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三连:歼35、空警

进入7月份以来,中航工业喜讯连连,先是独步全球的歼-20S(双座型)曝出最新批次原型机,之后新一代歼-35中型隐身战斗机和空警-600固定翼舰载机的清晰图像也在网上出现。按目前的情形分析,这三款海空军重点型号机型研发进展顺利,或将在2025年前后达到关键节点。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新机型的集中出现,也意味着中航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在经过10余年的爆发式发展后,技术积淀愈发深厚,能够为我国打造出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先进空中力量。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引起外界关注的最新歼-20S

自2021年10月歼-20S亮相以来,作为全球唯一的双座隐身机型备受外界瞩目。到目前为止,外界比较认可的歼-20S应用方向,主要包括隐身战斗轰炸、隐身电战、隐身无人指挥机等领域。现今官方并没有给出权威消息,因此很难真正确定歼-20S的作战定位。但可以确认的是,歼-20S肯定将作为关键的辅助型战机,与专注制空的歼-20单座型配合,组成一支高效的隐身空中作战力量。这意味着,歼-20S真正形成战斗力之时,将对于空军新质战斗力的生成,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双座型歼-20意义非凡

1987年,美国空军在F-15D双座教练机基础上发展的F-15E战斗轰炸机正式服役,最终开辟了如今已遍地开花的多用途战斗机发展篇章。不过,由于F-15E设计水平虽高,却远未达到不可逾越的高度,因此苏联空军很快就在80年代末期,完成了基于苏-27开发战斗轰炸机的改进方案。1990年,新型号被命名为苏-30并成为苏联空军的重点发展项目,这是苏联解体前唯一获得苏联国防部认可的苏-27改进型编号。在1992年之后,由于苏-30的技术开发进一步完善,最终于1996年赢得中国和印度的青睐,最终演变成著名的苏-30MKK和苏-30MKI,一时间令俄罗斯航空工业名声愈盛。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俄罗斯空天军装备的苏-30SM

苏-27能够快速向苏-30成功演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受到了F-15E的设计启发。很多时候,不止航空飞行器,很多科学技术和科技产品上的突破,最大难度都是设计思想的突破,一旦先行者完成原始创新,验证了新的技术路线可行,后来者们的学习模仿就要快的多。国产歼-20S的设计思路显然新锐而卓越,但对于技术积累雄厚的美国航空工业来说,只要放下身段学习跟进,取得突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如今F-22A已经彻底停产,存在先天设计缺陷的F-35系列之中,垂直起降型F-35B也由于机身中部升力风扇的存在,无法改进为双座型。限于基础设计,陆基型F-35A、舰载型F-35C改进为双座型后,也难以达到歼-20S的效果,唯一的可取之处,恐怕就是其庞大的生产装备数量。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F-35A在理论上具备改造成双座型的可能

歼-20S作为全球第一款推进到原型机阶段的双座隐身战机,已经获得先手优势,但先手不是永远不变的,想要在这场竞争中保持地位,还要继续加快进度,歼-20S越早成熟,越早服役,就能进一步获得更多战略优势。这是一场残酷无情的技术竞赛,比拼的就是双方综合实力,一旦一方稍有松懈,恐怕就会满盘皆输。就近日亮相的“2032”号原型机来看,虽然沿用了第一架“2031”号原型机的黄色涂装,但机身多处细节已经非常成熟,比如说全球独一无二的双座隐身一体式座舱盖。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最新的“2032”号歼-20S

作为隐身战机的重要部件,座舱盖的设计难度在于--既要保证结构强度(承受机动过载并在碰撞后保持完整性)、飞行员观察视野,还要确保不存在空腔、凹凸等非隐身设计,防止影响战斗机前向隐身能力。正是因为技术复杂、制造难度大,所以美国在发展F-22A隐身战机时,为其设计了厚度夸张的座舱罩,仍然多次曝出问题。而我国在歼-20上应用了“内置加强框+导爆索”设计,在厚度、强度、视野、隐身等多个方面达到了堪称完美的平衡。在歼-20S项目中,两位飞行员使用的座舱盖需要一体设计(保证隐身能力),技术难度直线上升。值得庆幸的是,“2032”号歼-20S看起来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相信与此类似的其他硬件设备也已再上层楼。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歼-20的座舱顶加强索设计独具一格

相比与歼-20S的重要意义,歼-35作为与新一代003型航母配套的中型隐身舰载机,从技术本身的突破意义似乎不如歼-20S。更多的是作为中型隐身战斗机保障航母需要、替换早期三代机型,以及对外出口扩大影响力。目前,美国F-35系列已经生产了820多架,其中虽然有200余架出口到其他国家,以保证国际影响力,但在美国军队中的服役的F-22A、F-35总数也超过600架。相比之下,我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歼-20一般预计最多只有约150架,并且随着时间增长,双方的数量差距会更大。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F-35的生产速度比较可观

