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文 | 易万成;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原创 库叔说 瞭望智库 收录于合集#血与火的抗战岁月27 #革命先行者 21 。若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这首歌,就是《我们的田野》。它是一首传唱了几代人的优秀典歌曲,群众喜欢,官方认可。7月1日,它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交响音乐会上响起。特朗普访问中国时,还曾展示他的外孙女——六岁的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的视频。今天,让我们走近《我们的田野》的创作者——两位在抗日救亡中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管桦和张文纲。

一、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2017年11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特郎普一行来到中国,开始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中美贸易是绕不开的议题。想要中国多买美国货,先得拉近(讨好)与我们的关系对不对?11月8日晚上,中美两国元首夫妇在故宫博物院宝蕴楼茶叙,特朗普特地向中国领导人展示了他的外孙女,六岁的阿拉贝拉用中文演唱《我们的田野》和背诵《三字经》、唐诗的视频。视频立即被中国网友刷屏。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阿拉贝拉为我们献唱《我们的田野》

在众多优秀的中国歌曲中,特朗普团队为什么就选中了《我们的田野》?

这可不是偶然,因为这首歌在中国实在是太有影响力了。

《我们的田野》创作于1953年,一经问世,便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已经在中国传唱了几代人。

这首歌,中国的老百姓喜欢,演员歌手们也不例外。中国音协副主席廖昌永,歌手张凯,演员张光北,都父女同台演唱过它;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关牧村、韩红、降央卓玛、以及于丹、王洁、陈思思、张金利等,都曾深情地演绎过这首歌曲。多年以来,在中央电视台(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和地方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及“六一”汇演等各种节目、活动中,它频频亮相。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廖昌永父女同台献唱《我们的田野》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不仅如此,国家和专业机构也对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1954年,教育部将其编入小学音乐教材;

1980年,全国第二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时,获一等奖;

1991年,由文化部等单位评为当代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歌;

1993年,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

2019年,入选中宣部推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百首优秀歌曲”;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大庆之际,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联合打造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它是继《东方红》和《中国革命之歌》后,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和文化意义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3200名演员参演。它通过丰富的音乐舞蹈语汇,艺术而集中地展现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用169年走过的极其艰难坎坷而又光荣伟大的复兴之路。《复兴之路》第三篇章《创业图》的第一个节目,就是韩红演唱的《我们的田野》;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特朗普团队选择这样一首中国人民喜爱的歌曲,让身为总统外孙女的阿拉贝拉唱给中国人听,当然是在表达一种外交姿态。不过两位作者确实不会想到,这首歌曲会成为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中的一个亮点。

二、战火中的文艺战士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两人都是在抗日救亡中成长起来的文艺战士。

1938年,中国共产党在冀东组织了20万人的抗日大暴动,管桦(原名鲍化普)的父亲鲍子菁率5000人参加起义,活动于丰润南部一带,时年15岁的管桦协助父亲参与暴动。起义失败后,鲍子菁等人隐蔽在天津江韵清①家的工厂里。1940年,管桦随父亲重返战场,正式加入了八路军。

上级见管桦有一定文化基础,派他到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深造。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管桦(前排左一)在华北联合大学。管华陈列馆供图

1942年毕业后,管桦历任随军记者、文艺演出队副队长、队长、冀热辽军区文工团副团长等职,以笔为枪,深入战斗一线,创作出大量鼓舞人们斗志的文学作品,《小英雄雨来》是其代表作之一。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管桦在写标语。鲍河扬供图

管桦他们的工作必须深入战斗第一线,给他们带路的往往是一些年铃很小的儿童团员。有一次,一位给管桦他们带路的孩子在经过敌人的封锁线时,牺牲在管桦的怀里。还有一次,进犯鲁家峪村的日军抓住了一个孩子,逼迫他带路,那孩子将敌人带入了地雷阵,被敌人残忍杀害。艰难的抗战中随时伴随着牺牲,但还是有不少的少年儿童要缠着参加八路军。有一次敌人扫荡丰润县城北的上水路村,管桦协助民兵布雷,在转移的人群中,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见管桦身着八路军服装,便跑过来拽住他的衣襟说:“我要跟着你当八路军打鬼子!”怎么也摆脱不了。最后管桦只得说:“让你妈妈送你来,八路军才能要。”当那男孩去找妈妈时,管桦便得以“逃”脱……残酷战火中这些儿童们的英雄事迹,结合自身的经历,管桦创作出了《小英雄雨来》,它伴随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1946年,管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中创作的话剧《归队立功》受到冀热辽军区通令嘉奖,记大功一次,并荣获朱德奖章。

