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之门阀政治

书接上回。

接着聊。

谁是东晋时期的第一家族?

那肯定是琅琊王氏,王羲之家族。王羲之家族生命力旺盛,从东晋至晚清期间,该家族总计出了九十多位宰相,六百多位名士。

王氏家族算得上是琅琊这块土地上的大财阀。司马昭的媳妇王元姬,也就是西晋司马炎的亲娘,她就是琅琊王氏女。从与皇室之间的通婚就可以看出来该家族的地位多高。西晋实施的是分封制,司马伷被封为了琅琊王,司马睿就是他的孙子,也是今天故事的主角,司马睿承袭琅琊王之位,此时琅琊王氏的掌门人是王导,他们两个人一权一贵,自然而然就成了好朋友,司马睿是候选人,王导就是他幕后的财阀势力。西晋末年,洛阳告急,王导就建议司马睿申请到江南去任职,这样子一方面可以控制江南地区的兵权,另一方面还能拉拢当地的门阀势力,好为日后的称帝打下点基础。等到西晋一灭亡,王导就觉得时机成熟了,接着就用司马睿的名分在南京建立了东晋,表面上司马睿是皇帝,实际上,王家才是正真的控制者。

既然王家都有这些想法了,那为什么不再计算深一点,直接自己称帝呢?

这就还是涉及到当时的百姓基础了,百姓认为就算是西晋灭亡了,那者天下还是司马家族的天下,这是不能变的。要是王家跳出来当了皇帝掌了权,百姓指挥认为这是在谋逆,不顺应天意。王家效仿司马懿,不自己当皇帝能够控制好皇帝就够了。要是当了皇帝那就是有进无退了,当了控制人就不一样了,要是觉得收拾不好这个烂摊子自己可以撤退啊!时局这么混乱,还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的好。

东晋建立后在长江以南,那个时候的北方胡人过得怎么样?

湖人将北方地区进行了分地,史称五胡十六国,北方胡人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将北方地区给分了。

汉室稳定运行了四百多年,已经积攒了足够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力量,这个时候的国家突然再次四分五裂,老百姓会不会怀念刘氏家族呢?


念旧乃是人的本性。凡是遇到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五五开,有人希望跟随新朝代,也有人喜欢老朝代,历史交替都是如此。

在五胡乱华时期,有没有出现刘秀或者留着这样的人呢?就是想光复汉室的。

那个时候的正统血脉遭到打压,已经失势了,不过有一个冒充刘氏后裔的,叫刘渊,在那个时期他还真的搞出了些名堂。他是匈奴冒顿单于的后代,本姓不是刘姓。刘姓是因为刘邦曾经送过一个姑娘给冒顿单于,刘邦和冒顿单于结拜了兄弟,此后冒顿单于的后人就两个姓,一个蒙古族的,一个汉族的,汉族的就姓刘,这就是刘渊的名字来历。

刘渊搞出了什么名堂?

在五胡十六国里,刘渊是第一批称帝的胡人,他统治的地区在今天的山西境内,史称汉赵,当时他想要延续刘邦的汉族血脉。他当时抱着想要统一北方或者统一全国的目的立下了这面旗帜。这样也能让百姓好接受他一些,因为这样一来,他也算是刘邦之后。

刘渊对中华文化了解吗?

可以说是非常了解,他还是匈奴在洛阳的人质,曹操曾经就把匈奴分左、右、南、北、中五部,刘渊的父亲就是左匈奴贤王。司马家族从曹家夺取政权后匈奴分区而治依然适用,各匈奴王必须把儿子押在洛阳作人质以保证他们不会对中原不利。

刘渊当时在中原是在司马颖的手下,在内乱时,司马颖让刘渊去搬救兵,刘渊乘此机会逃回了匈奴,而后自己带兵进中原圈地为王。

在古代战争中谋士的作用是什么?

古代中的谋士多是纸上谈兵之类的出谋划策,但这些很大程度上限制于参加战争的兵员状况以及王朝的实力,毕竟在战场上都是真刀对真枪,策略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作用不大。

那历史上为什么又会有那么多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案例呢?

历史上的军事以少胜多的案例,多是文学家们自己创作出来的。那些案例的真相其实无非就是大家实力相当,或者是一方的人数碾压。

那淝水之战怎么解释?

关于淝水之战的记载主要存在《晋书》和《资治通鉴》之中。《晋书》是在淝水之战两百多年后才写成的。而《资治通鉴》则是在淝水之战六百多年后写成的,引用的还是《晋书》里面的内容。从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战争都过去那么久了,何况还是在古代那个没有实时通讯和新闻的时代,是没有办法对战争进行最大程度的还原的。所以不可否认这之间会存在偏差。

淝水之战,是不是当时的北方胡人想要合并东晋?

秦始皇实施大一统之后,后人都开始对掌权后逐渐实施统一很感兴趣。北方地区实现了五胡十六国后没多久,有个名叫前秦的国家就降服了十六国,从而基本上实现了北方统一,领导人叫苻坚。统一北方后,他还想乘机征服南方。

最后苻坚为什么失去了对北方的控制权?

其实苻坚比秦始皇还难,秦始皇统一的是黄河流域,该地方的文化都差不多,就算没有强制地实现统一,在后期的发展中也会慢慢的统一的。而苻坚统一的是少数民族地区,没有统一的文字,没有统一的语言,这就加大了他统一北方的难度,后面对北方失去控制权也是自然而然的原因,淝水之战只是这件事的引子。

通过史书对淝水之战的描述,感觉苻坚根本不懂军事。在军事方面,苻坚是真正的实战家,但是对于统一这件事操之过急了,他才站稳脚跟就想着这个时候一统天下,那不是注定会失败嘛!

但是这场战役成就了谢安,他在家里下棋时就做到了运筹帷幄。

淝水之战中,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室得以存续。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谢安被后人称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李白是他的粉丝。李白曾写二十多首诗称赞谢安,是因为李白觉得他同谢安一样有才,却得不到赏识。

谢家同王家都是衣冠南渡的家族,自然两家的关系也很好。

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的王谢两家就是他们两家。

在东晋时期的大家族有哪些?

当时有四大家族的这个说法,四大家族指的就是王家、谢家、桓家、庾家。

淝水之战过后的北方迅速就被瓦解了。

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五胡乱华前,是古典中国,很纯粹的农耕文明。第二阶段是胡汉融合阶段,是“综合的中国”,当时主要吸收两种文化:一是以五胡十六国、北朝和辽金元清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渔猎民族的文化,二是印度的佛教。第三阶段就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文明开始全方位影响我国。

东晋时期算得上时门阀政治,当时得国弱家族强,继而导致门阀政治出现。

门阀政治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门阀以外的人掌握了军权。就好比后来南朝时期的刘裕就是穷小子一步步上来的,掌握军权后直接自立称帝了。这个时候的门阀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门阀   晋书   胡人   单于   北方地区   王羲之   汉族   司马   洛阳   西晋   东晋   刘邦   匈奴   时期   家族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