开预定海域前是不允许停在原地的,这是为了让水下的潜艇能够监测到其所在位置从而避免碰撞。

可当时418潜艇上的士兵们却并不知晓,并且艇中的氧气也所剩无几了,于是在听到了信号后,艇长张明龙果断拉响了警报,潜艇开始上浮。

接到命令后,所有人都行动迅速,按照预定计划做好了准备工作。

可由于当时战士们的经验不足,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所以并未将水密隔舱的水密门全部关闭。

水密门是在潜艇内部的耐压隔壁上设置的圆形舱门,它与所处部位的艇体结构有着同等的强度,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保持水密度,作用非常大。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如果潜艇发生漏水,水密门可以将涌入艇内的海水及时隔离开,用以确保潜艇中其他区域人员的安全,所以它的开关也有着严格的规定。

倘若另一侧的人想过来,首先要敲响水密门的小把手,发出信号,等到另一侧的人接收到讯息后,在从里面打开水密门。

打开水密门一般要先露出一条缝隙,使舱室间的气压均衡,当听不到嘶嘶的气压声方能慢慢打开。

可也正是因为它如此复杂的开关步骤,导致当时艇上的官兵并没有将它关闭,殊不知这一疏忽将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灾难。

03 唯一的幸存者

随着轮机长王发全启动了潜艇的排水系统,418潜艇开始缓慢上浮,所有人都静静等待着打开舱门,呼吸新鲜空气的那一刻。

可就在这安静的时候,只听见轰隆一声,整个418潜艇猛地一晃,巨大的撞击让所有人都失去了平衡。

海面上的“衡阳”号也感受到了一阵晃动,但当时天气条件不好,海面上又有大浪,原本舰身晃动就是常有的事,当时也并未有人在意。

可殊不知这突如其来的晃动,正是上浮的418潜艇撞击到了“衡阳”号而导致的。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虽说“衡阳”号的吨位不算大,只是一艘小型护卫舰,但与20米长的418潜艇相比,已经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这猛烈的撞击下,“衡阳”舰的舰艏几乎将整个418潜艇一分为二,霎时间,冰冷的海水狂卷着涌进了舱内。

仅仅三分钟的时间,418潜艇中部的三个舱室全部被海水灌满,刚刚上浮的潜艇再次缓慢下沉,只不过这次却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

418潜艇算上首舱外,一共还有六个舱体,原本在潜艇破裂的情况下,如果将水密门关好,只凭借剩下几个完好的舱体,潜艇还可以勉强在海面上漂浮。

但如今潜艇越沉越深,说什么也于事无补了。

伴随着海水的不断涌入,418号最终停在了距离水面四十米深的位置,而舰长张明龙以及7名军官与17名士兵在碰撞发生的瞬间就被汹涌的海水裹挟而去,夺走了年轻的生命。

剩下的人则开始拼尽全力地求生,在潜艇下沉中,王发全突然听到四舱的人拼命敲打着水密门,并大声喊话。

“五舱快排水!五舱快排水!”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因为五号舱事前关闭了水密门,所以暂时未出现漏水的迹象,当听到有人求救后,王发全第一时间就认识到了一定是前几个舱出了事故,此刻一定是有海水倒灌。

由于四舱并没有排水装置,涌入的海水需要五舱进行排放,于是王发全迅速冲到了排水装置前。

可之前五号舱的排水阀很少使用,在漫长的服役中,上面的设备已经老化,就连胶皮都变得脆弱不堪。

王发全大喊着:“快拿螺丝刀来。”

一个新人急忙递给了王发全工具,与王发全合力打开生锈的阀门。

当阀门打开的瞬间,冰冷的海水终于找到宣泄的出口,带着强大的压力向外喷涌。

但还是为时已晚,渐渐地,上涨的海水已经漫过了五号舱的一半,在水密门另一侧的四号舱中,原本的呼叫声也越来越弱,最后没了声音。

王发全知道,发生这种情况一定是门外的海水已经填满了四号舱,而当海水在压力下冲破五号舱时,也就轮到他们命丧当场了。

“撤,赶快撤到六号舱。”这是当时五号舱幸存者的共同想法。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他们立刻将身边的物资整理打包,用最快速度从五舱撤到了六舱。

此时,整个418潜艇上就只有没有进水的首舱,还有六舱仍有幸存者,其他人都已经葬身海底。

首舱内还有五个幸存者,六舱内十个人被困,但是彼此却无法联络,所有人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逃生,等待他们的又会是什么。

