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随着全国各地出现楼盘停工,无法按期收房,不断增加的烂尾楼。越来越多的业主公开宣称,准备集体停贷,全国楼市正在刮起一阵“停贷潮”。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以前都是银行硬气停贷不让民众买房。这回换过来了,业主们抱团宣布停贷。各地购房人抱团反击停工躺平的开发商,要求严查违规放贷的银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起码有30个烂尾楼的业主宣布强制停贷,并且数量还在增加。一边是楼盘停工、烂尾,交房之日遥遥无期,一边是还要坚强工作给银行还贷款。据业主们所述,这里面存在银行在房屋主体结构没有封顶之前就违规放贷。然后监管账户的资金被转移等等问题。更有甚者是借款人签名之后,银行还私自修改这个贷款合同。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面对这种钱房两空的情况 ,把业主们逼急给出的无奈方案是强制停贷!就是业主不再单独和开发商硬钢,而是提出银行的违规问题。

业主们发起了联名申请强制《停贷告知书》

第一,业主们指责发放房贷的银行:在楼盘还没有获得网签和备案的情况下,同时建筑还没有封顶,银行就向自己发放了贷款,“属于典型的违规发放贷款”。

第二,官方回复预计今年7月交房,但是未能如期交付。违约之后,再次表态是十月交房。但是按照目前现场实际施工进度,可能十年内都交房无望。由此造成的损失由银行、资金监管不力的政府等相关利益方共同承担。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业主们集体出此下策,实属无奈,迟迟不能交房。业主要租房,还房贷,养娃,赡养父母,加上疫情反复,大批的业主失业在家。生活无比的艰难,已经无法承受每个月的按揭月供的资金压力。如果都活不下去,我们只能铤而走险,走向断供道路。业主表示:饭都吃不上,谁还在乎征信?

从国内的司法案例来看,几乎所有烂尾楼引起的购房者和银行之间的民事纠纷中,法院都是判决银行胜诉,购房者必须无条件偿还贷款。因为购房者买房和银行签订贷款协议时,一般都会有这么一条约定:贷款放出后,购房者和开发商的纠纷,和银行无关,无论如何购房者都要继续履行还贷的行为。除非说开发商愿意解除买卖合同。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提醒广大业主朋友,单方面停贷断供对业主风险更大,产生不良征信和其他问题,建议先和银行协商,再走司法途径。参考文末胜诉案例,从协议条款的责任公平性论证合约的法律效力,或许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

“停贷潮”这件事情影响不小,说是停贷其实就是断供的意思。肯定是会增加,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那压力会给到谁?反正暂时给不到开发商。对开发商来说,更棘手的问题是怎么应对一波又一波到期的债务。怎么卖出更多的新楼盘,怎么活过明天。卖出去的期房,说是保教楼,都是口号响而已,实际没有动力。但是,这又会进一步地反馈到他们卖房的这个层面上。如果消费者不信任了,那谁还敢去买预售的楼盘?所以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回血,只会更慢,烂上加烂,不如躺平。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提供个很重要的消息:全国首例!法院判决,不用还!

在2022年2月14日,浙江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给出一例不一样的判决。有一位购房者在房子烂尾后拒还银行贷款,被银行起诉,一审败诉;购房者不服,继续上诉,二审法院判购房者胜,这位业主和开发商解除了商品房买卖合同。所以,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也被解除,业主无需承担后续的房贷。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最终判定由开发商承担剩余贷款的还款责任。开发商因为破产清算,没有财力退还给银行和购房者的房款,这属于开发商应该承担的债务,法院一分为二,判决开发商将贷款支付的购房款返还给银行,将许先生支付的购房款返还给个人,这是一个既符合情理也符合法理的判决。

“停贷潮”迅速蔓延多地 断供有什么后果?正面案例提供思考

结语:当发展的速度覆盖不了问题产生的速度,当社会财富创造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资产被消灭的速度,道德风险就会失控。发展与安全发展才是硬道理,保障的发展才可能掩盖很多的问题和矛盾。

#打卡挑战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嘉兴市   购房款   抱团   烂尾楼   债务   判决   开发商   楼盘   贷款   业主   法院   后果   速度   案例   资金   银行   全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