歼-20作为一款与F-22A比肩的重型隐身战机,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必然超过在美军中服役的中型F-35系列,而高昂的维护成本更是严重限制了歼-20的服役规模。这意味着歼-35除了作为保障003航母的舰载机外,其陆基型号也需要承担起扩展空军隐身战机规模,以对抗周围大量F-35的重要任务。鉴于美制F-35已经开足马力生产数年,其规模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因此,歼-35想要压制同为中型机的F-35,就必须要尽快成熟,并且保证足够的生产速度。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最新状态的歼-35

在进入21世纪后,脉动生产线已经在军用航空器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保障了技术复杂隐身战斗机的可观生产速度。美国空军在设计F-22A的生产计划时,预计的是最高每年48架生产数量,不过由于后来F-22A的总生产数量被大幅削减,实际年巅峰生产数量只有36架左右。不过,由于有F-22A的生产经验打底,洛克希德·马丁在生产F-35时很快进入正规,2012年就生产了29架,并在2017年达到66架,超过当年F-22A的预定最高速度。2021年,F-35的生产速度达到最高最150架的高度,让外界见证了美国航空工业的底蕴。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F-35的服役规模确实比较可观

歼-35在2001年10月完成首飞,当时外界就发现其第一架原型机应用了大量复合材料,整体技术完成度非常可观。而事实上,歼-35的试飞进度也确实非常快,近期外界发现的歼-35新一批次原型机,已经换上了空军量产型黑色专用涂装。对于一款从零开始发展的新战机来说,这意味着其早期试飞基本已经结束,不需要顾忌涂上量产型黑色涂装对试飞的影响(为了保证准确收集试飞信息,早期原型机一般都是直接使用制造材料而不顾忌其他方面,并因此往往呈现材料底色),这是歼-20首飞两年多后才达到的阶段。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首飞时歼-35机体上的绿色是复合材料颜色

换句话说,由于歼-20已经验证了国内设计、生产隐身战斗机的能力,难度更低的歼-35花费的试飞时间,只会比当时歼-20使用的更少。更重要的是,歼-35设计单位高级技术人员,在接受公开采访时曾公开表示,歼-35预计将发展4款衍生型号。除了确凿无疑的舰载型、陆基型之外,一般认为还会有双座型和对外出口型,这保证了歼-35旺盛的使用需求。即使因为其使用国家和出口规模无法与F-35相比,使得歼-35的年生产数量,很难达到F-35那种高度。但与歼-20相当甚至超过歼-20生产速度,以迅速扩充国内装备的隐身战机规模,并在国际出口市场上与F-35抗衡,却是可以做到的。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比较罕见的公开采访

至于最后的空警-600,其技术发展特征与歼-20S和歼-35都不相同,在海空军已经装备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的情况下,体型最小的空警-600没有在陆上大规模装备的可能,顶多只会有几架在陆上保证训练。而国内海军弹射型航母的装备数量,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以美国海军一艘10万吨级航母,最多搭载5架E-2D的编制来看,空警-600在2030年前的装备规模很难超过20架。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美国航母上部署的E-2D舰载预警机

稀少的需求数量意味着很难提高的生产速度,空警-600作为在运-7基础上进行脱胎换骨改进,并融入空警-500发展经验的特殊装备。其技术研发基本能够得到保障,不会出现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但造价必然居高不下,这也是国内海军在弹射型航母发展早期,不可避免会面临的问题。顺便说一句,目前发展阶段的歼-35和空警-600,在机身前部都有非常明显的空速管,对于量产型号来说,这往往是其没有搭载相控阵雷达的标志(这只是大致规律,仍然有一些特例)。而对于原型机来说,这是非常常见的配置,与原型机早期不涂抹涂料,通过原装制造材料以求精确测量数据的做法,是一致的。

喜讯三连:歼-20S、歼-35、空警-600再曝新照,技术细节愈发成熟

最新发展阶段的空警-600

歼-20S、歼-35、空警-600,三者均是我国正处于原型机发展阶段的关键装备,关系到空军未来核心作战能力,以及海军003型航母舰载机部队的组建。而就现今这三者的发展态势来看,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设计性能先进、目标定位清晰、未来发展可期,完全不复10多年前我国空军面对外界巨大压力时,举步维艰的状态。总的来说,得益于之前数十年坚持不懈的积累,以及最近10余年辉煌的建设成果,中航工业的技术水平已经已经跃入全新高度,虽然距离世界第一的美国航空工业还有一定差距,但与之旗鼓相当也已经是一个可以期待,并且不再遥远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苏联   双座   座舱   美国   战斗机   喜讯   航母   战机   空军   外界   难度   数量   速度   规模   装备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