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特别说明:本来想着今日头条已有相关内容,就不必再写什么文字。但是,观察多日,发现还是缺乏一些深度的追问,不足以引起当事人及其相关单位的深刻反思,也不足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全方位、多层面、多向度的深刻反思,像文中所说这样的“离奇案”就还会有很高的再发生几率。之所以选择放在“2022高考季”活动中,则因为这个案件是因孩子考大学而起。因此,特写出这一篇《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以飨读者和铁粉。】

我们已经置身于新的法治时代了,真不敢相信,闻所未闻的天下奇闻!

一个案件,能够让一众媒体集中连续报道,已是少见。各大媒体报道的标题之醒目、吸睛、爆款,更是罕见。请看下面众多官方媒体的报道题目,就可见一斑:

《最高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消息称:2020年7月19日,山东省滨州市某银行行长李某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被公安机关逮捕归案,涉案金额高达3.5亿元。

《光明网》报道:“热搜第一!银行行长被骗3.5亿元,还不敢报案……网友:钱哪来的?”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以题为:《银行行长花巨款“找关系”,被连骗26次……》进行长篇报道。

《澎湃新闻》报道说:“银行行长为女儿上大学‘找关系’,连续上当26次,被骗3.5亿!”

《河南商报》则报道:“银行行长为女儿学业托关系被骗3.5亿:我不敢报警!”

……

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一问:“行长被骗案”是怎样判决的?判决结果如何?

2021年11月3日,滨州市中级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赵某河无期徒刑,赵某河不服,提起上诉。

今年3月11日,山东省高级法院对赵某河诈骗一案,作出终审裁定,驳回赵某河上诉,维持原判。在铁证面前,赵某河对自己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今年4月29日,经山东省博兴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李某被法院以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至此,这桩历时七年,涉案金额高达3.5亿元的特大诈骗案件,终于画上了句号。

二问:“行长被骗案”是一个什么性质、怎样诡秘的案件呢?

从案件的角度叙述,该案件的基本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2020年7月19日,山东省滨州市某银行行长李某因涉嫌骗取贷款罪、违法发放贷款罪,且数额巨大,去向不明,被公安机关抓捕归案。在证据面前,李某如实供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办案人员对李某的经济收支情况进行了详细筛查,发现李某近5年来,有大笔款项分别转入北京、内蒙古等地账户……于是,赵某河诈骗的犯罪事实随之浮出水面。2020年7月24日,滨州市公安机关将赵某河抓获归案。

事实上,为侵吞银行贷款,李某伙同小舅子孙某某、某公司总经理张某订立攻守同盟。在2013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三人先后伪造26家公司的生产经营流水、资金证明、贷款资料,并5次冒用他人名义进行“顶名贷款”,共骗取银行贷款3.5亿元。

所有非法所得,除用于个人挥霍外,均被赵某河诈骗得手。

从披露的案情来看,此案中,银行行长的罪名聚焦在骗取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定性上。

专业律师分析认为,从法律规定上来说,骗取贷款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有期徒刑,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法定最高刑为15年有期徒刑,理论上两罪并罚的法定最高刑可以为20年。  “按照最终确定的宣告刑来看,银行行长李某的罪名应该主要被认定为骗取贷款罪,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金额并不大。”

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三问:“行长被骗案”的真实故事情节究竟是怎样的?

请问:高达数亿元的涉案款却能悄然地不翼而飞,那么,这笔巨额钱款究竟去了何处?原来,这个故事的情节颇具戏剧性,称得上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了,而让读者不得不扼腕叹息了。

2014年底的一天,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赵某河,在受邀到高中同学家中做客时,认识了时任滨州市某银行行长的李某。闲聊中,得知2015年3月李某的女儿准备参加高考艺术类考试,但成绩不够理想。赵某河对李某说“这事不难办”,声称自己的姨父霍某担任内蒙古某高校副校长,并且与教育部多位领导熟识,可以帮着问问,让孩子上个好大学。

