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开腔▻▻▻

杜琪峰、韦家辉但凡有新片问世,都是中国影坛的大事。


就算他们玩砸了、拍呲了,那也是值得认真琢磨的案例。


《神探大战》拍得又紧、又赶、又猛、又糙,并不算是佳作,但在和《拆弹2》《怒火重案》一样的“用完即弃”及“警队内战”的剧情外壳里,韦家辉仍然有着掷地有声、独树一帜的表达。


——枪稿主编 徐元


过火癫狂,罪孽业障

文/徐元

作者介绍:电影记者,影评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大众电影》副主编。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算上《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这是第三部主打“用完即弃”主题的港产警匪片了。

《拆弹2》说的是好警察(刘德华)被组织弃用,进而被歹人蛊惑去作恶,不管怎么说,起码那个有钱有势的野心家(谢君豪)仍然算是罪魁;而《怒火重案》的坏警察(谢霆锋)是因为受了委屈才变悍匪,他替组织背了黑锅,所以要找组织讨个说法,总归也是师出有名。

但《神探大战》里的魔警(林峰),虽然也安排了所谓童年伤痕,但说到底就是纯然的恶,丝毫没有前两部里那种逼上梁山的好汉气概。

所以,《拆2》和《怒》都是满腔愤怒的,邱礼涛和陈木胜其实很爱自己塑造的反派,他们在用反角的“没有疯,只是痛”来回应当下动荡的时局。尤其是《拆2》里,刘德华举起“忘恩负义,用完即弃”的横幅,承载的又何止是片中人的愤懑?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神探大战》模糊了邪恶的源头,却更清晰地展示了邪恶催生另一种邪恶的脉络


不过《神》不一样,韦家辉安排一群“二代”为了复仇、为了正义、为了惩戒不作为的警队(官方),大肆地痛快地锄奸除恶——最直接的比喻,显然就是港九那群愤怒的、打伞的年轻人——可是,不要说他们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且最后都被彻底地用过即弃,更在于影片是在借着他们的命数,点出“跟怪物搏斗,自己也会变怪物”之主题。

而反过来讲,《神》中被警队伤害、弃用的好人(刘青云),却从没想过要找组织的麻烦,甚至连最后女儿被杀,仇人的儿子就在自己的枪口之下,他都不肯以牙还牙——但是,为什么他这么做?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出自宽恕。

所以,跟《拆》和《怒》一样,《神》当然也是勾连了现实的,但韦家辉的着眼点大不一样,他并不在意识形态上站队,而是悲悯地指出,不管哪一派,以“正义”为名而施杀伐,其实最后都是罪孽,都是业障。

该做的,应是“救救孩子”。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女警官陈仪挺着孕肚多次涉险,观众跟随剧情的同时也难免担心孩子的安危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不过,《神》和《拆》《怒》在表现“警队内战”上,倒是完全一致、集其所长了。

《神》既有《怒》那种不死不休的困兽缠斗,更有《拆》炸烂一切、所有人灰飞烟灭的连环爆破。

换言之,《神》最后的船坞大战,既拍出了传统港产片从张彻以降,由吴宇森、林岭东、叶伟信、郑保瑞一代代传承的以残肢断臂、周身血污为特点的肢体痛感型的肉搏动作戏,又采纳了好莱坞动作片擅长的巨物(摩天楼、飞机、火车、轮船等)爆破的大场面。前者是“以身体为武器”的东方式逻辑,而后者则是“科技改变世界”的西式思维。

不过长期来看,韦家辉(更包括他常年搭档杜琪峰)其实一贯都拍着有别于这两类的警匪片——或者严格地说,他俩拍的多数都是欧式的犯罪片,而非一般意义上“动作类型片”。所以,这一次把《神探大战》的高潮戏处理成如此火爆,韦家辉确实有着和从前不一样的考虑(想想《神探》的结尾吧)。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在疯狂的轰炸与死亡中,观众根本来不及分孰正孰邪,更不论能去同情谁


表面的原因当然是影片前面的几场动作戏,场面和规模都在逐级扩大,最后自然而然要再上台阶(但可惜的是韦家辉显然对这类大场面设计和调度并不擅长,最后的爆破戏在细节、节奏、特效上都有太多的毛病)。

但更可能的原因是,此处这个被废弃的船坞,其实就是“香港”的隐喻。所有的线索在此收紧,左中右角色尽数登场,然后在轰轰烈烈、不管不顾的连场爆炸中,好人坏人通通同归于尽。