三、国统区的音乐才子

如果说管桦是在敌后战场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张文纲则是奋战在国统区的音乐才子。

张文纲出生在广东省合浦县一个职员的家庭,他的父亲不喜欢音乐,也不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吹拉弹唱的活动。但在风起云涌的民族救亡运动中,在学习、表演和教授群众唱救亡歌曲的活动中,张文纲爱上了音乐。“我学音乐是从唱救亡歌曲开始的。”张文纲回忆自已的生活经历时这样说。

1936年9月3日晚,在共产党员宣侠父的推动下,新编十九路军驻北海部队刺杀了日本间谍中野顺三,史称“九三事件”。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刺杀行动情景再现。王威作图;图源《北海日报》

日本军部一边向蒋介石政府提出“抗议”,一边派出“嵯峨”号等7艘军舰驶入北海冠头岭海面,企图以上岸调查为名占领北海。

新十九路军由“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一战成名的抗日铁军十九路军恢复而来,官兵们警告日军若胆敢强行登岸,即开炮射击。战事一触即发。

迫于日方压力,蒋介石命外交部的凌士芬赶赴北海调查处理此事。北海抗日青年同盟会组织集会游行,反对蒋介石亲日卖国的外交政策。当凌士芬一行到达北海,海关码头一带挤满了示威的群众,高呼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阻止调查组登岸。凌士芬无功而返。

日军再次派军舰赴北海挑衅,加大对蒋介石的威逼力度。为安抚日方,蒋介石先是将新编第十九路军撤出北海,再将北海公安局局长免职,还向中野顺三家属赔偿了3万元。然后,又逮捕了一批进步学生。张文纲因为在这次事件中积极参与反蒋抗日活动,被捕入狱。

学生们的被捕在北海引发了新一轮抗议浪潮,当局迫于压力,一个多月后不得不释放了他们。1938年4月,经过斗争的考验,不到19岁的张文纲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1月,张文纲来到重庆,考入了中央训练团音乐干部训练班,1943年又转入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194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毕业时,学院举办了张文纲个人毕业作品音乐会,他成为我国专业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建立以来,最早开办个人作品音乐会的两个人之一(另一位是同期毕业的黄国栋)。

这一时期,张文纲创作出了许多鼓舞抗日斗志的音乐作品,如《爱好自由的人们》、《壮士骑马打仗去了》等,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他还协助编辑了13期《新华日报》的双周副刊《时代音乐》。

四、风雨铸真情

1945年冼星海去世,周恩来总理在重庆为冼星海举行追悼活动。1946年1月,张文纲受冼星海纪念活动组委会委托,作为主要组织者之一,带领国立音乐院部分师生,在重庆江苏同乡会举行了“冼星海纪念音乐会”。李公朴主持音乐会,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和王若飞等亲临参加。张文纲为这次纪念活动谱写了《星海悼歌》,这首歌以“苏明”的笔名印制在纪念音乐会节目单中并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由于张文纲长期积极参与各种进步活动,被学院解聘。

1946年,为培养青年运动骨干,配合党的青运组织开展收复区的青年运动。李凌和孙慎②在上海成立了《中华星期音乐院》,聘请张文纲担任音乐院教务主任,主持院务工作。张文纲从从桂林出发赴上海,但走到武汉时已身无分文。这本来是一件很闹心的事儿,然而,月老却通过这件事给了他一世美满的姻缘。

当时,一直由共产党实际控制的抗敌演剧队的第四队和第六队正在武汉,张文纲找到演剧六队求助。六队有一个舞蹈演员叫王克芬,带他找到队长,为他安排好了食宿。但演剧队经济也很紧张,无力解决他去上海的路费。张文纲无奈,只得暂时滞留武汉,在此期间,张文纲经常去找王克芬,两人日渐熟悉。

王克芬的家在长江边,两年前,她在万师(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读书时,被一位豪绅家的少爷看中,装了整整一船的聘礼到她家提亲。这少爷家里,每年收租都有好几千担谷。年轻俊美的少爷,良田万亩③的家产,用现在的话来说,妥妥的高富帅。但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有志青年想的都是救国救民,高富帅岂能入他们的法眼?

