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西晋末年后近300年的时间里中国再次陷入了分据割裂的状态,直至隋朝的建立。才终于又一次实现了大一统,它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道亮眼的分水岭。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开创了科举制广纳贤才、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生产压力的大隋王朝。享国仅三十七年。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隋朝历经了四位皇帝,其中最令人熟知的大抵就是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了。说起这二位,在旁人的眼中前者称得上是备受瞩目,多年苦心经营带领大隋王朝来到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而后者则是荒淫无道,整天只知道享乐的昏君代表。

很多人把隋朝覆灭的责任强加在了杨广一人头上。认为是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消耗国力,致使民生不满,四处起义。才最终导致了隋朝的覆灭。

但事实上,隋朝之所以灭亡,与杨坚同样脱不了干系,甚至于隋朝灭亡的根源其实根本不在于杨广,而在于杨坚。而这一点也早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晚年猜忌与政治制度的严苛

在房玄龄年仅二十岁时,就已经透过当时盛大的开皇盛世的表象,敏锐地看穿了深层次的腐败内核,并说出了:上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的词句

此话乍一听十分的狂妄,房玄龄当时年纪轻轻,如此评价隋文帝的生平,着实有些大胆。但他并非空口无凭,这段话中的每一句评价,都完美地印证了隋文帝在位后期的种种荒唐的表现。

杨坚在位二十四年期间也做出过一系列伟大的政绩。他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改革家,他励精图治、任贤纳谏的一系列操作被称作“开皇之治”,一度使得隋朝的国力非常强盛,万国来朝。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但就算是皇帝,他也有着自己的缺点与劣根性。在杨坚晚年,可能是常年的杀伐果断,致使隋文帝晚年时经常会对那些与自己意见相悖的大臣施以责罚。有些仅仅只是官职上的压迫。

就比如内史令李德林,在对北周皇族的惩戒制度上,二人产生分歧。由于李德林的直言上谏,使得隋文帝对其产生不满,李德林的官职也就自此再无升迁,直至开皇十年,被贬为州刺史,离开了权力的中心,去往了地方。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在隋文帝乐此不疲地用着一些他认为有效的方法肃清着官场上的“不正之风”。除此之外,他对有功之臣也常怀猜忌之心,隋朝大将贺若弼,戎马天下战功赫赫,但一生中从未遭到过重用,只因为他遭到了隋文帝的猜忌,最终还被直接罢免了官职。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因为过于猜忌与听信奸臣的谗言,隋文帝不知道诛杀了多少有功之臣,其中还包含着多位从他起事其就追随他的开国功臣。

酷刑治理天下,百姓民不聊生

也许很多皇帝在追求权力的巅峰时,都会迷失掉自我。因为手中掌握的权力过于庞大,以至于整个人都开始随心所欲了起来。隋文帝不但有很重的猜忌之心。

在他晚年时,对于酷刑的使用可谓是“登峰造极”。为了表现出海晏河清的景象,任何一个小小的错误,都会按照最为严苛的刑罚进行处理。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开皇十七年,隋文帝因为盗窃行为屡禁不止,因此制定了但凡谁盗取一文钱以上的钱财,就要被斩首示众。

如果遇到知情不报的无关人员,也会被连带处理,处以重刑。这样严重的惩罚使得百姓的生活变得如履薄冰。不单单是害怕严重的刑罚,更多的是担心他人的陷害。

人们被要求互相监督,但也有好事者以此谋取私利。他们把自己的财物丢在富家子弟经常出没的街道上。一旦他们拾起财物,就会遭到这群无赖的诬陷。

而为了免于遭受斩首的刑罚,这些富家子弟往往也就忍气吞声,赔付了一大笔的金钱给他们以求其保密。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这样的恶性循环周而复始,民间非但没有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不单单是民间水深火热,官场上也同样不轻松。

隋文帝喜怒无常的性格使得大臣们战战兢兢,因为隋文帝可以从很多方面突然指出一些他看着不爽的地方,然后对这些大臣加以惩罚,严重者甚至直接斩首。

就算当时有与之交好的大臣出来求情,也会被隋文帝认为是不尊重自己,非但不采纳,还会对求情的大臣们同样的待遇。

也就是这样一位喜怒无常不分青红皂白的皇帝,摒弃了自己曾经建立的和平安定休养生息的社会环境。在他的领导下,又使百姓们再一次经历水深火热的生活。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创立大兴土木的先河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杨广被后世之人所摒弃的原因,就是因为不满他消耗国力,加重百姓们的徭役,修建大运河。也许初衷是好的,但依旧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最终纷纷起义,抵抗隋朝的不公平待遇。

但是隋炀帝并非隋朝第一位大兴土木的皇帝,隋文帝才是开启滥用国力这一开关的罪魁祸首。他早年注重民生,为了减轻百姓的负担还减轻了他们的赋税,为的就是让这个刚刚从战争洗礼中走出来的国家修生养息。

然而在仁寿年间,隋文帝突然一改之前节俭的风格,开始派人着手建造皇室宫殿,宫殿富丽堂皇,十分的奢华,但建造起来也同样的困难。隋文帝安排杨素作为监工,全权负责宫殿的修建。

隋朝灭亡的根不在杨广,在杨坚,这一点被房玄龄一眼看穿

杨素像是管理军队一般管理着众人,为了追求建造的速度,甚至不管工人的死活,有些人就算是累死,也没能享受应有的葬礼待遇,通常就是一把火匆匆烧掉,抑或是埋在土里作为地基。手段之残忍令人瞠目结舌。

虽然上述种种,打破了我们对隋文帝曾经廉政清明的固有形象,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设立的制度,影响了后世千年之久,正如俗语所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隋文帝晚年的确做了太多的荒唐事。但他所得到的成就却依旧占据了后世对他评价的主体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隋朝   开皇   都会   大兴土木   这一点   严苛   喜怒无常   刑罚   国力   官职   后世   大臣   宫殿   晚年   皇帝   百姓   杨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