听到这里,正为女儿学业发愁的李某,马上请赵某河帮忙问问。此后,两人交流逐渐变多,李某对赵某河口中的诸位领导也是深信不疑,更对其大包大揽的入学操作满怀期待。

2015年3月10日,赵某河开始了“安排”行动,“上大学首先需要选号,这是必须的上学流程……”“需要活动经费”,李某对此深信不疑,先后向赵某河转了100余万元。两个月后,赵某河又“狮子大开口”,以谎称需要办理北京某学院的艺考合格证为由,向李某索取“活动经费”将近300多万元。

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这还没完,可过了几个月,赵某河再次打电话给李某,说教育部内部局域网上有一个可以在后台查看大学录取情况并能修改高考分数的“小数据库”。随后,他又以开启“小数据库”需要缴纳保证金及提档需要担保金为由,向李某索要665万元。迄今为止,前前后后已经花了1065万元。李某以为“稳了”,更是被赵某河的“安排”所折服。

2015年7月,李某的女儿进入北京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当李某发现女儿没有正式学籍时,便反复向赵某河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情急之下,赵某河又迅速编织了另一个“桥段”,称“需要买有关部门的教育基金,才能换来正式学籍。”于是,又向李某索取了850万元。此后,赵某河又以“需要开端口才能提档”,让李某转账保证金和协调费1461万元。

然而,这个骗局还远远没有结束。自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赵某河又先后编织了“向学校缴纳担保费”“更改高考分数”“开启数据库费用”“二次购买教育基金”等多个借口,先后8次骗取李某1.5亿余元。钱到手后,赵某河开始大肆挥霍。为了掩盖事实,他还专门伪造了教育部“教育基金专用收据”6张,共计金额5500万元。

2016年11月,赵某河给李某打来电话,说教育部的“郭部长”和自己的姨父因为违纪插手帮助购买教育基金,已经引起了纪检监察部门的注意,要他千万当心,并称“为保证前期购买的教育基金安全,必须再转入一笔保证金”。于是,李某再次向赵某河指定的账户转入4100万元。

2017年3月和5月,赵某河先后两次联系李某,声称纪检监察机关正在审查北京某学院“曹院长”,因为“曹院长”在李某女儿上学这件事上帮过忙。赵某河说,如果李某想替“恩人”摆平审查一事,就需要重新购买教育基金制作流水账目,以应付纪检监察机关的审查。就这样,赵某河两次成功从李某手上骗取共658万元,用于个人挥霍。

2017年6月,赵某河冒充某市检察院反贪局长孙某与李某取得联系,声称购买教育基金一事已经被中纪委盯上,前期已交的教育基金账户资金已被冻结且被定性为行贿款,李某涉嫌行贿罪。为替李某洗脱罪名,“孙某”称需要制作虚假的流水账目,然后再行重新交款,以便将前期购买的巨额教育基金置换出来。至2018年3月,赵某河先后又从李某手上骗得1.52亿余元。其间,为维持李某对教育基金的信任及满足李某多次催促返还教育基金的要求,赵某河陆续以教育基金利息及本金返还为由,退还李某3372万元。

可李某依然被蒙在鼓里。就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3月这段时间里,赵某河前后共向李某实施诈骗9次,多次冒充反贪局长,以教育基金被冻结,需要制作虚假流水账目应付检查等借口,先后向李某索要钱财共2亿余元,用于个人投资酒店、网吧、购房以及购买豪车、奢侈品等。

直到2018年10月,逐渐发现情况不对劲的李某,如梦方醒,得知自己被骗,他多次催赵某还款。可对方再三拖延。李某明知自己上当受骗,却碍于公职人员身份,担心自己用公款为爱女上学“铺路”的事情暴露后,落得双规、双开甚至是会落得身陷囹圄的下场,始终未曾报案,只能自己暗暗吞下这枚苦果。考虑到赵某河有实际投资,李某又想出了“以资抵债”化解金融债务的招数,想要瞒天过海,却始终没有敢报警。

可最终,纸包不住火,还是“东窗事发”了……

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四问:“行长被骗案”为什么能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悄然发生?