那段时间,第六抗敌演剧队正好在万县一带演出,不时到万师进行抗战宣传和指导进步学生的文艺活动,王克芬因此与演剧队有了接触,也有了追求进步的思想。豪绅少爷家在当地势力很大,家里人只得让她待在家里等待完婚。面对逼婚,她借口要参加毕业考试回到学校,寻机逃脱。当得知演剧队马上就要调离万县时,王克芬连毕业证也不要了,跟着演剧队远走高飞,全身心投入了抗敌宣传的工作当中。那一年,王克芬17岁。

王克芬对豪绅少爷不屑一顾,却对吃饭都成问题而志同道合的张文纲渐生情愫。不久,王克芬为张文纲弄到了一张船票,使之顺利抵达上海。

1947年夏天,被称为中国舞蹈之母的戴爱莲发现了王克芬的舞蹈天赋。在征得演剧队领导同意后,王克芬来到了上海中国乐舞学院,拜在戴爱莲门下学习舞蹈。这样,王克芬与张文纲同在上海,两人的交往密切起来。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党的主张,更多地影响青年,张文纲除了中华星期音乐院的工作,还担任了上海《时代日报》副刊《新音乐》的编辑,兼任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及几所中学的音乐教员,教唱进步歌曲,表演进步节目,教学内容与“争民主,反饥饿,反内战”的斗争密切相联。在“反饥饿、反内战”的群众斗争中,他创作了《饥饿的行列》、《我们要吃饭》等群众歌曲;还为田汉作词的进步电影《忆江南》的主题歌《哀江南》谱了曲,为电影《鸡鸣早看天》谱写了插曲《风雨进行曲》,唱出了“这好比一个多难的中国,得从艰难中开辟生路,从飘摇中挣扎黎明”的警语。这自然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

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秉承“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一贯作风,经常搞突然袭击,以查户口的名义抓人。那天,特务到新音乐社查张文纲,恰好张文纲外出上课。王克芬正在弹钢琴,对特务说自己刚到,不知道张文纲在哪儿。特务以为王克芬就是音乐院的学生,练钢琴很正常,就离开了。支走了特务,王克芬赶紧跑到张文纲上课的南洋女中报信。为避风头,张文纲只得东躲西藏。每躲到一处,王克芬都不顾危险去看望他。

张文纲说:“你别来,我随时可能被抓走的。”

王克芬答:“那我跟你去坐牢。”

“那我死了呢?”

“我跟你死。”

上级安排张文纲撤离上海到延安,但不巧王克芬病倒了。张文纲放心不下,冒着危险留下来照顾王克芬。

险恶的环境,使两颗相爱的心贴得更紧。

不久,上海解放,伴随着上海的新生,两人的爱情也有了归宿。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张文纲和王克芬。张娜依供图

五、携手“飞虎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多在战争和白区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文学艺术家都汇聚到了北京,管桦和张文纲都被调入新成立的中央歌舞团创作组,张文纲担任创作组组长,管桦和张文纲有了很多合作。故事大合唱《飞虎山》,是他们合作的第一个大型作品,是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完成的第一个创作任务,也是新中国在国际上第一部获音乐奖的大型音乐作品,它取材于抗美援朝衔接第一、二次战役的“飞虎山阻击战”。

从1950年10月19日开始,中国人民志愿军分批入朝。管桦、张文纲等文艺工作者随部队奔赴战场,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以创作表现志愿军英雄形象的作品。他们不顾危险,深入前线,几次遭遇敌机轰炸,炸弹不时在车的近旁爆炸。开车的志愿军战士机智沉着,每次都灵活地驾驶着汽车冲出了火网。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了第一次战役,10天歼敌一万五。紧接着志愿军总部命令38军在飞虎山、月峰山一线伪装主力与敌军保持接触,挡住敌人的攻势,为主力北撤、布置对敌陷阱赢得时间和空间。38军335团在飞虎山阻击着南韩第七师及美军某部五团一部,敌人最疯狂的一天,出动80多架飞机,集中数百门大炮,几分钟就把飞虎山炸得漫山大火。335团在缺粮少弹,连续作战,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凭借临时构筑的简易工事,顽强坚守五昼夜,伤亡700余人,歼敌1800人。335团强悍的战斗力使对手完全相信已经抓住了志愿军的主力,当335团适时后撤时,敌人不依不饶,全部跟进,最终落入了志愿军为他们编织的“口袋”。

