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又一只“火锅股”!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海外捞”走对了吗

记者 都亚男

张勇又将拿下一只“火锅股”!

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张勇迎来第3家上市公司——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特海”)。

净利亏损、门店关闭、股价下滑……种种不利的情况下,海底捞自救的心越发强烈。特海分拆上市,也被外界解读为海底捞自救的又一枚棋子。

那么,从海底捞分拆出来的特海,能承担得起“自救”这样的重担吗?

张勇又将拿下一只“火锅股”

7月13日,海底捞海外业务子公司——特海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以介绍形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张勇又一只“火锅股”!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海外捞”走对了吗

来源:招股书

7月11日晚间,海底捞就已经宣告过将海外业务以实物分派的形式分拆上市,分拆后,特海不再是海底捞的附属公司。海底捞在公告中指出,建议分拆后,分拆集团能够获得独立的上市地位及独立的募资平台,通过实物分派的方式,海底捞的现有股东将可通过其于分拆集团的持股继续享有分拆集团未来业务发展及增长带来的利益。也就是说,在特海上市后,海底捞现有股东将既持有海底捞的股份,又持有特海的股份。

介绍上市可以理解为不进行融资的挂牌上市行为,可以把融资和上市在时间上分隔开,企业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根据港交所规则,介绍上市初期不发行新股亦不筹集新资金,上市后6月后再融资。同时,介绍上市可以加快上市速度,又可以避免因公开认购股份而导致大量吸纳市场资金的压力。

特海为于2022年5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主要从事于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台湾)外的餐厅业务经营。自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餐厅开始,截至2022年3月31日,特海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的11个国家拥有97家餐厅。

张勇又一只“火锅股”!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海外捞”走对了吗

来源:招股书

招股书显示,特海国际由海底捞子公司Newpai、ESOP平台分別持有90%、10%股权。分拆及上市完成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和ZY NP LTD(张勇成立的全权信托)、SP NP LTD(舒萍成立的全权信托)、NP United Holding Ltd是特海的控股股东。

特海分拆上市后,张勇将拥有海底捞、颐海国际在内的三只“火锅股”。

分拆上市只为自救?

特海分拆上市,也被外界解读为海底捞自救的又一枚棋子。

颐海国际、海底捞分别在2016年和2018年上市,海底捞一时风头无两,坐拥千亿身家的创始人张勇夫妇也因此连续多年登上福布斯富豪榜,稳坐新加坡首富的位子。

可惜好景不长,2021年,对于张勇和海底捞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

2020年6月,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认为,黑天鹅将在9月份飞走,决定逆势扩张。盲目扩张之下,海底捞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海底捞引以为豪的“翻台率”也从神坛走下,从刚上市的5.0次/天,到2020年的3.5次/天,再降至2021年的3.0次/天。

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跌去接近九成仅有3.10亿元,到了2021年,海底捞净亏损41.61亿元,要知道,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净利润近1亿元,这意味着,下半年亏了超42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海底捞解释为,一是当年300余家餐厅关停及餐厅经营业绩下滑等因素导致;二是,疫情反复下,2020年、2021年门店网络快速扩张以及公司内部管理问题等对经营状况带来的冲击,也导致公司2021年下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下滑。

去年11月5日,海底捞曾在港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 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 ,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

从股价上看,海底捞自去年2月的史高点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市值蒸发约3769亿港元。2021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历史新高85.75港元/股,总市值曾一度接近4700亿港元,截至2022年7月14日收盘,海底捞股价16.7港元/股,市值931亿港元,距离史高点跌幅超八成。随着股价下滑,海底捞创始人张勇也丢掉了新加坡首富之位。

转过年来的2月份,海底捞遇上“标签门”事件,一贯以好服务与好口碑闻名的海底捞引起众怒,随即又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

净利亏损、门店关闭、股价下滑……种种不利的情况下,海底捞自救的心越发强烈。除了分拆子公司上市,海底捞近一段时间大动作频频。

在去年年底公布关店公告后不久,海底捞又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在公开信中,海底捞重申了期望通过“啄木鸟计划”扭转目前的局面。

在公告中,海底捞宣布由杨利娟全面负责“啄木鸟计划”,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门店,包括海外门店,果断采取措施进行整合。而被称为海底捞“最牛服务员”的杨丽娟,正是海底捞的现任CEO。

张勇又一只“火锅股”!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海外捞”走对了吗

来源:海底捞微博

年初3月份,海底捞又一步大动作——高层大换血,张勇卸任CEO,由副CEO杨利娟接替。同时,海底捞宣布两位年轻的80后高管,李瑜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王金平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

新上任三位高管中,明确有两位与海外业务有直接关联。从海底捞分拆出来的特海能承担得起“自救”这样的重担吗?

从营收来看,海底捞的海外业务发展似乎还不错。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捞在全球拥有1443家餐厅,2021年客流量超过3.78亿人次,收入由2019年的2.33亿美元增至2021年的3.1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8%,2022年第一季度营收从2021年同期的0.68亿美元增加60.3%至1.09亿美元。

不过令人诟病的是,特海已连续三年净亏损,三年累计亏损超2亿美元。财报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特海净亏损分别约为3300万美元、5380万美元、1.51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仍亏损2849.9万美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13.2%。

张勇又一只“火锅股”!三年净亏超2亿美元,“海外捞”走对了吗

来源:招股书

对此,特海将业绩连续亏损归因到两个因素。特海在招股书中称,一是,自2020年初以来,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世界多地实施餐厅限制措施,翻台率、总客流量、日均收入大幅下滑。二是,新餐厅比例高。2019年至今年一季度,共开设76家新餐厅占据全部营运餐厅的78.4%,开设新餐厅需要成本及资本支出,而新餐厅也需要时间来实现盈亏平衡及投资回收。

从门店增长量来看,海底捞的海外业务拓展并不顺遂。海底捞的海外门店数量,2021年全年仅增长了21家,今年第一季度三个月的时间仅新开3家。海外门店翻台率也逐年下滑,2019年至2021年为4.1次/天、2.4次/天 、2.1次/天,但今年一季度稍有好转,总客流量约达380万人次,整体翻台率为每天2.7次。

目前,国际中式餐饮市场非常分散,国际市场上有超过60万家餐厅。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国际市场的火锅店数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134,000家增加到2026年的169,000家。

如何在激烈的海外市场中,帮助海底捞重新站回“火锅一哥”的位置,是特海值得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火锅   海外   美元   客流量   新加坡   港元   子公司   股价   创始人   海底   对了   餐厅   来源   业务   时间   国际   张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