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在4年前,在熟悉的校园树荫下忽然多出一个雕像,看面相,应该是位女性,雕像背面有几行简历。原来这老太太大名董玉琛,曾在河北省立农学院毕业,应该是老校友,加之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光环,应该给这所120多年的高等学府增色不少。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翻阅这位老先生的简历,得知其是民国十五年(1926年)生人,籍贯河北高阳。她自幼习文, 1932年考入高阳女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躲避日军的扫荡,她随家人辗转逃难至北平,1939至1941年志成中学女部读书。1941至1944,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毕业。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她高中毕业后考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院。在那学习一年后,感觉有些课程不符合自己的志愿。她打听到当时北京大学农学院的地下党组织力量薄弱。恰逢北京大学农学院招考编级生,就于1945年转入农学院。从此,董玉琛开始与农业科学结缘。她边学习边积极靠近党组织,1946年加入共产党。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1946年6月,国民党统治区亦掀起了“白色恐怖”的高潮,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人。经过组织同意,她离开北平,联系冀中区党委突破敌人封锁线,展开地下党组织活动。之后又回到北平,听到抗战顺利后河北省立农学院开始招生,曾在北大学习2年的她轻松考到这个学院,经过4年学习,董玉琛系统地掌握了农业科学知识,为以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1950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成为一名技术员,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董玉琛被选派到苏联学习。在苏联南部的哈尔科夫农学院攻读副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后,按照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的要求,又转到全苏植物栽培学研究所进修。从此,她将作物种质资源作为自己此后的研究方向,并坚守一生。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1959年从苏联学成归国,回到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担任原始材料室副主任。她继续研究作物种质资源,带领课题组成员更新保存了大量小麦种质资源,组织编译了大量科技著作。1978年她积极推动成立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促使我国作物种质资源工作体系逐步形成。1986年,促成了可保存40余万份种质资源的现代化国家种质库。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她主持完成了30余万份作物种质资源的编目、繁种和入库,为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她的很多研究取得了世界性的突破, 1999年,董玉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9月26日,董玉琛逝世。她的离去也是我校的一大损失。

这个老太太不简单

她的一生,历经了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目睹了国民党的腐朽,积极向上。学过医、务过农,留学国外,奠定了一生的科研方向。为我国种质资源建设立功至伟。各位校友应引以为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北伐战争   冀中   志成   北平   苏联   种质   北京大学   农学院   河北   党组织   作物   国民党   老太太   研究所   农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