一是李某思想意识深处存在严重认知障碍,更不要说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是人之常情。可这样一位身居重要岗位,本该对风险十分敏感的专业领导干部,却把人之常情演变成一出思想意识“短路”“烧毁”的“荒诞剧”。他的认识有缺陷,而又权力巨大。李某利用担任银行行长的职务之便,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竟然演变成为了自己行一己之私的方便之门。

二是银行制度设计存在巨大漏洞,导致作为银行行长的李某大权独揽,权力膨胀,缺乏必要的几率和法律约束,甚至于处在失控的状态。

三是上级和同级的党政纪检监察部门,对李某的权力行使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督监察。形成了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资金转移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等三人又想出了借新还旧、还后再贷、冒用他人名义等多种贷款花样,导致银行贷款屡屡流失而不被察觉。

这就造成了他在人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一次一次地得手,一次一次地侥幸成功,以至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有律师分析认为,在本案中暴露出银行在监管、内控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对此,检察院也向涉案银行发送了《检察建议书》,要求银行结合前期审批、后期监管等工作流程,及时采取措施健全完善监管机制。

可以说,银行行长的智商“掉线”了;党和政府的内控、监管体系在这个地区也是“掉线”了。动辄超亿元的“活动经费”从何而来?李某发现,可以利用担任银行行长的职务之便,借助贷款投放和信贷管理等经营职责,一次次将“魔爪”伸向银行贷款。截至案发,仍有近3.2亿元贷款未能追回,给银行造成特别重大的经济损失。

五问:“行长被骗案”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

这取决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诸多因素的综合效应。首先要看是否能够切实扎牢权力的铁笼子,同时,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是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

对于银行方面来说,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必须深刻反思、反省。

银行必须采取加大贷款审核监管力度的有力措施,开展专项巡视检查、回头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法治教育、反腐反贪教育、警示教育等举措,进一步强化反腐高压态势不放松。同时,必须进一步完善系统的监管机制,夯实干部职工的合规守矩意识、不得也不敢触碰红线的意识。

如果做不到以上这些,类似这种26次被骗的“行长被骗案”,以后还会再次发生,甚至数次发生。

前车之鉴,不可不吸取教训。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依法治国的新时代大背景下,“相信教育公平才是正途”。要高度警惕“人脉”“背景”等潜规则的侵蚀干扰,特别是带有“能安排”“可以操作”的诱惑性暗示,它们可能就是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惯用伎俩。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党政监管一定会是有力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同时,让人民群众一起监督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才能使包括银行行长在内的所有贪腐官员及其贪腐意识和行为,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无所遁形,还银行系统一片清朗绿色。

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甚至做到的更加严格缜密,那么,类似这种长达5年、罔顾党纪国法、行骗26次的“行长被骗案”,以后就不会再次发生了。

(根据《高级人民检查院公号》《检察日报》《光明网》《中央政法委长安剑》《澎湃新闻》等新闻报道综合分析。文中涉案人用化名,相关内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五问离奇案“行长被骗”3.5亿,谁给他的权力?

文字编辑 | 姜才珅

美术编辑 | 赵仲琳

敬告读者:文图参考的媒体已经注明。《生态头条》坚持走原创路线,分享优质作品。如果对你有启发或从中受益,敬请关注、转发、点赞、评论!

营建“生态办公室” 提升职场幸福指数

从高考走出来的大学教授 原创理论 不辱高考使命

东西方美人谱 人类审美的历史分叉(组图)

「荐读」高考记忆 人生如梦

金奖美女歌手龚爽献唱《我的祖国》,让人美醉了!

疫情之下高考百态

「推荐」 七分考 三分报:“巧”填志愿有讲究

一所不用高考的“国字号”大学 你还不知道吗?

全民即将进入生态网络空间 你准备好了吗?

唐山飙辱华言论女教授,对国人是什么情感?

到澳门读博考研 不用再挤内地独木桥

体验火热的国开大学生社会实践体验教学活动

庐山会议,当代德育新模式的诞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行长   滨州市   权力   教育部   账目   山东省   有期徒刑   离奇   领导干部   案件   银行行长   贷款   意识   女儿   发现   银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