飞虎山阻击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心魄、可歌可泣的故事。

335团在开赴飞虎山前线的路途中,见一位母亲倒毙于路边,护着她还未满周岁的女孩;她是被美机扫射轰炸遇难的无数朝鲜难民之一。战士们救下了还活着的孩子,二营副营长陈德俊愤怒地说:“同志们!美国鬼子正在朝鲜到处烧杀,制造孤儿,并想把这种灾雅推向我们祖国,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在祖国上演,我们必须奋勇杀敌!”战士们怀着保卫祖国、为朝鲜人民复仇的决心奔向阵地;

当335团的弹药几乎全部打光,断粮三天的时候,朝鲜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将弹药米饭送上阵地。一位叫朴孝男的妇女顶着一木盆米饭,接近阵地时一条腿被炸断了,血流了一路,但仍拉着木盆爬到阵地前沿,将米饭送到了战士们手中;

此前因追歼逃敌,大家轻装时扔掉了工兵铲,工具未送上来时,为抓紧时间,战士就用刺刀撬、用手刨,在冻土中修筑工事;

阵地上断粮多日,战士们将石子含在嘴里,让口中多分泌口水来抵抗饥饿,坚持战斗;

……

战士们舍生忘死奋勇杀敌,重伤倒地仍血战不止,不顾一切与敌同归于尽,慷慨赴难的壮举感天动地!

音乐不同于文字和影像,可以详尽直观地进行具体的细节描绘和展现,选择哪些素材、以怎样的角度入手,来彰显飞虎山阻击战的成功,必须依据音乐语言的特点。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通过旋律和节奏直达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情感。飞虎山阻击战的胜利,除了志愿军战士保家为国的决心,顽强的斗志,勇于献身的豪情,朝鲜人民的支援也很重要。“军民团结一家亲,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是我军无敌于天下的法宝之一。在抗美援朝当中,我们特别注重军民友谊,因救朝鲜落水小孩而牺牲的罗盛教,被评为特等功臣、一级模范。突击队队长任廷昌,冒着危险帮朝鲜人民抢种插秧,遭敌人的远程炮火袭击牺牲,被评为一等功臣,二级爱民模范……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我军战斗力的基础。在飞虎山阻击战当中,志愿军拯救朝鲜儿童,朝鲜群众冒死支援志愿军,军民一心同仇敌忾。采访中,管桦和张文纲听到这样一件真事:飞虎山阵地上的志愿军战士已经三天没有吃上饭了,山下村庄的朝鲜群众头顶干粮冒着危险往山上送饭,其中一位阿妈妮,怀里的孩子一个劲儿地哭。阿妈妮担心哭声暴露目标,就把孩子放在山路边的一个山洞里。等她下山到洞里接孩子时,孩子却不见了!原来是一位志愿军通讯员上山传令,路过山洞,听到孩子的哭声,就把孩子抱上了山。最后,朝鲜族阿妈妮在战士的怀里找到了睡得正香的小宝宝!残酷战斗中的这个温暖故事,让管桦和张文纲感动不已,他们便以军民团结为切入点,创作出表现“军民团结战胜强敌”主题的故事大合唱《飞虎山》。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六、黄金搭档

大合唱《飞虎山》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广大志愿军战士的欢迎。胡德勤④回忆她们在火线为志愿军战士演唱这部作品时说:“这部接近于清唱剧的合唱,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技巧简洁,故事却有感染力,讲英勇精神,又讲深厚情谊。”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十二军文工团部分同志合影,站立者前排右一是胡德勤。图源:《国家人文历史》

