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在上世纪手机和网络没有普及前,阅读有关报纸、收听电台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及了解社会情况的主要途径。

当年,有关报社作为新闻传播的喉舌,一直是舆论宣传的主阵地,直接接受各级党委领导,归口党委宣传部管理。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在铁路各基层单位也不例外,为了展现本单位的精神面貌和创作水平,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在有关报纸上的发稿量。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踊跃向省市日报、人民铁道报及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的报纸投稿。

有关基层站段党委都对下属车间和科室制定了具体的硬性指标,要求每个月至少要发表若干篇稿件。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进行严格的考核、评比,奖优罚劣。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与此同时,各站段党委非常重视通讯员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聘请写作能力较强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业余通讯员;另一方面,经常与铁路分局党委宣传部和有关报社联合举办通讯员业务培训班,从挖掘新闻线索到提高写作技巧全方位进行培养。采取一切措施,为通讯员采写稿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新闻报道主要包括消息、通讯和评论三方面体裁。根据事情的具体情况,可以写成几百字短小精悍的消息和上千字的人物通讯。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了鼓励和刺激通讯员写稿和投稿的积极性,铁路很多基层站段都大力推出奖励政策并不断提高奖金数额。其中,两种方法比较常见。一种是直接奖励法,规定凡是在有关媒体上每发表一篇文章,直接奖励若干元,上不封顶。如八十年代,在铁路局、铁路分局报纸和市日报及广播电台,每篇奖励十元;省报及人民铁道报奖励二十元,奖励力度特别优厚。要知道,当年正常铁路员工的月收入普遍不超过一百元。到了九十年代,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奖励金额也分别增加到了三十和五十元。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另一种方法是兑现制度。规定凡是在有关省市日报、人民铁道报、铁路局、铁路分局报纸和市广播电台等媒体发表文章的,本单位分别按照新闻单位的稿酬标准以1比5、1:10和1:20的比例予以额外奖励,即:如果在市及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级媒体发表作品的兑现奖励为1:5;省及铁道部级媒体发表作品的兑现奖励为1:10;发表在头版或者头条上的按1:20奖励。如果是破天荒地地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上发表文章的,甚至可以达到1:100的兑现奖励。当然,这是一般的铁路员工努力一生也无法实现的目标。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日常工作中的好人好事、防止行车事故、冬春运、防暑降温、防洪抗汛、设备春秋季鉴定、过冬防寒、技术革新、节支降耗、钻研业务技术、奋战安全百日……都是极好的写作素材。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一些优秀的通讯员往往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超强的写作技巧,信手拈来皆成文章。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铁路运输焦炭的敞车,如果装载焦炭太满,在列车运行中,很容易伴随着列车的震动,滚落到地面。既严重地威胁地面人员的人身安全,又造成货主经济利益的损失。但是,如果装载较少,又会严重地浪费紧张的车皮资源。有关部门探索出在敞车上加装竹帘的办法,从而扩大了20%的装载量。在保证安全运输的同时,运营收益也大幅度增加。

某车站党委办公室的宣传干事J某,从中敏锐地发现出非常重要的新闻价值。于是,精心地撰写了一篇消息。充分地利用事情变化前后的数据对比,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总结和归纳了这个办法所带来的巨大利益。新闻通讯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一稿多投。J干事誊写六份分别投向省报、市报、市广播电台和人民铁道报、铁路局、铁路分局的报社,结果,全面开花,一箭六雕。六家新闻单位纷纷于第一时间在显著位置刊发,在车站引起了轰动。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党委办公室、企业管理办公室和安全室无疑是站段通讯报道工作的大户。一是日常接触的信息较多;二是人员文化素质较高;三是业务能力较强。其中,党委宣传干事的本职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搞好宣传报道,因而所付出的努力要远远高于常人。企管办是当年的段信息中心,安全室负责指导、监督全段各车间、部门的安全工作,而基层站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搞好安全生产。所以这三个部门对于宣传报道工作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得天独厚,绝大多数的优质稿件都来源于此。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当年,搞好通讯报道工作绝对可以名利双收。不但财源滚滚、收入颇丰,甚至可以因此而改变生活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某车务段企业管理办公室信息专职L某,一直是宣传报道领域的佼佼者。充分利用本职工作中的便利条件,在每天早晨的全段交班会上,注意收集各车站的新闻线索,稍加整理后写成消息分别投给铁路局、铁路分局报社、市日报和市广播电台。隔三差五就会有一篇"豆腐块"在多家媒体发表。平均每个月上稿十多篇、次,所得到的兑现奖励远远地超过工资收入,是当年全段人人羡慕的最高收入者。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某机务段机车司机Z某,兴趣广泛文笔出众。平时非常喜欢体育比赛,经常在市报及有关体育类报刊上发表分析文章。被段党委宣传干事吸收为兼职通讯员后,开始在有关铁路的报刊上撰写反映本单位内容的消息和通讯。由于上稿数量较多,影响力很大,逐渐引起了段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盛情邀请他担任了兼职秘书。

但是兼职秘书毕竟是工人职名,不具备干部身份。这个问题通过简单的运作得到了轻而易举的解决,段长很快地在某个科室物色了一个专职干部的位置,将Z秘书对号入座,成功地实现了从工人到干部的身份转换。

在机务段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精通行车业务工作的,写作能力普遍较差;而具有一定文学素质的,又欠缺行车专业知识。而Z恰恰两者兼备,兼职秘书的工作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原本文字材料一直是机务段的短板,每当遇到铁路分局电话会议需要机务段领导汇报工作时,段长经常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避免不了遭到分局领导的批评。

而Z秘书上任后,马上实现了180度的大转弯。无论是撰写各项工作的活动安排和总结材料,还是段领导的讲话稿。其巧妙的构思、精准的分析、周密的逻辑、严谨的结构、感人的语言,很快在分局管内各基层站段中鹤立鸡群、出类拔萃,经常赢得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期间,以段长名义撰写的安全管理论文,多次在路局和分局举办的领导干部征文比赛中,荣获优胜名次。

再加上长时间与段长朝夕相处耳濡目染,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领导艺术和驾驭职场局势及处理复杂问题的"真经"。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为人处事、沟通能力及眼界视野大幅度提升。后来接连被提拔为安全科长和分管安全工作的副段长,成为了段长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和智囊人物。


往事如烟|当年有关铁路基层站段开展新闻通讯报道的那些事儿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等网络媒体的不断扩大和普及,才逐渐打破了纸媒如日中天、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铁路   通讯   机务段   段长   新闻   铁路局   干事   通讯员   广播电台   报社   分局   铁道   党委   事儿   基层   当年   往事   媒体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