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江南,还是江南的南京?

从政治,文化,经济,历史,军事,科教等综合影响力上能称为全国性城市的恐怕只有西安,南京与北京三城。

众所周知,南京是江苏省会,地处江南,理所当然是江南的南京!

然而翻开历史,却给了我们不一样的答案。

提起南京的历史,从诸葛亮:“钟阜龙盘,石城虎踞,真帝王宅。”东吴在此建都始。南京便成了历代撇不开的记忆。因南京的帝王之像,也使不在此建都的朝代,把南京当作打压的对像,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清,包括本朝。加之南京地处东南,控边能力极差的特点,建都在此的朝代都是偏安一隅,南京便成了历代建都的鸡肋。

诚然,若论中国古代天生的帝王之都,无过于,沃野千里,攻守自如的关中西安。南京与其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但相对于紧靠关外,西部长城沿线易被游牧民族突破,无险可守的北京,南京无疑又好很多。(当然这主要是元清两朝以关外入主中原,其根基在元上都与清盛京。北京紧临关外,方便控制,加上晋鲁两省为两翼,形成对中原,关中及江南汉地的威胁之势。利于其统治有关。)

那么南京在古代真的不适合作为全国性的首都吗?答案是否定的!它只是需要一只乾坤之手。

若论南京最高光的时刻,无过于明初四五拾年的时光的金陵城。(民国事实上并没有统一中国)

教员说过:古之善军者,唯李世民,其次朱元璋耳。有人对此持不同看法,加上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毁坏书籍众多,就算其修的明史中被黑得体无完肤,恐怕也只有治隆唐宋的碑刻,证实了洪武之治的盛世。

既便如此,也可以从以存在的事实推测其作为。朱元璋开局一个碗,起自草根,又开自南而北统一天下的壮举。无论其战术能力如何,但其战略能力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存在。

先看看其一系列的操作:首先,破天荒定都南京并直隶江苏安徽(下文称直隶)为两翼。这一手看似平常,但对着地图,令人拍案叫绝——明以前,定都南京的朝代,或以长江为险,但长江似乎是北方政权家的门槛,几乎不费多大力气便被突破。原因何在?盖因一方面北方政权占据江淮后其综合国力远超江南。另一方面北方政权可以利用直通长江且水面广阔的巢湖,汉江打造战船与训练水军。如此一来,战略战术双输,长江天险就成了华丽摆设。

那么守江必守淮,直隶以淮河为界呢?淮河地处南北分界线上,以此为界,战略上保持了国力的大致均衡,其离南京又有一定的战略纵深,基本能保证都城的安全。似乎可以。然而军事斗争讲究攻守之道。只守不攻,水滴石穿最终的结果也会被突破,变成以长江为界。

那么直隶到淮河以北呢?当然好,深入中原可攻可守。但是淮河以北很大,总不能直隶到黄河边上吧?东部的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紧临山东,可直接进攻或牵制北京门户,使敌不得不重兵把守。然而徐州东边不远便是海洋几无纵深,而且太靠北离淮河较远,很容易被对自西面而来的敌人切断徐州与淮河之间的通道,最终会因粮草耗尽,兵员短缺不能补给而破城。故需向西面拓展纵深,然而西边也很大。需要一个合适的考量,阜阳南临淮河,其淮河西南便是绵延到长江的大别山脉,其地虽是平原但境内河流众多,补给方便,利于防守。更关健的是自河南腹地粮区流过来的颍河自阜阳注入淮河,切断其粮道,阻其兵锋,能极大减轻对淮河以及下游的压力。北部到亳州一带,为南面阜阳提供纵深的同时,也侧应了东面的徐州。加上长江上游,有千里长江在此断头的要塞安庆。如此整个直隶地区便已成形。

以明初将领的风格,大概推测下其用兵的思路:首先,以朱元璋,徐达这种战略型统帅,一定是从全局出发,不会计较一时的战术胜败,但一定会保证全局的胜利,所以求稳,步步为营,先掏空对方战争根基,再寻机在敌方极其不利的情况下逼其决战,详见明军北伐,在此不多赘述。其次,冯胜傅友德这种战术能力不错,相对也较老练的统帅。很可能会先分兵两路,东路先以徐州为中心进攻山东。西路自毫州或阜阳拿下易攻难守的河南东部,控制虎牢关,挡住元军自洛阳盆地的增援后。进入山西,封锁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进出山西的通道。强攻太原与济南,东路胜,取山东,天津向西进攻北京。西路胜自太行,邯郸北上直临北京城下。如李文忠,蓝玉这种善于迂回,千里奔袭型的战术天才。很可能,先以徐州为依托猛攻山东,待元军东调回援之时。留一部分兵力对峙,牵制往元军。然后自领一部,调头西进,越过相对易攻难守的中原,直取陕西关中,得手后,延长城经张家口,从西面攻入北京。此举虽风险极大,但一旦得手,便形成关门打狗之势。把元廷退回草原的后路切断,若李善长,刘基在后勤,行政与兵力调配上给力。元军不得不在极其劣势的情况下与明军决战,从而即收全功,又把战争对国家的伤害降到最低。

