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检视生命认识过程中的诱惑与逃离

芳草•惠慧芳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享誉世界的超级畅销书,作者米兰·昆德拉依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历史剧变,用冷静而幽默的笔触描述了外科医生托马斯、女记者特蕾莎、女画家萨比娜、大学讲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境况和心态意境。

思辨灵魂与肉体、拯救与放逐、忠诚与背叛,以轻与重的哲学命题揭示人类命运和爱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检视生命认识过程中的诱惑与逃离

01到底选择什么?

是重还是轻?

人们渴望长生,总是期望一切可以重来。这一谵妄之下,人的生命分量几何?

永恒轮回的世界一举一动都承受着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生活却可以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重便真的残酷,而轻便真的美丽?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我们屈服,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抛却负担,人就会轻若空气飘起来,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仅是一个半真的存在,自由却没有意义。

在这神秘模糊的对立中,人们的生活走向、所思所想和做出的选择,正是生命之轻与重、灵与肉的相对呈现。

02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

因为人只能活一次,

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

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

托马斯与特蕾莎是偶然相遇而宿命般的产生了爱情。

于托马斯而言,生命之轻就是那六次偶然所决定的一生的必然,他理性上心有不甘终日惴惴。

他的人生,既贪婪地想尝试各种可能性,又害怕承担后果。不太成功的婚姻、对儿子放弃,他的爱是灵肉分离的。

是否和特蕾莎在一起令他纠结。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

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03谁要是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

那他准是不快活。

托马斯拥有众多的情人,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萨比娜就是他最痴缠的一个。

他尽管不断说服特蕾莎,这一切都不影响对她的爱,却无法抚慰她的痛苦。小母狗卡列宁的陪伴和参与动荡中的狂欢,只能短暂驱遣她的不安和失落。

借着国家的变故,她要求托马斯离开布拉格,来到瑞士最大的城市。在这里,托马斯却仍然与萨比娜相会,体验着他同样美妙的生活两极。

她意识到高估了自己,成为了托马斯的负担,选择再次出走。

陷入生命困境之中的她在自我约束与苛责中艰难前行。她活得实在却痛苦。

04特蕾莎的爱是不能承受之重。

特蕾莎是托马斯生命中的“重”。再次将他拖入婚姻。

她信奉灵肉合一。她的爱、忠贞、忍耐,以及不安和痛苦死死地抓住托马斯。这些也正是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托马斯和特蕾莎之间的爱情是美好的,但却很累人,让他有负罪感,回忆似乎更愉悦。

特蕾莎的离开让他得以品尝温馨的生命之轻。然而这感觉是短暂的,对特蕾莎的怀念很快造成了无法承受的痛苦。

尽管他还在纠结自己情感所左右的是对还是错,感性上的“非如此不可”驱遣着他去找寻特蕾莎。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检视生命认识过程中的诱惑与逃离

05背叛,

就是摆脱原位,投向未知。

再没有比投身未知更美妙的了。

托马斯痴缠的情人是萨比娜,她的爱比托马斯还要“轻”。萨比娜也有许多情人,比如弗兰茨。

她崇尚骄傲与新奇,终其一生都在背叛,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

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然而,当她再没有什么可背叛的了,却感到了无比的虚空和忧伤。

追求的终极永远是朦胧的。她的悲剧不是因为重,而是在于轻,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06要逃避痛苦,

最常见的,

就是躲进未来。

童年时的阴影是人们终极一生都在对抗的梦魇。

特蕾莎以前和母亲住在一起,是活在对私生活彻底剥夺的集中营。她想要的一切就是逃离母亲的世界。

萨比娜的背叛是对父亲的抗争,她渴望着暮色苍茫中幸福人家的闪亮窗户。

弗兰茨也是因为对母亲的记忆和爱坚守忠诚,他偏爱虚幻胜于现实,至死都固守着对萨比娜臆想中的仰慕和爱情。

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在时间的轨道上,人们想象有一条线,超脱了这条线,当前的痛苦便不复存在。

07职业的“非如此不可”就像吸血鬼一样吸人的血。

生命中非如此不可的一个因素是职业。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将他们引入不同的职业并终身从事,就像托马斯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是根本性的自愿。

然而,外在的,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他身上的“非如此不可”在他身上产生了对改变的深切渴望,刺激他走向反叛,把重变为轻。

他成了玻璃擦洗工。克服了新生活令人恐怖的陌生感,他意识到做自己完全不在乎的事真美。

从事的不是内心的“非如此不可”逼着去做的职业,一下班就可以把工作丢在脑后,获得轻松快乐的幸福体验。

08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去乡下生活是特蕾莎和托马斯唯一逃避现实的途径。那里的人不会对他们的从前感兴趣。

只要人生活在乡下,置身于大自然,身边簇拥着家畜,在四季交替的怀抱中,就始终与幸福相伴,哪怕那仅仅是伊甸园般的田园景象的一束回光。

伊甸园的生活是在已知事物间循环移动。它的单调并非厌烦,而是幸福。人类的时间不是循环转动,而是直线前进。这就是为什么人很难真正幸福的缘故。

对伊甸园的怀念,对牧歌的向往,就是人不想成其为人的渴望。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检视生命认识过程中的诱惑与逃离

09美好的爱是无私的。

特蕾莎意识到将她与卡列宁连在一起的爱胜于她与托马斯之间存在的爱。

她接受了卡列宁当初的样子,从未设法以自己的喜好来改变它。她预先就已认可狗也有一个世界,所以不想把它占为己有,也不嫉妒它的秘密癖好。

她对卡列宁无所求,养它只是想教它一些东西,使它得以与人类彼此理解,从而共同生活。

生活中人们的爱总是纠结在“他爱我是否比我爱他更深?”或者总是企图以自己的意愿去改变他。正是这些猜测和研究将爱扼杀了。

如果我们没有能力爱,就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爱,就总希望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而不是无条件地投入。

10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

没有任何使命时,

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特蕾莎和托马斯抛却过去的一切,在远离布拉格的村子里老去。卡列宁生命最后的时光是微笑着的。

简单重复的自由生活,让特蕾莎体验了如愿以偿的一种奇特的幸福。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检视生命认识过程中的诱惑与逃离

人总是在生活中逐渐地坦然与澄澈,哪怕只是在所谓“轻”的压迫之中作出的妥协。

只有在轻与重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能更好地去迎接生命认识的磨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捷克斯洛伐克   托马斯   布拉格   生命   列宁   伊甸园   负担   痛苦   母亲   人类   幸福   自由   职业   爱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