1951年9月,根据真实事件创作的《飞虎山故事大合唱》被选送参加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举行的“人民友谊”国际歌曲比赛,以“人民是伟大的、不可战胜的”这一主题,以其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强烈的感染力获得三等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第一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大型音乐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作者将获得的全部奖金一千二百三十万零五千三百一十元⑤全部捐献给了志愿军用于文娱、宣传活动费用。1953年,这部作品被选送参加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合唱比赛,又荣获二等银质奖。

在共同的合作中,管桦和张文纲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两人的合作愈发密切,他们同共为少年儿童创作了几十首歌曲。其中,《我们的田野》、《可爱的苹果》和《少先队植树造林歌》先后被选入小学音乐教材和教辅材料。《我们的田野》更是获得不少大奖,传唱了几代人,一直经久不衰,成为几代人的精神食粮。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张文纲(左)走和管桦在一起,照片背面写着:1952年与亲密的合作者管桦于杭州西湖合影。张娜依供图

两人的工作,始终围绕着文艺与儿童。

张文纲先后任职中央音乐学院音、中央歌舞团、中央乐团,当选为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理事、音协组运部副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1982年任《人民音乐》编委。1984年8月起,一直担任全国唯一的儿童音乐杂志——《儿童音乐》的主编以及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副会长,直到1990年逝世,享年71岁。

张文纲一生为孩子们创作了近二百首不同类型的歌曲,《我们快乐地歌唱》在1954年获得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一等奖;1980年,《我们的田野》在全国第二次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时获一等奖;1989年,《青蛙打鼓》获得全国优秀少年儿童歌曲征集评选三等奖。他先后出版了三本少儿歌曲集,多首歌曲入选小学音乐教材和教材参考书中,除了与管桦合作的《我们的田野》、《可爱的苹果》和《少先队植树造林歌》,还有《青蛙打鼓》和《欢乐的啦啦歌》。1989年7月18日,中央乐团、中国音协创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音乐学会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办了张文纲作曲五十周年合唱作品音乐会。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张文纲(中)与词作者管桦(右)和指挥严良堃(左)合影。张娜依供图

2019年12月,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艺术史料研究中心和中国合唱协会理论创作委员会在天津音乐厅举办了“张文纲百年诞辰纪念访谈音乐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音乐报》、《人民音乐》、《中国艺术报》、《北京晚报》等许多媒体曾经报道张文纲的创作活动、刊登了纪念他的文章;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广播制作播出了张文纲作曲五十周年合唱音乐会实况及专题节目;北海电视台拍摄了题为《北海儿女——人民音乐家张文纲》的人物纪录片。

有一首歌,曾被“卷入”中美元首外交活动,今天来讲讲作者的故事

张文纲百年诞辰纪念访谈音乐会。张娜依供图

1963年,管桦调北京市作家协会工作,成为驻会一级作家。先后任全国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北京市文联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席,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会长,北京市老舍研究会会长。管桦一生爱竹画竹,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退休后仍寄情山水丹青,巨幅墨竹《沉雄》、《天风海雨》分别被瑞典、丹麦等国家的博物馆收藏。在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2021年度年报告发布会”上,管桦同时上榜“最受欢迎十大作家”和“著作权使用费收入最高的十位作家”名单。

管桦于2002年逝世,享年81岁。2022年1月9日,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坊举办了“纪念管桦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与会作家、文艺家们聚在一起,共同追忆管桦奋斗过的“我们的田野”。

斯人已逝,而“我们的田野”,越来越丰茂美丽。


注释:

①江韵清

江韵清(1901~1974),河北玉田县北刘家桥村人,革命元老江浩的长女。受父亲影响,青年时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北方领导人之一。1925年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当选为全国各界妇女联合会委员。1926年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回国后在天津从事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江韵清的家成为敌战区抗日堡垒,她与丈夫掩护抗日人员出入天津,代购军用物资和输送爱国青年去冀东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继续负责秘密联络和掩护进城干部,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故。解放后在天津历任小学教师、图书馆馆员、对外友协副秘书长。

