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在控制精神疾病的同时,也要注重自己体重的管理,在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体重超重的患者,体重增加不仅导致药物剂量偏高,同时在控制精神疾病时难度也会相应增加。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一、了解体重增加的原因;

1、个体原因:自身的年龄、性别、种族、是否有肥胖及心血管等代谢相关疾病的家族史等因素均会影响体重。例如有肥胖等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出现体重增加。像白种人群也更容易出现肥胖等。

2、药物原因:有资料显示,所有临床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都可能与体重增加有关,但不同抗精神病药物之间增加程度存在很大差异。使用任何抗精神病药物时,都有一些体重下降,一些体重不变,还有一些人体重增加等。一些体重增加的病人目前也没有资料明确显示与药物本身有关,大多数可能是药物增加食欲引起的体重增加。

3、饮食习惯:患者的体重也取决于每天的饮食情况,比如垃圾食品摄入过多。此外,精神科患者生病后对偏甜、油炸、肉类食品更加偏爱,导致摄入过多体重增加。

4、生活习惯,精神科患者平时不爱社交,在家不出门,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觉,看电视、玩手机等,不锻炼身体,缺少活动,这些都是患者体重增加增加的重要原因。

二、了解体重增加的危害;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体重增加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形象,导致患者自信心下降,而且出现身体等其他方面的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甚至出现内分泌紊乱等各种自身疾病。好多精神患者自身体重增加后出现情绪低落,自卑,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社交、工作学习及社会回归。一些患者因为自身体重增加,就会自行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病情反反复复,病情迁延不愈,进而再次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三、怎样避免体重增加;

1、定期监测患者体重,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之前测量体重,服用期间也要监测体重,检测方法是常用的BMI测量法,BMI=体重(公斤kg)/身高(米m)²,正常人的BMI在18.5~23.9之间,中国成人BMI≥24kg/m2属于超重,≥28kg/m2 属于肥胖。腰围也是一个重要的监测指标,如果男性≥90cm,女性≥85cm,要注意腹型肥胖。

2、坚持锻炼身体,每天有氧运动坚持30分钟以上,比如慢跑、游泳、骑车、各种球类运动等,一定要让自己运动起来,不能天天窝在家里,规律的锻炼能让患者体重减轻,且能保持精力充沛,有助于疾病的进一步康复。可参考以往公众号文章《运动在精神康复中的作用》。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3、规律进食、调整饮食结构。规律进食,不能暴饮暴食,尽量避免摄入高热量食物,像油炸食物、高糖食品、动物内脏等,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绿色食品。新鲜的水果补充维生素,鱼类、豆类食品增加蛋白质摄入等。

4、调整药物治疗方案;若以上方案患者体重不能减低,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与医师调整治疗方案,改用一些影响体重较小的药物,一定要记住,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时候一定要时刻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有情绪不稳,病情波动,要及时联系医师。

体重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困难,更何况对于精神疾病恢复期的患者,有人放弃,有人坚持,在体重管理的道路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家人一定要多鼓励精神病患者,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坚持一起做健康管理。无论如何,体重管理都是一件值得去做、值得不断尝试的事情,身体毕竟是我们这辈子最忠实的伙伴。愿我们的患者在精神健康的复元之旅上,让身体也同样地健康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体重   肥胖   病情   社交   药物   患者   精神疾病   精神病患者   规律   身体   疾病   原因   精神   体重增加   食品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