而在水面上的“衡阳”号,还在疑惑为何418潜艇迟迟不上浮时,突然有眼尖的人发现了海面上的异样。

众人仔细一看,原来是418潜艇的救生浮标,这下船上的众人终于意识到不妙。

可当时海上已经是狂风大作,浪涛汹涌,执行护卫任务的“衡阳”号根本无法完成救援任务,于是当即将消息上报。

听到418潜艇遇难的消息,时任海军司令的萧劲光立刻作出指示:“分秒必争,救人第一,首先输氧。”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得到命令后,部队立刻出动,空军运输机日夜兼程,从各地运来了专业的潜水救援人员和设备。

但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救援人员赶到出事海域后,天气状况已经极其恶劣,海面上甚至刮起了八级大风,大浪更是一个接一个地拍打着救援船只。

可即便如此,救生人员还是不愿放弃,就当他们打算冒险作业的时候,更加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原本浮在海面上的救援浮标,因为大风与海浪的原因,竟然将连接的钢缆生生刮断。

如此一来众人立刻失去了救援目标,望着茫茫无际的大海,只能凭借落后的探测技术,一点一点地进行寻找,救援的进度也变得缓慢。

时间来到12月2日的凌晨五点,此时距离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了15个小时,六号舱的幸存人员此刻也渐渐感受到了空气含量的降低,显而易见,这里的空气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时有人看了看舰艇上的深度表,上面显示着水下八米,并不算很深,在场的人都是从各个部队里挑出的强者,作为潜艇兵水性自然很好,八米的深度对他们来说非常轻松。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于是众人决定从鱼雷管道游出去逃生,当下便着手准备。

潜水病,相信有潜水经历的人肯定不会陌生,当人下潜到深水的时候,水中的压力会伴随着深度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当体外压力增加时,血液和机体组织受到的压力也相应增加,而人身体内那些含有空气的器官,如肺和气管却会自动地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

一旦人快速地浮出水面,身体的器官便会无法适应压力的减小,肺内的空气便会在压力的减小下过度膨胀,使得空气逸入血管内形成气泡。

如果血液中的气泡阻塞了脑血管,就会引起类似中风的后果,严重时更会直接导致死亡。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身为潜艇兵的众人自然也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八米是水深却让他们放松了警惕。

作为幸存者中官阶最高的王发全,也觉得八米的深度应该危险不大,但军人的职业素养还是让他不敢掉以轻心。

他命令幸存的官兵将一些能携带的重物全都带着,有什么算什么。

弹夹,扳手,一切有重量的东西都被收集起来,但长时间的幽闭环境还是让几个新人失了方寸,他们觉得八米而已,不用这么费事儿。

于是当王发全打开鱼雷发射管后,众人纷纷一股脑地游了出去。

处在最后的王发全原本也要离开,可他转念一想,万一众人出去后救援一时半会没到,那大家岂不是会饿肚子。

想到这里,王发全又四下寻摸,找到了几包饼干,几个罐头和一把防鲨刀,这才跟随众人离开了潜艇。

可刚一进水,王发全就感觉到不对,漆黑的水中,看不见一点亮光,冰冷的海水刺骨,并且有一种庞大的压力袭来,让他整个人如同被一只大手给牢牢攥紧,就连耳膜也被压得生疼。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这根本就不是八米的水深,王发全瞬间就意识到了。

原来,因为碰撞的原因,六号舱的深度表出了问题,此刻他们并不是位于八米深的水下,而是四十米。

可害怕的同时内心也不免一阵悲伤,如此大的压力下,刚才那些没有佩戴重物的人怕是一浮上去就会命丧当场。

但危机的环境让他由不得多想,王发全集中精神,控制着身体缓慢地上浮,每浮一段,便扔掉一点配重。

到最后,他的眼前开始模糊,肺里的空气已经不够用了,但他又不能快速向上游。

就在他坚持不住的时候,突然一个大浪将他裹挟出了海底,冷风的吹来让王发全忍不住的大口喘息。

环顾四周,茫茫的海面上只有他一个人,先一步入水的战友此刻已经没了踪影。

最后,前来救援的“昆明”号发现了他,王全友在经历了恐怖的四十米后终于获救,而他也成为了418潜艇事故中唯一的幸存者,堪称奇迹。

揭秘418潜艇沉没真相,唯一生还的中国海军回忆:一出舱耳膜剧痛

在两个月后。418潜艇的遗骸也被打捞出水,为了铭记这一教训,它被安置在了青岛海军潜艇学院的操场上,成了新一代潜艇兵的教材。

而在我国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的烈士陵园中,有一个墓群格外显眼,它下面埋葬的正是418潜艇中牺牲的38名官兵。

如今,我国的海军发展与当年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如此,我们仍不能忘记老一辈先烈为我们留下的血的教训。

参考文献

《解放军惊天事故:揭开418号潜水艇海底失事之谜》人民网

《418号潜艇身世之谜》中国船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潜艇   轮机长   艇长   苏联   鱼雷   潜水艇   舰艇   幸存者   耳膜   剧痛   水下   海面   海军   海水   水面   中国海军   真相   压力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