而在最后的最后,备受侮辱备受伤害又备受欺骗的这个女人(另一重的“香港”的比喻)与“邪恶”诞下的孩子(亦即天使与恶魔之子),又终归在一片废墟和尸堆里浴火而生了。

邱礼涛在《拆弹2》里没能真正完成的玉石俱焚、毁天灭地,在《神探大战》终于成真了,但韦家辉还解答了一个关键问题:把旧世界砸个稀巴烂,然后呢?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导演反复借凶手之口提醒我们神与魔是一体两面的存在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客观而言,《神探大战》作为一部警匪动作片,其实问题很大:人物塑造失败、逻辑漏洞极大、动作戏不够精彩。

把绝大多数的角色都压缩到一个O记(有组织罪案及三合会调查科)组织内部,又把屠夫案、魔警案、神探案杂糅到一起,几乎是按照经典三一律打造的舞台剧(尽管开篇有“17年前”的两场回溯段落)。

而且,全片从进入神探案开始,基本就处于全速狂奔的状态,话赶话,戏赶戏,剧情浓得化不开。至于结尾,当然可以按照刘青云才是一切幕后的黑手来理解,但也显然有故弄玄虚的毛病,远不如《神探》的“换枪”结尾震撼有力。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神探》结尾处一场过于冷静,悬念迭生的枪战比能预知的爆炸更让人紧张


所以,观众在齁得慌之余,很难再对片中主角投入感情(无论是刘青云还是蔡卓妍),看似烧脑的剧情也很快真相大白,甚而不少观众还会为产妇跳下海又杀上船的情节发出嗤笑。

所以,《神探大战》在坊间受到了不少批评,公允来说,大多数的批评无可非议。


不过,剧情、角色的高度压缩和集中,一部分原因是韦家辉如今已经不够有耐心去细致耕耘剧作,尤其是据说本片完全按照之前的港片圈“飞纸”传统拍成(即没有完整剧本)。

但在另一方面,之所以会如此,则是因为韦家辉很久以来就不喜欢按照类型片规则出牌,《两个只能活一个》《大块头有大智慧》《喜马拉雅星》《呖咕呖咕新年财》《盲探》等等,早都是明证。

而《神探大战》要表现的是“疯癫”,所以,他就按照“癫佬”的节奏来营造全局,无暇顾及其他。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韦家辉的老粉会感到这一次文戏不够,过于吵闹,似乎少了思考的时间


最关键是,进入中年之后,韦家辉就习惯于用奇情奇人来表达哲思,尤其是诸多佛教层面的思考,实则这正是他“作者性”的体现。

而《神探大战》题眼用的则是尼采的名言——与怪物搏斗的人必须留神,谨防自己因此也变成怪物。你要是盯着深渊不放,深渊也会盯上你——其中仍然裹挟着“罪业”“因果”的禅机,不妨说,韦家辉就是为了这碟醋(这句话),包的这份饺子(这部片)。

在动作类型片已经过于成熟,而且如今西片全面领先于港片之后,韦家辉炮制出《神探大战》,大概只能换用看“作者电影”的心思,才能品出其三味。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李俊正是因为见到别人看不见的怪物才被警队边缘化,这也是他成为“癫佬”的源头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如果再算上《寒战》系列,那么可以明白看到,“阿SIR内战”实则是这十年来港产警匪片的主旋律。

古惑仔、大圈帮都不宜再拍,而且也不是回归之后社会安定团结的体现,而《英雄本色》《无间道》一贯的忠义难两全,倒是还可以一路深挖,而既然黑帮隐没了,于是警队内部的路线之争就浮出水面,变成了冲突的源头。

当然,这也就是香港政治之中两种理念斗争的折射,《寒战》《怒火重案》就是对此的反映。

不过,自从去年新的《电检条例》生效,从此港片里的坏警察很可能就要和内地片里的坏警察一起灭绝了,所以,香港之恶警魔警看一个少一个矣,幸亏《神探大战》拍于2018年,放在今时今日可能都难以立项。

当然,这件事未必绝对,《寒战3》据说明年就会上映。不过,另一桩事情则确凿无疑,今年7月1日之后,香港警队换用中式步操,一代代港片港剧观众熟知的那一声“Yes,Sir”,再也没有了。


港产警匪片:一种用完即弃、同归于尽的戾气|徐元专栏

编辑/徐元

排版/青柠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警匪片   船坞   业障   寒战   同归于尽   香港   怒火   源头   邪恶   结尾   怪物   观众   剧情   大战   警察   专栏   组织   戾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