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5周年,再次回顾《南京条约》

香港回归25周年,感慨万千,我们感慨国家的崛起,却又不得不以史为鉴,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

在19世纪以前,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以及一系列复杂的缘故,中国和西方国家没有邦交。那时候中国以天朝上国自居,广州十三行的贸易也是天朝对于外邦的恩赐。18世纪末,英国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此时中国这片海外市场对于英国来说非常重要,他们派出使者,但那时候乾隆和嘉庆并不会给外国平等的待遇,坚持闭关自守,否定那个日渐强盛的西方世界。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如果能拥抱世界,也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不过一切偶然凑在一起就决定了当时的必然。那时候的中国关闭了和平沟通的大门,而对于鸦片问题的矛盾,和当时通商问题的矛盾,也就无法避免地迎来了鸦片战争,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当时对英国人有“腿足缠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的错误认知,还有“天朝武功强于夷技”的盲目自信,导致在1842年英国人即将进攻南京的时候,只能迫于无奈放弃抵抗,签订了屈辱的《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从人民到政府到军队的全面落后导致的必然,我们虽然也有顽强抵抗,也有民族英雄,但是这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纵观历史,其实鸦片战争真正的悲哀在于当时整个民族的麻木不仁,战败了依旧没有改革进步,当时有人能看清现实,但是最终又没能站出来,林则徐就是一个,尽管他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是他依旧存在局限性,他认识到了中国科技的落后,所以后来有了魏源的《海国图志》,这本书后来还促进了日本的维新。但是最后即便林则徐做了陕甘总督云贵总督,也没有全面发起改革,林则徐留给我们的,也就是之前的虎门销烟了,那么士大夫尚且如此,何况百姓乎?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要改革是不容易的,而当时他们对自己,对民族都缺乏信心,只能顺其自然,不图振作。而当时国家对于不平等条约的理解也十分让人唏嘘。

对于现在的我们,只能说生于当下,何其幸运,最终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完成了改革的接力,使我们可以活在盛世,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奋斗,知兴替明得失,为国家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南京   鸦片战争   嘉庆   虎门   乾隆   天朝   英国   总督   屈辱   条约   英国人   中国   落后   周年   国家   历史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