②李凌(1913年12月28日~2003年11月3日),广东台山人,著名音乐评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活动家。1937年组织台山抗日宣传演出队。1938年赴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习,同年任音乐系高级研究班研究员。1939年赴重庆组建新音乐社,任《新音乐》月刊主编。1941年在缅甸与光未然组织抗日演剧队。1943年在重庆任中华交响乐团编辑,主编《音乐导报》。1946年在上海创办中华星期音乐学校,1947年至香港与赵沨等人创办中华音乐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务主任、中央歌舞团副团长、中央乐团团长、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中国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著有《新音乐论集》、《广东音乐》、《音乐漫谈》、《乐话》、《艺术随谈》等。

孙慎,1916年1月生于浙江镇海。作曲家、音乐活动家。1946年春,赴广州与力丁、联抗一起主编《新音乐》月刊(华南版)。同年,与李凌共同主持上海中华音乐院的工作,并且任上海《时代日报》副刊《新音乐》的主编。1953年起历任文化部艺术局音乐处处长、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1953年开始长期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等职。1979年11月,被选为第三届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85年5月连任。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副主席,2001年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

③一担(石)谷重100斤,几千担就是几十万斤。民国时期,四川稻谷亩产不过200斤(数据来源:北纬网记者熊英英:《建党百年数说四川|五大数据看百年四川沧桑巨变》),一般地,农民按50%交租,也就是说,收租一担,至少有良田一亩。看来这家豪绅家有田地几千近万亩。

④胡德勤:1932年出生于重庆市江津区,16岁考入四川省立重庆女子师范学校音乐科,一年后重庆解放,1949年11月30日考入第12军政治部文工团。抗美朝期间活跃在火线,1954年4月回国,选调到中央警卫部队文工团。1956年在天津一所中学当音乐教师。后来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红旗飘飘》丛刊编辑队伍传记组的一员。策划出版了《大海——记朱德同志》、《刘邓在中原前线》、《左权将军传》、《罗炳辉将军》、《馬寅初传》、《张茜》、《长城内外》等书籍。退休后受单位返聘一直工作到1998年。

⑤见《人民音乐》1953年(年刊)第66页:《杜平将军给<飞虎山>作者的信》。这笔奖金相当于上世纪50年代的1230元,以鸡蛋作为标准,相当于现在的12万3千元。


参考文献

1、封面新闻:《我们的田野》词作者管桦,还曾写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记者卢荡、代睿:2017-11-09 01:13

2、劲驰:《抗战英雄鲍子菁》;《唐山文学》 2020年第9期

3、《党史博采》2022第1期:《小说《小英雄雨来》,歌曲《我们的田野》,作者都是这个唐山人》; 10:24

4、陕西法制网(2021-07-07 18:59):《管桦陈列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5、中国作家网>>文史>>文坛轶事:《管桦:热爱祖国 守护家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1/0719/c404063-32161382.html)

6、潘茨宣:《音乐才子张文刚》;《文史春秋》2010年第9期

7、CCTV-4:《走遍中国·(北海)“九三”事件》;《走遍中国》2011年第328期

8、谭华懿:《“北海九三事件”:刺杀日本间谍掀起抗日新浪潮丨北海革命历史事件开讲》;北海日报 2021-06-14 10:06;《北海市委网信办》2021-06-07

9、刘士明:《麓山枫映党旗红——记解放战争时期湖南文艺界第一个党支部》;《华声在线”2021-07-16 10:23

10、伍雍谊:《壮志童心永不泯——忆作曲家张文纲同志》;《人民音乐》1991年第6期

11、黄敏学:《英雄的飞虎山——大合唱《飞虎山》背后的故事》;《光明日报》2021年11月05日第16版

12、陶冰然、蒲方:《他的歌仍回荡在“我们的田野”上——纪念作曲家张文纲诞辰一百周年》;《人民音乐》2019年第12期

13、张娜依:《壮志豪情与童心——缅怀张文纲》;《中国艺术报》;2020年01月22日

14、《玉田古今名人录·江韵清》

15、范天恩(时335团团长):《飞虎山上五昼夜》;《人民日报》2014-03-25

16、陈明明:《志斗与智斗—一记志愿军飞虎山阻击战》;《学习时报》2018-02-28

17、胡德勤口述,韩冬伊整理:《逾离遗忘的歌单》;《中国青年》杂志2020年第23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贝拉   中美   北海   朝鲜   志愿军   元首   天津   重庆   田野   上海   音乐会   中国   外交   战士   文艺   孩子   作者   故事   歌曲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