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何以沦落到“国家破产”?

2022年7月5日,斯里兰卡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宣布,“国家已经破产……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将至少持续至2023年底。”斯里兰卡成为本世纪以来首个出现债务违约的国家。


说到“破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银行、企业的“破产”情况。国家破产(National Bankcrupt)概念是2002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指一个国家出现了资不抵债的状况。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进口商品所需外汇或者该国主权债务大于GDP的情况。银行、企业“破产”可以被收归“国有”,而主权国家“破产”,则意味着一国在“危急时刻”为逃避外债压力而做出的一种“金蝉脱壳”选择。


斯里兰卡外债已经突破510亿,财政部表示当前可用于支付的外汇储备只有2500万美元。在接下来的6个月,斯里兰卡财政需要60亿美元才能维持运营。


斯里兰卡经济表现也曾“可圈可点”


作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 斯里兰卡是一个美丽的热带岛国。由于气候适宜,年降雨量充沛,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茶叶、可可和香料等农作物。同时,地处印度洋中心,使其拥有成为“中转站”和从事海上贸易的天然优势。


在2009年结束内战之后,斯里兰卡经济表现可圈可点,是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尤其是,发生此轮经济危机之前的2017年和2018年,该国的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虽然在之后的年份下降为2019年的3850美元、2020年的3580美元和2021年的3740美元,但南亚大国印度的人均GDP仅为2000美元左右。这得益于斯里兰卡在战后经济“满目疮痍”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不仅旅游经济“有声有色”,而且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也助力该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


现如今,这个拥有 2200 万人口的岛国遭遇了数月的长时间停电、严重的食品和燃料短缺,并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痛苦的通货膨胀,经济低迷可能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重新陷入贫困。



斯里兰卡发生了什么?何以沦落到 “国家破产”?


斯里兰卡的痼疾首先是自己造成的。在长达四分之一世纪的内战中,不仅经济受到重创,持续的军事开支也导致政府财政“拮据”。2009年结束内战以来,斯里兰卡开始大规模的经济重建工作。由于内战导致国内资本严重不足,外债融资方式成为斯里兰卡政府获得资金的一个主要选择。时任总统马欣达·拉贾帕克萨提出了“马欣达愿景”,目标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将斯里兰卡建设成为“印度洋贸易中心”以及全球“经济中心”的发展目标。这使得斯里兰卡外债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逐渐形成了经济增长对外债的较强依赖。在内战结束以来的多个年份,斯里兰卡负债率均高于50%(负债率是指一国当年外债占GDP的比重,负债率越高,表明一国经济增长对外债的依赖度越高),远高于25%的国际安全警戒线,从而引发了不断上升的债务风险。


也就是说,斯里兰卡经济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依靠外资融资而获得的大量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如此,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拉贾帕克萨政府选择的增长模式本身有问题,而在于没有及时对增长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纠偏,反而进一步实施不当政策,为经济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为了刺激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2019年拉贾帕克萨政府实施大规模的减税政策,导致政府收入大幅减少;紧接着,2020年4月斯里兰卡政府实施绿色农业政策,禁止使用和进口化肥,导致粮食、茶叶等农作物大幅减产。一位农民告诉路透社记者,去年他从两英亩土地上的收成是60麻袋,今年只有10麻袋。另据媒体报道,2020年化肥禁令生效之后,仅在六个月之内大米产量就下降了20%,使得政府不得不进口价值4.5亿美元的大米来弥补需求差额。即便如此,市场上的大米价格仍上涨了50%。与此同时,茶叶出口也暴跌,经济损失高达4.25亿美元。虽然2021年11月政府撤销了部分政策,但已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而,经济危机的爆发表面上是外汇储备极度匮乏,财政捉襟见肘,实则是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和不当的政策导致了经济失衡。斯里兰卡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出口收入、外汇收入和旅游业收入。但2009年以来,斯里兰卡的对外贸易总体呈逆差状态,2021年贸易逆差77亿美元。而且,经常性账户长期处于赤字状态,也就是存在“双赤字”现象。在宏观经济发展中,通货膨胀和双赤字共存的局面,显然会增大宏观调控压力,使得政策空间变得狭小。雪上加霜的是,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导致汇款收入和旅游收入骤减,致使财政收入“大打折扣”。


由此,外部因素的冲击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是新冠疫情对斯里兰卡经济造成的致命冲击。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斯里兰卡的支柱产业,新冠疫情之前,斯里兰卡旅游业对GDP的贡献超过13%,旅游业收入占该国外汇收入的14%。另一方面,俄乌冲突是压垮斯里兰卡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俄乌冲突引发的全球粮食和原油价格上涨,助推斯里兰卡食品、药品、燃料和水电等出现进一步短缺。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引发通货膨胀上升至创纪录水平。换句话说,斯里兰卡当前的混乱局面是由于“美元短缺”带来的食品、药品和燃料的严重短缺。这个拥有2200万人口的国家,上个月的总体通胀率为 54.6%。央行目前已发出警告,未来几个月通胀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至70%。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举债发展模式和政策偏好,如果在良好的外部环境之下,依靠合理的经济政策和有效的内部治理必然能推动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如果政策不得力且治理失效,一旦外部环境恶化,就会加剧经济内部失衡,助推债务危机滑向深渊而难以自拔。由此,即便换了新政府,短期要摆脱困境也必然是举步维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斯里兰卡   印度洋   国家   外债   经济危机   赤字   内战   短缺   旅游业   债务   收入   美元   政策   政府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