总之,在不考虑政治,经济等差异仅以军事论。无论是山东山西或关中只要一处得手,北京必破。而且关中最紧要,即便前两路没有进展,甚至易手反复。只要集中兵力突破关中,占据天下腹心。北京便再无回天之力。

前面大致推演了攻的一面,再来推测下守的一面:大致来说最重要的是两手!其一,南京离淮河沿线太远,所以在靠近淮河的凤阳置中都。战时,储君与内阁领政,皇帝临中都。既能随时掌控战场态势,及时处理以免误战机造成损失与意外。另一方面,皇帝亲征,激励士气。以皇帝之威促成战场协同与后勤补给。

其二,分封。以秦晋燕等为塞王戍边。以鲁,周,楚等为周边。直隶地区不分封。外族入侵时——以塞王为主力,周边各王为后备,南京以直隶常备军为主力,按需调拔……各地或各王造反时——若塞王造反。有周边各王顶着,朝廷可以从容应对。若周边各王造反!有塞王牵制,南京有江淮两道防线,两面夹击反王基本是找死。需要说明的是明朝分封与周汉晋分封不同。藩王只有一座王府,无行政,赋税与调兵权。这些权力归朝廷,藩王用兵受朝廷节制。

如此南京既有山河之险又有人口,财富聚集之地,便成为除关中外,最佳的全国行政中心。

有人说,明太祖曾命太子朱标,考察开封,洛阳,长安,其意是谋划迁都。其实在笔者看来,主要考察长安的机率无限接近百分之百。晋都洛阳,数十年五胡乱华,汉人几近灭种。宋都开封,积弱数百年,最终导致汉人第一次被灭国。身为一个封建王朝的雄主,在服饰穿戴上都急切修复汉人文化传统的皇帝。他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其最终没迁都主要是关中开发过度,严重缺水,且明朝处小冰河时期,关中严寒。据史书载:现在四大火炉之一的南京都是极寒的。广东都积雪数尺。所以,关中建都有难以克服的困难而作罢。从蓝玉远征捕鱼儿海和明太宗五次北伐,明朝版图没有大的扩张也可反证当时的寒冷。

当然,朱元璋死后,年轻的朱允炆,加上他三个神一样的猪队友,一番骚操作:首先,刚即位,主少国疑的非常时期屁股没坐稳就削藩。其二,削藩是为了收权,不是为了关人,杀人。一顿乱拆腾,众藩王兔死狐悲,把自已逼成真正的孤家寡人。政治手腕极其幼稚。其三,两边都动起手,撕破脸,却想起了叔侄之情,优柔寡断,对前线下一些莫名其妙的命令,造成将士缩手缩脚。齐泰,黄子澄一介腐儒,不懂政治,更不通兵略。若能领会明太祖百分之一的方略,燕军都不可能成功,更不会有后来的迁都。

有人称安徽人很舔南京,其实笔者觉得应该用守护更合适。江苏东面是大海,敌人基本从西面与北面进攻南京,而南京的北面与西面就是安徽当然还有苏北。我想:应该没有人会在乎自已祖辈用鲜血守护的地方被人称为跪舔吧?这比起血与火的洗炼又算得了什么呢……就像曾听过一个淮北的老大爷说:“江南不就是南京吗?除了南京还有什么”。或许有些人觉得可笑,因为这个老大爷既没来过江南,更没有来过南京。在嘲笑之余,翻开史书似乎又明白了些什么。

某种程度上说:南京是徽京,因为南京方言,习惯上和安徽很像。但请不要忘了,南京与西安北京一样,是仅存到现在还依然繁荣与具有超强影响力的全国性城市,不但有安徽方言,就是新疆话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南京也有自己的命,那便是被打压。天津与北京那么近便是两个直辖市。上海与南京那么远,而且在教育,文化,科技,人口,经济等影响力上远超天津,为什么不能呢?或许它影响力所及:既有刘邦,项羽,曹操朱元璋这样雄才伟略的帝王,也有韩信,周勃,周渝,徐达这样的不世将材,还有管仲,萧何,曹参,李善长这样的千古名相。既有北方男儿的刚毅坚忍,又有南方子弟的满腹锦绣……和平时,南蛮北胯,我穷你富吵个没完。一旦乱世,会不会又跑出来将相归位,再跑到南京,以此为基,成王称霸?

因此,南京有绝对的成为首都的实力,但也注定了被打压的命运。

南京的江南,还是江南的南京?抑或南京是江南,或是江北?都是!又都不是。南京就是南京,是每个国人的同一个南京,又是每个国人心中不同的金陵风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江南   南京   关中   淮河   阜阳   明朝   徐州   中原   洛阳   长江   安徽   纵深   山东   北京   帝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